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看法】法国大选之后的格局变化以及各方选择

【局势看法】法国大选之后的格局变化以及各方选择
2017年05月14日 18:10 杨沈伟

马克龙当选后的政治结构变化

随着马克龙的大票数领先当选法国继任总统,勒庞的败退也就意味着接下来一段周期内法国局势乃至欧洲局势的变化趋于稳定,同时,也就意味着欧洲地域内民粹主义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处于偃旗息鼓的状态。

而随着法国的政治格局趋于稳定,接下来的意大利,也不太可能会飞出黑天鹅,或者说,意大利即便飞出黑天鹅,其政治影响程度,也不会太大,因为法国和德国的稳定,基本上就能保证欧盟框架和欧元区框架的稳定,意大利即便作为现有欧盟体系的第三大国,在德法不出现政治框架松动的前提下,影响力微乎其微。

所以,既然法国总统大选没有出意外,意大利的局势变动,大可以放一放再说。

马克龙当选后是否就意味着欧盟体系的胜利?

那么马克龙当选是否法国政治格局的阶段稳定,就意味着欧元的存续,欧盟体制的存续亦或者说民粹主义的完败?

阶段稳定?是的,至少在马克龙任期内,法国不会在搞什么脱欧,从这点上看,马克龙当选给欧盟赢得了稳固政治局面的时间。

民粹主义完败?不见得!首先民粹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抬头,就意味着民众对于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不景气的现状不满。

以法国为例,法国的失业率近期一直处于10%的红线关口,这样的失业率对于法国国内社会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法国上届政府无力改变这一状况,所以这才是勒庞短期内崛起入围总统最终选举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前总理菲永没有胜出的根本原因。或者说,这也是马克龙胜出的根本原因。

法国人求变,所以菲永注定是不被接受的,这意味着旧有法国政策的延续,而法国民众对过去法国政府的作为明显是不满的,民粹自主的特朗普在美国获得了胜利,但是在法国,勒庞的一系列承诺,或许步伐迈的太大,同样是新面孔但是政策承诺更加偏向关于稳中求进的马克龙,更加适应当前的状况。

那么既然法国人最终的目的是基于求变,那么民粹主义是否会再次抬头,其实也不难判断,就看马克龙上台后,是否有能力在任期内提高就业率,将失业率压制在5%的红线之内,同时欧盟,以及法国国内经济复苏状况的走势,能否符合法国乃至欧盟区民众的预期。

欧盟的形势是否就此安定

短期来看,确实如此!

这一轮欧盟的民粹主义势力,随着马克龙的当选,宣布失败。但民粹主义抬头的根本原因,是对于欧元区民众对于各成员国在加入欧盟之后的经济水准以及生活水准下降的不满。虽然马克龙当选了,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这一次因为欧洲政治势力的强力干预,在大选前夕和进行当中,欧洲政局的很多重量级人物,包括欧盟理事会主席等一系列具备重要政治人物均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对马克隆的支持,很大程度上引导了舆论的走势并最终影响到了最终选举结果,将这一场风波抑制在可控程度。

短期内,德法的稳固性,也基本宣告了欧盟的稳定性,2016在英国脱欧之后的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都被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那么后续的意大利,在伦齐重新赢得党内领袖位置之后,再次上台的可能性也大于五星党上台的可能性,现在的欧盟,在马克龙当选后,可以参考下天朝的发展策略,以和谐稳定为主,当前的形势就说明了这样的情况。

但是欧元区的成员国经济发展阶段到了瓶颈阶段,除非再来一工业革命式的跃进或者说来自于外部的动力刺激,否则,很难突破当前瓶颈期。

欧元的前景

欧元,属于联盟式货币,货币的统一构架的前景很美好,一旦实现,也确实能够带来诸多的便捷和利益,但是为何当前世界上的货币诸多繁杂?就是因为牵扯了太多的问题和利益冲突,否则的话,理论上来说,全球货币统一化,消除汇率波动和兑换掣肘,不是更加便利?

我们现在全球范围内是否使用同一种货币?没有!所以,欧元本身就存在问题,经济联合体注定是松散的政治框架,不同的经济水准和政治元素成分的差异都是欧元难以维持的根本原因。

在欧元区最早的一批成员国中,以德法为首的西欧国家,政治人文背景相似,经济水准差距也不大,所以在早期的欧盟体系中,虽然也是存在诸多问题,但这一矛盾没有被凸显。

但随着欧盟体系的扩大,成员国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东欧国家开始加入欧盟体系,而统一使用欧元的国家虽然相对欧盟成员国来说少一些,但是也在增加。

在经济整体总量扩大幅度不及参与国增加速度,那么成员国平均线势必会有差异化,相对于经济水准相对若于平均线的国家来说,是可以从中受益的,这是为了诸多东欧国家希望加入欧盟的原因,例如一直想加入欧盟的土耳其。

但相对原有的西欧及北欧发达国家来说,更多的,经济水准相对较弱的东欧国家加入,是让他们的国民利益和国家利益在短期内受损的。

虽然即便是统一使用欧元的国家,其货币量的发行总量是根据其经济总量以及对欧盟的贡献度来制定的,但这并不能很好的去帮助欧元在欧元区的整体结构。

中国有句俗语,叫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个“均”的标准,这个度,想必是很难在欧元区中让各方满意的重点问题,所以欧元这个货币的存在,有点超前了,超出了当前的人类发展进程。

所以,欧元的存在面临的两个最大的问题,一个是无法在短期内缩小欧元成员国的经济差距,另外一个,则是没办法拿出一个让所有参与国都满意利益配给制度。

这些问题,在欧盟这艘大船顺风顺水的时候,问题会被掩藏,但经济不可能没有调整期,消化期和瓶颈期,所以,一旦出现逆风的时候,就会出现不和谐的声音。

这是不同的政治独立国家形成的经济联合共同体所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所以欧元的前景,还是不乐观。不过短期向好倒是肯定的。

从这次政治事件所引发的后续政治结构变动

这一次在欧盟国家共同的努力下短期危机被消弭,或者说,是延迟了爆发的时间。

从最近的政治动向来看,可以说法国的总统大选,是收到了诸多政治影响的,有法国国内,欧盟,甚至中国。在种种政治利益的博弈之下,产生的结果。

菲永被放弃以平民心,勒庞因为激进触动太多方面的利益,没能够成功,马克龙当选,符合各方利益。

而剩下的梅朗雄,几乎是要把资本主义法国打造成红色法国,所以梅朗雄的竞选,还没开始就注定是个悲剧。

但也仅仅是赢得了时间让欧盟去化解,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没有得到解决。所以这个时候,大家都在赌,都在走一步看一步。

法国选民在赌,赌马克龙上台之后,失业率降低,就业率提升,民众收益水涨船高,这是法国选民的预期。

法国政客和欧盟政客在赌,赌欧盟挺过这一个经济瓶颈期,顺利进入下一个周期,在这期间欧盟的经济开始复苏,对外保持政治结构完整性,对内能够给国内民众一个交代。

当前世界上的四大政治体系,美国、欧盟、中国、俄罗斯,但从经济量体来看,俄罗斯并没有太大的发言权。

所以这次以经济因素作为政治驱动力的博弈,主要是中美欧三方。中欧都是希望看到欧盟局势的稳定的。

而对于我们中国来说,在人民币成长到足以对抗美元霸权之前,我们需要有人顶在前方,在一带一路的全盘战略面前,需要欧盟这个巨无霸维持政治结构的稳定。

对于我们来说,欧盟的政治结构完整性得到保存,利大于弊。在外交上也会更加主动,政治主动性目前来看,是中国最高。对于接下来得全盘布局,就变得非常有利和主动了。将会有更多的政治资源和外交资源用以交换,政治地位也会相应抬升,那么这样的条件下去展开一带一路全盘布局,会更加的顺利。

欧洲自然不用说,他们对于欧盟局势的稳定期望,不需要多说。

而美国可能是唯一一个在这次事件中不太高兴的,欧盟的局势稳定,意味着美元接下来不但要面临欧元的冲击,人民币的崛起,甚至随着中欧经济合作的发展,还可能面临人民币和欧元抱团的局面。

而欧盟局势的稳定,欧盟被彻底拉到亚投行参与一带一路也不过是时间问题,已经在进行时态。

以一带一路所涉及的经济总量活动,可以说是接下来五十到一百年最大的人类经济联合活动,所涉及的经济总量和涉及区域,未必绝后,但绝对是空前了。

这么大的经济活动,结算货币不是美元,而是人民币,所以美国不可能会高兴。

欧盟经济瓶颈的破冰点,就在一带一路,否则依靠经济的自然复苏,所需要的时间太长,甚至会超过一个任期。

换句话说,如果这一个任期内,甚至在接下来的一段周期内,如果不能让欧盟的民众看到经济有质的改变,那么不单单是法国人民对新政府预期落空,失望。甚至其他将要面临换届的欧盟成员国,也会以法国最终结果作为前车之鉴。

那么下一次民众情绪的爆发将无人能挡,会蔓延到更多的国家。所以,欧盟也在赌,赌亚投行和一带一路能够以史无前例的大型基建项目短期内就以大量的资金投入给经济带来根本性的驱动,同时以欧亚经济带的联通和贯穿,盘活全盘经济。

所以从这点上来看,中国急着用一带一路摆脱当前的经济瓶颈,欧盟在这点上比中国更加着急,因为急需拿出看得见的成绩用以稳定欧盟局势,所以欧盟被迫靠拢中国,因为欧盟某种程度上来说,比中国更加迫切的需要一带一路。

这也是我为何去年说,欧盟的稳定,一带一路是最关键的核心点,没有一带一路从外部刺激,欧盟自然解体和欧元的崩溃不过是时间问题。

那么再去看本次一带一路峰会,就很有意思了,很有点干柴烈火一拍即合的味道。

所以这次博弈来看,虽然是法国大选,实际上牵扯的是,几个主要的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斗争,从结果看,中欧赢了,美国输了。

把世界当做一个棋盘怎么看

从当前看,局势其实很明朗,这是一个争夺资源的时代。政治资源,外交资源,天然的资源等等。

资源就那么多,有的人拿得多了,自然有的人就少了,谁都想多拿点。

中国要崛起,要占去更多资源在,作为传统的霸主美国自然不乐意。看做一个汉界楚河的攻擂,棋力相当,攻防平衡,都没有必胜的把握。

但这个棋局还是不同,因为决定这盘棋的胜负关键,不在棋盘上,这个关键就是欧盟。

以欧盟的经济存量和政治重量,不管是任何一方获得欧盟的支持,都将完全碾压。所以谁能够把欧盟捆绑到马车上,谁就能获胜。

而当前的欧盟,则因为经济的疲软深陷泥潭,进而导致欧盟区域内成员国民众怨声载道。

经济的自然复苏周期是缓慢的,而相关成员国的民众不会给政客们这个时间。紧靠画饼撑不了多久,而依靠自然复苏,没等到那个时候,欧盟的内阁就将迫于压力倒台。

所以相对来说,欧盟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外力的帮助基本上就是慢性死亡的死局。也因此丧失了与中美争夺核心利益的资本。

为了争夺这个最有利的外援,中美都在想办法争取。

其实一开始并不利于中国,但是很显然,美国走错了方向,一开始欧元区的崛起确实威胁到了美元的地位,这时候美国想要的是打压,在希腊债务危机中在高盛的策划下给欧盟埋下了希腊这个定时炸弹,并且成功引爆。

再利用传统盟友英国的脱欧作为冲击欧盟政治格局的利刃,严格的说,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欧盟经历这样的冲击,就将自顾不暇深陷泥潭,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沦为美国的政治附庸。

但其中的变数,就是中国,中国的出现,抛出了亚投行和一带一路,这无疑是能够将欧盟拖出泥潭的绳索,同时以合作的形势,中国仅占据主导位置,所以怎么选择,其实不难。

而美国在之后,也开始计划TPP,但是为时已晚,最终不了了之。

这也是为何奥巴马直言放弃TPP是重要的战略失误。虽然即使TPP继续下去成功推行,也未必能够竞争得过亚投行,但始终还是有个选择,放弃TPP就是完全将欧盟推向中国的怀抱,因为欧盟别无他选。

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欧盟必然是要上亚投行的马车,中国也需要欧盟为中国提供臂助,一种互利的共生关系,合则两利。

那么中欧抱成团,基本上,美国的选择就不多了,只有两个。

要么,以成员国的身份参与以中国为主导的亚投行和一带一路项目,代价是,人民币崛起和中国政治地位的抬升,也变相放弃美国二战以后的霸权地位,默认人民币崛起,甚至今后取代美元的位置。进一步说,世界领导地位和格局都将易手。

要么,在中东或者朝鲜局势上孤注一掷,把双方都拖入泥潭中动弹,让中国无力再完成全盘布局,但同样的,美国也将深陷泥潭,说白了是个鱼死网破的局面。

接下来,就看美国怎么选了!以美国派代表参加亚投行峰会的动作来看,前者可能性更大。

如果您对我的分析观点表示认同,别忘记转发扩散,让更多的人看到,也让更多的人收益!谢谢您的支持和认可!

以上观点为个人观点,不做为投资依据。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的公众号,与你一起成长。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