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2017:局势、经济、投资

我眼中的2017:局势、经济、投资
2017年01月02日 19:45 杨沈伟

2016总结

新年后的第一篇文章,2016年发生了很多事情,那么在展望新的一年之前,先对2016我所做过的事情做一个总结,来看看2016年我都干了些什么事情。

预判2016年初判断2016年全球经济发展会陷入迟滞,同时因为美国结束量化宽松并进入连续加息周期的概率极大,加速这一过程的到来,会出现全球范围的资本寒冬以及资产荒,结果——达成。

预判人民币会承压逼迫7元大关,结果——达成。

预判国际原油价格会破50看60,2月份的原油价格24美元,结果——达成。

预判国际黄金价格会走牛市,看破1400,最高点1375,结果——未达成。

预判英国公投结果为脱欧,结果——达成。

预判英国脱欧之后南海局势会升级,出现地缘危机,但不会出现战争,同时土耳其会持续动乱,一带一路无法顺利全面推行,结果——达成。

预判欧盟会在经济和政治上向中国靠拢,寻求合作,认为欧盟高层会在英国脱欧后短期内访华寻求合作,时候欧盟理事会主席和欧盟主席访华,结果——达成。

预判特朗普将获得选举胜出,成为继任总统,结果——达成。

预判意大利修宪公投失败,伦齐下台,结果——达成。

预判2016年下半年开始权重蓝筹会是主基调,一带一路,国企改革,黄金会是主要的三条投资主线,黄金出现亏损,其他两条主线命中,结果——未达成。

那么这些基本上就是2016年主要的一些针对政治和经济局势以及行情展望的判断,除了黄金因为局势变化过于复杂没有完全命中之外,几乎没有大的纰漏,而英国脱欧和美国总统大选这样的小概率事件,也完全命中,在顶着整个市场几乎都是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坚持自己的判断并且最终被证明是对的。我想,我或许不是最红的财经作者,不是关注度最高的分析师,不是收益率最高的市场参与者,但我想说我绝对是市面上公开的,大局观最好,对政治经济运行脉络最清晰的观察者,我想很多跟我一路走来的朋友,不会有太大的意见。

纵观2016,唯一的败笔,或许就是过于执着与黄金,导致投资收益没有最大化,在明确一带一路和国企改革将要崛起的大前提下。对于投资黄金之后的所有版块投资周期,从房地产的疯狂,再到深港通概念的狂飙,上海国资改革,深证国资改革的市场追捧,一带一路港口的腾飞,中字头铁路板块的热潮。每一轮行情到来之前,都给出了明确的提示和标的,有多少人受益,我不知道,但是我真的很尽力去做了,也没什么遗憾。

就个人投资方面来说,今年整体收益率为45%,与预期中的50%还是没有能够达成,这点或许还是有些遗憾。不过整体来说,还算不错。下半年几乎没什么操作,除了等待,也就只有持有黄金做长线投资,除了减仓八成做了一次格力电器,获取了7个点的收益之外,几乎就没有什么操作。当前手中仍持有的黄金,目前亏损8.5%,仍然会继续持有。

这样的收益率,我想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能够满意,不过个人觉得能够对自己有个交代,那就够了。

个人的2017预期是公众号能够成为政治局势类分析模块的前列,同时达成年50%收益的目标。你们的期望是多少?

2017年的收益预期

2017年的投资目标是跑赢资产贬值速率并创造相对收益,目标不高。鉴于2017年人民币贬值,通膨,货币超发自然贬值等因素,我认为2017年的资产贬值缩水速率不会低于10%,而同时计算5%的资产利率,2017年的资产,需要增值15%才能够保证资产不缩水,所以我认为2017年的基准收益率,要锁定15%。同时把2017年收益预期提升至50%,也就是跑赢基准率的前提下,收益35%,我认为这个预期,还是比较合理的。在基准率之下,那就是跑输了。

2017年我们的投资环境变化

就中国以及大多数非美国家来说,当前面临的一个非常奇艺的局面。那就是资产荒和资本寒冬并存的奇怪局面。

或许有很多人没搞懂资本寒冬和资产荒是什么意思,资本寒冬意味着企业缺钱,无法获取足够的资金供企业正常发展,说白了就是缺钱。而资产荒的含义是投资者手中有着大量的钱,但是找不到合适的项目去投资,说人话,那么就是有钱没地儿投资。

那么很多人可能会纳闷,有企业缺钱,有投资者钱多的没地儿去,那么还不是一拍即合的事情?有什么难的么?

其实这么说也没错,但是问题就出在了一个“合适”上。首先我们明确了,中国的人民币资产面临汇率,基本面以及通膨等压力,正处于缩水压迫的周期内。我个人给定的相对贬值速率是15%。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只有跑赢这个贬值速率的资产,才具备投资价值。换句话说,得赚够15%以上的利润产业和公司,对于大部分的投资者来说,才是合适的标的。

而中国的经济,在连年以来发展出现迟滞减缓,不是什么新闻。官方也认可了中国经济L型的说法,那么就没什么可以值得去质疑的了。

经济发展的迟滞,可以这么去理解,企业产值的下降和社会需求的萎缩。如果去深入探究,那么可以理解为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产业链老化脱节,经济模块重心偏移甚至畸形。

中国经济一直是资源型经济,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钢铁,煤炭,房地产(地皮)经济都算是资源型经济,本身并没有创造什么价值,而是在消耗本身资源。当然,这也是发展中国家的通病,在发展的中前期,为了快速积累资本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周期变化历史中看,都是要经历这个过程的。这个周期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够缩短。缩短的条件可以通过内部和外部两种方式,内部如同英德法等欧洲强国,工业革命,技术跃进等手段。外部的话,那就只有一种方式,掠夺~!或武力,或通过经济手段!参考当前的世界强国,都有这么个过程来奠定基础,比如美国,只是美国的方式可能看似温和一些,但同样杀人不见血。而中国缺少这样的外部环境,所以中国只能够靠内部革新,同时用亚投行这样的形势变相实现资本输入,也算是曲线救国,一旦实施,效果并不会比直接掠夺差。

直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仍然还是老化的套路,房地产整体以及上下游依然在经济占比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很多人可能在想,国家调控房地产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不是调不下来,就是调了一段还上去,要么就干脆越调越涨,所以调了几次之后,很多人开始出现这样的思维,那就是房地产绝不会跌,这也解释了为何楼市会出现疯狂。

但是这样的情况会出现么?日不落帝国最终也还是日落了!在我看来,房地产就好比中国经济整体结构的大梁,承载着过多的政治和经济任务。只是这跟大梁,是被虫子蛀过的,继续用,坑定会出大事,因为不确定什么时候这个规模庞大的经济结构就会因为这根问题大梁就会坍塌。

国家之所以没有强行打压房地产,实属无奈,也就是因为房地产及相关行业在国家经济占比中超过GDP的36%,我只计算房地产及相关上下游,不计算过多的关联产业,所以得出这个数字,有极端的算上关联产业会把这个数字提高至50%。

中国之所以迟迟没有对房地产下杀手,不是认为房地产行业处于合理区间,也不是认为房地产有助于经济发展。相反,从中国政府一次次的调控中说明了,国家已经深刻意识到房地产行业的过度炒作对经济,社会,政治所产生的危害性。之所以不动手,仅仅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投鼠忌器,把房地产打下去,经济怎么办?地方政府怎么办?说穿了,一根满是蛀虫的大梁,谁都能看到其所隐含的风险,只是苦于真的没有其他的产业能够替代房地产的占比!可以说,这是没办法,只能将就,强行换了这根大梁,房子立马会塌,因为房地产绑架了国民,绑架了银行,绑架了国家。这是悲哀却无可奈何的事情。

所以我们中国的经济,算上房地产,算上钢铁煤炭等固有资源型模块,说是资源型经济,其实完全不过分。

资源型经济的不可持续性是大家都能够明白的,因为资源有用完的一天。而资源型的经济模式,对内部环境,外部环境都有着非常大的依赖。自2008年依赖,全球经济就出现了迟滞,具体原因可以追溯到赤贷危机,不是今天的主题,所以不说了。总之大家要明白,中国一直都是个贸易顺差国,贸易或者说出口,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因为全球经济状况不景气,也直接导致了出口部分的降低。

中国经济除了资源型(包括房地产这一块的土地资源,钢铁煤炭等传统资源),还包括制造业,服务业等主要的两个模块。

中国的制造业,主要还是看轻工业,类似于纺织之类的,重工业规模庞大,但是整体水准较低,高精尖的技术掌握较低,类似于一些高精密的制造业,比如精密机床之类的技术,中国所掌握的极少。这也导致了中国制造崛起之日还不能够呈现。其他的不说,中国满大街的汽车,也大多数是国外的牌子。中国的制造业,除轻工业之外,大多数来说,只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中下层位置。

随着贸易量的减少,对于中国制造来说,打击还是非常巨大的。尤其中国还一度因为人力成本和资源成本低廉的因素承担着世界工厂的重任,外资在中国的投资占比所产生的直接收益也是非常重的一块。

现在随着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中国面临国际资本流出加速并且还伴随着国内资本加速流失,所以中国制造,虽然有着我们美好的愿景,但是任重而道远。

同时,服务业,除了比较典型的医疗等切实刚性需求。其他例如在服务业行业中占比最大的一块,也就是零售业,受到网络电商的冲击极大。关店潮不仅仅是危言耸听,而是切切实实的事情。

马云的的双十一,天猫日销售1200亿,这点固然是可喜可贺,但是市场的需求是固定的,网络需求的旺盛,背后是实体的削弱。

但是怎么去看待这个事情呢?我觉得这事儿不能怪马云。蒸汽机的出现,让工厂对于工人的需求减少,从而导致了大量的工人失业,能说蒸汽机的出现不是好事?只能说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罢了,也正是蒸汽机的出现,让人类文明出现跃进。

所以,电商的出现,是顺应趋势的,虽然会对实体产生冲击,产生影响,但是这也是不可避免的,时代的需求罢了。但是也正如那句话来说,变革总伴随着阵痛,不论电商的出现是否是时代的需求,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电商对实体产生的冲击,是直击根本的。

经济模式的变革,经济结构的变革,经济运行方向的变革,都会让经济出现动荡,动荡长远的看,未必是坏事,但是短期的看,对资本的冲击,无疑是巨大,很遗憾,我们现在所处的周期,就是这个么周期,前景美好,但是我们要想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如何安然度过这个周期。

大量落后于时代的企业,会面临淘汰,倒闭,而寻求变革的企业,会兴起,同时也会有大量的新型企业诞生。可以说是经济模式,经济结构的大洗盘。

这就是我眼里的2017中国经济形势,很让人纠结,也会有很多人倒下,但是,同样的,会有很多人站起来,来替代那些过时,不合时宜的企业。

如果2017有人发现了很多熟悉的企业不见了,不需要奇怪,那是被淘汰了。

这就是我们2017的大环境,房地产要调控,会不会崩盘,就看国家怎么应对,贸易因为全球经济问题和各国对华贸易态度的转变,也充满未知,制造业不景气,服务业受到冲击。这样的环境,真不知道该怎么乐观。

如果说2017年中国经济还会有变数,也就看一带一路了!除此之外,再无他法!一旦亚投行无法取得根本性突破,获取关键位置的政治让步,那么固然,欧盟失去外援之后面临解体,而中国在多年超高速发展之下,所积累的弊端也会集中爆发。

2017年国际环境的变化

可以说2017年,国际形势的变化所代表的重要性,甚至要超过了中国经济本身的运行状况。前文我们说过了,中国的经济严重依赖于外部因素,会产生直接根本性的影响。

要看的地方无非就两个,欧盟会不会政治动荡,因为民粹主义的抬头和欧盟成员国内经济迟滞瓶颈而迫使政治让步,是否会出现大量成员相继脱欧的导致最终欧元区政治格局崩盘欧盟解体或者一定程度衰退,例如,维持欧盟的表象但是终止欧元的历史人物,启用各自货币?这些都是未可知的。

另一个重点就是特朗普交接后的美国,是否能够如市场预期的那般带领美国经济出现复苏,进而传导至全球。以及中美欧等的政治博弈是否能够常态化进行,争取关键性的地缘位置,完成政治交换和利益妥协,以期望让中国和欧盟都能够获得当前急于获取的经济交流和基建项目拉动各自经济脱离泥潭,就成了关键中的关键。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个周期,不是说用文字能够描述的,也不是靠语言粉饰太平,就能够掩盖的。情况非常严峻,不是那么乐观的。

为何宁可消耗外储也要锁死汇率

可以说,因为美元进入加息周期,人民币相对贬值无可避免,可以说,人民币在这样的前提下,就是看跌的!会持续贬值。但是国家的态度也好,央行的态度也好,都挺让人费解的。

中国官方已经无数次在各种场合宣称一个话题,那就是人民币不存在贬值空间。而实际的动作是,人民币就是在不停的贬值。从年初的6.44到年底的6.97。这个贬值空间,能够说是不存在贬值空间吗?答案是否定的!

同时,央行在做什么?央行在大量的抛售外汇储备以稳定人民币汇率,在每个关键位置,都能够看到中资大行站岗稳定行情的身影。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从四万亿下降至逼近三万亿关口,日本超越中国成为第一大美债持有国。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人民承受的压力非常大。

但是为什么国家要这么做?美国的加息周期和量化宽松一样是周期性的,非常漫长!绝不是一天两天的,甚至不是一年两年的,那么我们短短不到两年时间,已经把外汇储备下降了将近25%,为了稳定汇率。美国的加息周期会维持多久?目前看,还完全看不到终点。甚至可以说,2017年人民币所承担的压力会更大,因为美国很可能要进入加息提速周期,也就是年加息1次以上,两次或者三次。

我们的外汇储备能撑到美元的加息周期结束么?我觉得不太可能!以外汇储备的消耗程度来看,如果要考消耗外汇储备来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不现实!

很有可能我们撑不了太久,就会把外汇储备消耗完,甚至2017年外汇储备下降的速度幅度会更加陡峭,只要人民币想要稳固汇率,这样的情况是最有可能在美元的加息提速周期出现的。

那么国家为何这么做呢?明知道外汇储备很难撑到美元的加息周期结束,但是却在不停的消耗外汇储备来做这样的事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个我觉得在政治角度有些说不通。要知道中国的外汇储备,那都是这几十年的积累下来的胜利果实,填到无底洞里去做不可能的事情,这点逻辑上根本说不通!

那么国家在干什么?为什么不放开,让人民币随市浮动?如果参照中国是贸易顺差大国,人民币贬值甚至可以说是一件好事,能够促进对外贸易,为何要锁死汇率?

其实这么看,也不能说不对,人民币贬值固然对贸易出口有提升的帮助,但是人民币的汇率的贬值,也意味着中国将面临大量的资本流失,其流失速度,根据美元的加息周期会不断的提速,甚至会出现资本真空的状况。这对中国经济的伤害,根本就不是能从贸易中补足的。

两相权衡取其轻,消耗外汇储备稳定汇率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而这样的做法,不可持续,所以这样的做法不会长久,但是国家却去做了。一旦外汇储备下降至两万亿以下,那是会形成资本恐慌的!所以我觉得国家当前的处境是,人民币绝不可能靠外汇储备稳定汇率的方式来度过这个周期,但是国家又不能够失去人民币重要关口,至少不能失去的太快,如果仅从行为上看,国家是在有意识的控制人民币贬值速率。

但是本届执政政府的风格,我觉得不是这么简单,我个人认为,中国政府在争取时间。把外汇储备打光是不可能的事情,甚至不能下降到两万亿以下,至少短期内不可能。所以现在距离危险红线就剩下一万亿多点,而一万亿的外汇储备,在美国很可能在2017加息提速的周期,一万亿,估计也就能撑一年,或者一年多点,但是应该撑不住两年的消耗量。所以如果说中国在谋划什么,争取时间的话,那么,时间就只有一年,撑死不超过一年半。

也就是说,中国当前拼命消耗外汇储备的原因,很可能是在为什么大项目在争取时间。从而让人民币摆脱当前的尴尬境遇,国家宏观战略的布局,绝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在再去布局,绝对是来不及了的,所以思来想去,能够承载这么大的布局,除了亚投行和背后所代表的一带一路,不作他想。

所以2017年,中国整体围绕亚投行来做宏观战略布局,以一带一路为核心推动基建项目以拉动人员投入和资源需求提升,进而吸引国际资本,将中国从经济发展迟滞的泥潭中解脱出来,将是唯一的可能性。这点和特朗普的思维有点类似,都是用基础建设来带动经济趋势,大量的项目投入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的资金运转,同时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消耗,这就能够形成经济循环,拜托需求不振的窘境。

可以说中美现在都是打着吸引大量资本流入进而推动大量基建来刺激经济的算盘,美国用加息,中国用亚投行。

按照外储消耗速度看,中国全面推行亚投行继而完全启动一带一路的周期,不会很远,就这一两年,2017绝对是这一轮布局的好机会。

可以说,中国现在除了全力推行一带一路才有可能有机会在这轮博弈中受益,所以中国绝对不能失败,因为没得选。否则将面临很长一个周期的经济枯竭期,甚至衰退。可以说,这是赌国运,甚至未来几十年国运的布局,只许胜不许败。因为输不起,所以为了达成,很可能会动用一切可以动用手段,必要时,常规战是可能出现的。

2017的A股投资重点

既然上面吧主要的思路和基调都定了下来,在回顾2016年个人认为的3条投资主线黄金,国企改革,一带一路,在增加一条,改换一条,增加一个军工,因为无论是亚投行和一带一路进行的顺利还是不顺利,军事力量建设肯定是要点,尤其海军,增加海上军事力量是未来围绕海权争夺以获得更多政治利益成了重点。军工板块的海工装备和航空航天板块会成为关注的焦点,需要长期关注,配合政策动向来确认投资周期。

同时将黄金改换成大宗商品,由于美元的强周期走势面临周期调整,大众商品价格在这一强势美元周期,目前价格已经处于价值洼地,是绝对适合去关注的大类。

不过由于黄金比普通大宗商品多了一项避险保值元素,所以我还是非常看好2017年黄金的走势,尤其2017上半年度,预期会有比较不错的表现。

而一带一路和国企改革,在2016我们说得太多了,在这里就不在多说,重复一下主次,一带一路为主,国企改革为辅,这是政策投向所决定,但是国企改革是强化经济的根本。一带一路虽然是重心,但是和汇率一样,只是给国改争取时间罢了。自强才是强国之道,一带一路虽然政策倾斜力度和资金倾斜力度以及规模都比国企改革大,但是这些都是为了国企改革做铺垫的。

我认为2017只要抓好这四条主线,就能够实现我的投资目标,也能跑赢绝大多数人。

元旦后的行情看法

在元旦之前,我已经说过了,元旦之后的行情,不会看的特别好,因为形势不是很有利。而通过元旦期间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目前这一关键仍然是维持不变的,甚至更加坚定。或许不会复制2016年的熔断,但是指望有多好,还是别太异想天开了。

汤森路透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企业跨境并购交易额达2210亿美元,为去年1090亿美元的两倍多,再创历史新高。

如果往好处想,那是企业发展国外去了,是做大做强的表现,但是本质上来说,就是国内资本流失速度提升,而且幅度之大世所罕见。

刘士余:对市场乱象要有刮骨疗毒的魄力,看到这话,不禁有点不寒而栗,刘主席,您老可千万悠着点。

同时,据央行货币政策官员表述,很有可能会在2017年下调中国经济增速至6%-7%。而最新的官方制造业指数在出现回落,自51.7回落至51.40。同时钢铁行业也出现大幅回落至50枯荣线下方,报47.6,总之元旦期间就没出什么好事。

为了照顾广大投资者的情绪,我不过度看空,但是我想我不看好,应该没人有意见吧。我的建议是,元旦后尽量谨慎,不要轻易入场。

今晚八点红豆live手机app做直播,想听局势分解的朋友可以来听听。搜索我的名字,杨沈伟。同时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们有帮助的,喜欢的朋友别忘记转发扩散哦,谢谢支持。

以上观点为个人观点,不做为投资依据。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的公众号,与你一起成长。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