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墟转型艺术产业乌托邦圣地

工业废墟转型艺术产业乌托邦圣地
2017年09月28日 15:20 凤凰文创

原标题:工业废墟转型艺术产业乌托邦圣地,工业遗址如何再利用?

穿梭在北京东五环与六环之间的人们发现,位于双桥东路附近的46个水泥筒仓在夜间已经全部被点亮。值得一提的是,这46个水泥筒仓所处的工厂废墟地已摇身一变成为了一所文创产业园。

凭借园区老旧建筑带来的时空穿越感,再夹杂上艺术创意的味道,这样的碰撞给一座座城市带来与众不同的“风味”,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可以说,在如今当代艺术盛行的时代,类似的文创艺术园区已成为各大地产项目规划中的重要角色。

那么,具体来说,这样的“碰撞”究竟如何?会有怎样的“化学反应”?今日,凤凰文创盘点中外几大著名的文创艺术园区,带您目睹这些工业废墟经过转型改造后的不同风采。

北京798:一场工业废墟引发的艺术群落改造

2003年,798艺术区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有文化标志性的22个城市艺术中心之一。同年,北京首度入选《新闻周刊》年度12大世界城市,原因在于798艺术区把一个废旧厂区变成了时尚社区。

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718厂被整合重组——产业迁出,大量厂房空置,曾经叱咤风云的798逐渐沦为无人问津的工业遗迹。但从2001年开始,来自北京周边和北京以外的艺术家开始集聚798,他们以艺术家独有的眼光发现了此处对从事艺术工作的独特优势。他们充分利用原具有德国包豪斯建筑风格的厂房,稍作装修和修饰,把798厂变为富有特色的艺术展示和创作空间。

如今,798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和大众的广泛关注,并已成为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798文化区一位工作人员感叹园区翻天覆地的变化:“音乐人李宗盛的工作室,原来是798厂食堂的冰棍房;706厂内一个车间的办公室,被改造成后来的洪晃工作室;徐勇的时态空间画廊所在地,是厂区的瓷料加工车间……”

在各大艺术家和文化机构进驻后,很多废弃的厂房被大规模地租用和改造,把它们发展成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餐饮酒吧等各种空间的聚合,形成了具有国际化色彩的“SOHO式艺术聚落”和“LOFT生活方式”,引起了相当程度的关注。

此后,798也逐渐被演化为一个文化概念, 成为了当代艺术、建筑空间、文化产业与历史文脉及城市生活环境的有机结合,并在城市文化和生存空间的观念上产生不小的影响。也正是因为798的兴起,全国各大城市掀起一股旧厂房改造潮流,先后出现了上海莫干山、深圳LOFT等一大批由旧厂房改造而成的艺术群落,798现象成为21世纪当代艺术图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陆家嘴展览中心:“船台”工业美学的改造与延续

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最新完成的上海陆家嘴展览中心极具工业风格,反映了此地块曾是造船厂一部分的历史。

陆家嘴展览中心在周围成群的金融写字楼之中,融合休憩、活动(针对电影放映、时装秀以及音乐会)的功能,成为黄浦江畔备受欢迎的公共建筑。大都会建筑事务所表示:建筑的物质性与建筑本身都在与地块的过往对话。比如在“方块”建筑下的广场,由于近江部分无其他钢柱支撑,人们的视野不被阻滞。

这样建筑内部,活动空间的部分阶梯提供休憩或观众席功能,钢结构、大型窗户加上遍布各处的灰色调内装,使“船台”的工业美学得以延续。

美国纽约高线公园:废弃铁路上的生态智慧

上个世纪90年代,西线铁路成为被纽约人遗忘的地方。直到“高线公园改造计划”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处荒凉的面目。

2003年,城市规划署的工作人员开始制定重新区划的框架,即将高线的再利用与周边社区的再发展相结合,鼓励文化艺术行业的发展,将高线公园从运输线路转型成为公共空间;通过对新建建筑形式和功能的管控,提高居住区特征和高线公园开放空间的品质。

同时,最大容积率奖励也是有效手段之一。规划署重新区划划分了高线铁轨所在片区的土地,开发商可以通过3种途径:接收高线铁轨下土地空间权的转让、提供高线公园发展资金、建设保障性住房,通过这些方式将地块提高到最大容积率。

如果当时高线铁路被拆除,这个区域最好的发展结果也不过是纽约的另一个第五大道,而现在这座城市却拥有了世上唯一的高线公园,并且随着高线公园的成功,纽约地线公园、百老汇绿线等层出不穷。这一切都得益于城市更新改造中,对于工业遗迹的重新审视。

现在的高线公园已经成为纽约上空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在关于高线的新闻报道里,通常配着这样的解说,“这里将高线断面结构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表达了对生态设计、旧物再利用这一手法的绝对自信,为市民提供了一种在高处室外观赏纽约的独特体验。”

德国西部煤矿区遗址:通过开发进行保护是长期思路

地处德国西部鲁尔区的关税同盟煤矿区遗址,上世纪末因煤炭产业衰落关停后,历经数十年发展,如今已成功转型为地区文化商业中心。

近年来,该地大量空置的厂房吸引了各类文创艺术中心、展览馆、工作坊等在此地落户。以享誉现代设计领域的红点博物馆为代表,这些机构每年在遗址内轮番举办各类展览演出,与配套入驻的特色饭店、咖啡厅一起,为遗址积聚了大量人气。原本面临衰败命运的工业遗址因为文化、艺术和商业的注入,重新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

负责煤矿区遗址管理和运营的关税同盟基金会发言人德利娅·伯施表示:通过开发进行保护,是我们处理这片工业遗址的长期思路。没有开发改造,就不可能吸引商家入驻和游客前来,未被拆除的工业遗址就只能继续荒废衰败。

伯施强调,工业遗址开发与保护是一项长期工程。除了北威州政府每年约600万欧元的固定拨款,前述资金大都属于针对遗址特定项目改造的一次性投入,而仅靠政府拨款,并不足以将规模庞大的保护与开发工程继续下去,为此,基金会还通过销售门票、出租厂房和引进投资等多种方式维持遗址的日常运作和发展。

俄罗斯莫斯科工业老城:变身城市综合体

俄国首都莫斯科曾因为重度交通堵塞、房价昂贵以及公共交通拥挤等主要问题而一度陷入“困局”。

与其他国际首都不同的是,在市中心很多的工作场所外围,都环绕着利用率低下的“铁锈地带”,这些都是苏联时期的工业建筑,有着独特的前卫设计,而如今,随着相关行业的衰败,这些工厂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累赘。

2016年,莫斯科启动了一项价值1200亿卢布(合14亿英镑)的百万平方米街道翻新工程,并且计划到2020年新建70多个地铁站。但是要真正疏通道路拥堵,它还必须在市中心以外新建商业区。

根据市政厅的数据,2015年莫斯科有900万平方米的房地产开发面积,其中220万位于以前的工业区域。2016年至少有200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在这些区域建成。

以吉尔(ZiL)汽车厂为例。ZiL汽车厂在上世纪30年代曾是一座占地400公顷,拥有自己的餐厅、理发店、公交线路以及消防部门的“城中城”。在过去20年中,吉尔的部分厂址进行开发再利用,打造为将高档住宅大厦、精品商店、学校、河滨公园、音乐厅以及博物馆的城市综合体。

工业遗址再利用要避免同质化

有业内专家提出,如今,工业遗址如何再利用成为了政府与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然而在这一进程中,产业园要避免同质化。在此建议要在产业转型的同时要结合自身的特点与特性,选择未来的发展模式及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要控制经济成本,才能更好地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总的来说,旧工业厂房是人类近代工业文化的历史产物,对于旧厂房的改造要结合该厂房与旅游业的发展、过去历史的回顾、当今的价值理念等综合进行考虑。此外,要通过已成形的国内外实例、与科学合理并且种类多样的设计开发应用结合等,都是旧工业厂房升级改造成功的关键因素。

编辑:轩辕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