大疆秘密布局自动驾驶,无人机产业加速破局探索

大疆秘密布局自动驾驶,无人机产业加速破局探索
2017年08月18日 14:02 凤凰文创

近一年来随着民用无人机的使用量越来越频繁,其造成的飞行事故成为了高发问题,各国监管部门也出台了各式禁飞令试图减少公共危害。

无人机上天越来越难,作为无人机市场的领头企业大疆公司无疑受到最大冲击。不过大疆显然并没有坐以待毙,除了无人机技术,大疆正在凭借在人工智能、视觉识别等其他领域的技术累积,促使其走出一条破局之路。

大疆低调招聘“智能出行”职位,或入局人工智能产业

日前网络显示,大疆正在招聘汽车测评编辑。种种迹象表明,大疆在进行智能出行相关的业务研发,从招聘汽车编辑需要的产品文案能力来看,大疆自家的智能出行产品很有可能已经进入了研发尾声,准备在推向市场之前招聘专门的汽车编辑来撰写产品或者技术文案。

实际上,大疆从两年前就开始图谋自动驾驶领域了。2015年大疆位于美国硅谷的研发中心聘请了之前在特斯拉负责自动驾驶技术的戴伦·里卡多(Darren Liccardo)和苹果公司资深工程师(主要负责天线设计)罗布·施拉博(Rob Schlub),其中戴伦·里卡多担任大疆全球创新工程副总裁,罗布·施拉博担任全球研发副总裁。

彼时,大疆已经在国际上得到了充分的认可,此事而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关键就在于里卡多的从业经历。进入大疆之前,他曾先后担任特斯拉自动驾驶团队负责人、宝马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也曾开发出首个获得美国联邦航空局认证的用于飞行器的惯性导航系统。可以说,里卡多是一个在自动驾驶和航空领域都有着丰富经验的人才。

当时,很多人都在猜测大疆这是要开始做自动驾驶汽车了?不过,因为无人机和无人驾驶在多种方面还是有着相通之处,再加上里卡多也有着在航空方面的经验,所以那时的人们并没有多加注意。然而未曾想到,一个炸弹就这么在两年后突然的炸开了。

民用无人机产业阻力增大,无人机生存空间被严重压缩

在今年年中的深圳市政协会议上,大疆CEO汪滔对无人机的禁飞令做过一次表态:很多地方不熟悉无人机产业,提起无人机监管,多数只能一禁了之,大大限制了无人机的使用场景,使得新技术无法充分应用。

确实,大疆无人机想要上天越来越难了,尽管在技术上,大疆是绝对的业内领先,甚至已经挤压了圈内很多无人机品牌的生存空间,但从政策层面,大疆和整个无人机行业面临着同样严苛的禁令。四川、重庆、福建、云南、北京等12个省市区陆续出台无人机相关的禁飞、限飞的命令;深圳、石家庄、黄山等十余个城市也在相关区域内禁限飞,或者在机场周边划出了大面积的净空保护区。显然,在当前的政策限制下,想要在城市飞行无人机,将会变得越来越难。

大疆民用无人机上天无门,入地进军自动驾驶

大疆虽然是家无人机公司,但本质上,大疆在视觉识别技术上的技术积累相当丰富,做自动驾驶基本上就是个迁移应用场景的工作。而从其研发战略来看,大疆做自动驾驶的布局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展了。

作为一家以视觉识别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公司,在2015年6月,大疆就曾推出过一个全新的方智能避障系统“Guidance”。其中就包括超声波和机器视觉两部分识别机制,帮助无人机感知周围环境、避障,并且在无 GPS 的情况下进行定位。

但如果大疆真的在做自动驾驶,有哪些技术细节是大疆所擅长或者是适合研发的?这要回到大疆已经发布的产品中看。其中大疆的折叠无人机Mavic Pro 最核心的地方在于计算机视觉。Mavic Pro 相比之前产品增加的手势自拍、物体识别、视觉跟随中的平行跟随、焦点跟随、自动环绕以及精准降落这些功能,其实都是自动驾驶方案研发中的核心技术。

将尽可能多的数据用尽量少的运算能力处理好,这也是目前自动驾驶感知上面临的实际问题,大疆在空中已经实现的感知、规划及决策功能,放到自动驾驶上时,完全不需要像无人机一样把所有功能都交给摄像头的视觉识别,直接发挥摄像头最优势的功能,剩下功能交给毫米波雷达或者是激光雷达即可。

大疆显然不会满足于仅仅在软硬件上保持研发进度,其人才储备技术预研也在低调但稳步的进行中。办机器人大赛,与福特汽车合作办SDK开发者大赛,赞助视觉识别领域最顶级的会议CVPR,大疆显然不满足将自家在机器视觉上面的技术积累仅仅用在无人机这一项应用场景并不广泛的智能硬件上的。如果给目前人工智能的三个方向指出明确的应用方向,深度学习是大数据处理的基础,语义理解适合智能音箱,机器视觉则是自动驾驶的必备技术,也是可能改变未来交通形态的重要推动力。

无人机产业转型迫在眉睫,行业级细分市场受关注

任何一个被过度热炒的领域,都要经历理性的回归,无人机领域也正在经历一次洗牌。近两年无人机企业主要扎堆进入了航拍消费市场,是看中了消费级产品相对简单的特性。例如,一些原本做航模的厂商,把零部件组装一下就变成了一个消费级产品。规模小,成本高,产品没有竞争力导致部分企业生存面临压力,只能退出市场。

根据调研机构艾瑞的数据,无人机市场可划分为四大类:航拍市场、农林植保市场、安防市场与电力巡检市场,到2025年相应的市场规模约为300亿元、200亿元、150亿元和50亿元,总规模将达到750亿。显然其中的行业级市场的需求在整个无人机市场占据更大比重。过往资本和企业扎堆在消费级市场并不合理。

但转投专业化的市场并非坦途。原来做消费级市场的企业不一定能很好地适应工业级市场。两个市场的产品应用不同,对方案、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存有较大差异。工业级产品更讲究续航能力,续航能力是包括了外形、结构、电池、螺旋桨、电机、飞控等一系列整体设计技术能力的体现。比如,工业级无人机需要在一些特殊环境下的工作,这对电池的放电能力、温度适应能力、本身的稳定性要求就更高,所以工业和消费级产品仅在动力系统部分就体现出了较大差异。

举例来说,在安防领域,需要关注的是无人机在寒冷、高温、雨雪、大风环境的适应能力、快速响应能力及分级指挥能力;在物流等应用场景,更关注无人机载重能力等;这就需要无人机企业找准差异化市场定位,切中不同客户群体的痛点,集中资源研发更专业的功能和更精细的应用。

行业级无人机市场要把对飞行器的理解,跟客户的需求和行业的需求进行深度的结合,要帮助对方去完成任务,提供一套深度定制的解决方案。比如利用行业无人机帮助公安系统搜捕取证、消防领域勘查灾情、救援设备的投放等。

业内普遍认为,未来的诸如农林植保、安防市场与电力巡检等无人机行业级市场是一片新的竞争舞台。但就现阶段而言难以说是彻底的蓝海,因为已有上百家企业涌入,并已有相应的诸多产品和服务,行业技术也有待进一步成熟,目前仍处于重运营轻产品的阶段,但是基于这些工业细分领域的庞大发展空间,不排除未来会有新的产业格局出现。

文:王晗 编辑:李靖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