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预期提升后各国央行都在做什么?

美联储加息预期提升后各国央行都在做什么?
2016年08月21日 16:50 杨沈伟

美联储动向

 从近期的一系列数据表现来看,毫无疑问,美国公布的一系列数据有好有坏,但是最重要的,不管是非农就业人口数据,失业率,人均工资率几项非常重要的经济数据重要标准,都在向好。原油作为衡量美国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标准,价格也在迅速恢复,再次回归到50美元一桶左右。

 从而也助涨了美联储内部鹰派的声音,6月份的公布结果是一票赞成,一票弃权,七票反对。之前的结果为9票反对。

那么随着七月份经济数据以及货币会议纪要中不难看出,虽然9月份加息概率仍然不大,但是相比6月份,加息声音明显变大了。等待结果正式公布之后,看票数就知道了,这是加息鹰派抬头的迹象,而且投反对票的官员,也仅仅是反对9月份加息,认为过于仓促,认为应该着重看后续经济数据的延续性,也就是8月份的数据是否继续向良性发展。

 在6月份之前,美联储持反对意见的官员,认为美国当前经济周期不适合加息。认为9月份加息过于仓促和当前经济周期不适合加息,两者之间的变化,绝对是天差地别的。从中不难看出,因为美国经济变化,联储官员态度上的转变。

 由于美元的国际地位,其货币利率变化,将是世界经济变化转换的风向标,接下来一段周期的经济数据变动,将是重中之重。一旦8月份的经济数据继续向好,基本可以确定,年内加息概率提升至95%,而不会是现在主流媒体给出的54%。

换句话说,一旦下个月公布的8月份非农就业人口数据,仍然超预期或者继续向好,证明其经济向好延续性。年内加息概率就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需重点关注。

 而下周五美联储主席耶伦的发言,应重点关注。

美元观察

 近期美国经济数据的变动,较为明显的是失业率有明显下降,而就业人口数据和工资显著上升,毫无疑问,经济向好,但是通过近期对于美元的观察上看,美元已经连续下跌走软两周,这明显不正常。美元指数是对美国当前经济运行状况的一个同步指标,经济形势在好转,美元指数下行,绝不可能来自于经济面,那么就只能是来自于政治层面。

 参考当前形势,经济周期向好,但是美元指数疲软向下调整,在美元指数不能无限上涨的前提下,当前美元走势疲软很有可能是为加息预留空间,属于海啸前的退潮,需谨慎对待!

格局推演

 之前的文章中详细剖析过美国当前的经济状况和政治格局,美国近几年的动向都表明,美国当前迫切需要资金回流本土,需要国际资本流向本土以快速使经济回复元气。

 之前我做过近期一系列政治经济变动的解读和推演,不难看出这一系列事件中,美国的身影浓重。

 不论是希腊债务危机中的始作俑者——为希腊政府提供债务打包以帮助不达标加入欧盟的希腊进行不良资产概念转化,成功使得希腊加入欧盟,借此完成对欧盟不稳定因素的植入,最终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导致欧洲银行业遭受致命性打击,并且扩散到整个欧洲,将欧洲经济拖入泥潭。

 还是今年英国跌破眼镜的脱欧,如果用正常逻辑去推演,其实非常不可思议。但是去观察历史,其实不难。

 我们看结果就知道了,今年美国经济数据的好转,是从6月份开始,而6月份正好是英国公投的周期,美国6月份的非农就业人口数据提升29万,远高于预期中的19万人,其他重要经济数据也开始企稳止跌,而7月份也就是英国脱欧之后的第一个月,美国非农就业人口数据再次超预期,新增27万。

 再去看非美国家,都受到了英国脱欧事件的影响,欧盟成员国的冲击尤为重大。但是美国不但没有看到冲击的影响,反而从中受益颇多。

 英国脱欧之后,我做过后续事件推演,认为英国脱欧会对欧洲的政治经济格局形成冲击,导致格局出现动荡,进而迫使国际资本流出英国和欧洲。

 看到近期的欧盟各国经济数据变化、英镑和欧元的汇率变动上看,不难看出欧洲正在经历一场经济剧变。

 我之前认为,当前符合欧洲流出资本入驻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和中国,欧洲和英国的动荡会成就这两个国家。

 因为欧洲因为局势动荡势必无法逆转资本大量流失的窘境,但是对于美国和中国来说,则是一次机会。大量避险资本流入会提供更多资产流动性并创造就业机会。

 从美国近期经济数据的变化不难看出来,事实就是如此!

 而这个时候中国在干什么?近期深港通的敲定想必大家都比较清楚。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同于欧洲国家和美国,是相对封闭的。中国对外来资本的监控非常严格,官方开放的通道也很小。

 金融资本市场的通道,也不过是仅仅沪港通而已,看今年,深港通已经敲定,沪伦通在跟进。

 从政治角度去看,就意味着放宽外资流入通道,为什么在这个周期?不就是因为现在欧洲资本外逃现象严重,增大流入通道以提升外资流入的速度么。从近期沪港通的资金流入量来看,一直是呈现持续流入的状况的,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再看近期,国家主席习近平频繁提及一带一路和国企改革,更是将一带一路提升至国家发展重要战略的层次。

 为何在这个当口?因为亚投行要做的项目太大,2015年敲定之后一直没有正式执行,为何?之前也就亚投行一带一路项目的运行结果以及相关后续影响说的很多了,项目前景无疑是非常乐观的,其项目无疑是非常优质的,但是为何从去年至今,一直束之高阁?不见动静?因为缺钱!仅此而已!

 亚投行的项目之分庞大,所能够给中国及成员国带来的好处可以说是数之不尽,但也正因为如此,所需要的启动资金,岂是小数。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才迟迟难以推行。

 但是为何近期一带一路又被推上风口浪尖?不就是因为英国脱欧之后带来的一系列后续化学联动吗?简而言之,一句话,钱来了!

 这是一场博弈!中美之间的博弈,老牌霸主和新锐的一次交锋。美联储一改多年来的低利率政策,于2015年12月终于改变利率政策,开始这么多年以来第一次加息。意味着美国货币政策进入加息时代,而美联储加息从来不是一次单独的事件,而是一系列的动作,加息不会只有一次,所以我认为2016还会有加息。并且在2016年以后,美联储还会继续加息。绝不会到此为止!

 美联储连续加息势必会导致非美国家出现资产荒,如果仅从这点考虑,当前世界经济将面临严峻挑战。但是我个人的观点是,中国除了无法逃脱和避免的会承受加息第一波的冲击,后面会是一次转变契机。因为中国是除了美国之后,另一个有能力为资本提供避风港的国家!所以,我判断,美联储加息固然会导致大量资本流向美国,对非美国家形成严重的资本掠夺,但是同样的,也会有非常巨大的资本流入中国!而这,将帮助中国挺过这一轮经济波动,并且在这次冲击中浴火重生。完成了这次蜕变,人民币将初步拥有和美元对抗的资本。

货币崛起之路

 美元的崛起其实是来自于战争,利用美国独特的地缘环境,使得美国避过了一战,在这期间,利用其中立国的特性,向其他参战国进行物资输出,赚取了丰厚的资本流入以及黄金流入。一战和二战中前期,美国利用战阵物质输出完成了丰厚的资金以及黄金储备。截止二战结束后的1950年,美国最高峰时期的黄金储备达到了世界黄金储备的74%,而这才使得黄金和美元正式挂钩。

 而美国战后不断地利用美元向欧洲做资本输出,即收获丰富的政治资本,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美元的国际地位。最终,通过一系列的政治运作,成就了美元今天的国际结算货币霸主地位。在这个过程中,美军所扮演的角色绝对不容忽视。一系列的战争,都是或为资源,或为政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在巩固美元的地位。至于一系列战争的牺牲品,包括已经解体的苏联,今天俄罗斯的前身,都成了铺垫美元走向巅峰的基石。

 所以,美元成就了今天的地位,主要来自于如下几个因素:

 经济基本面、政治资本、军事综合实力、黄金储备量、资本储备量。

 这才是美元强势的根本原因,通过上百年的积累和沉淀,才形成的局面。通过一代代美国人的努力,以及一次次战争、无数次的政治运作和资本运作才达成的现状。

 所以亚投行的布局,仅仅是一个开端,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正式走上历史舞台。而中国推行亚投行,也将标志着中国和美国的交锋,开始正面化。从政治,到货币,甚至会出现军事方面的交锋。所以,人民币挑战美元,目前来说,还仅仅是个口号而已。但是保留这样的预期,通过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努力,还是有希望实现的。毕竟,美元的霸权,让非美国家即痛恨,又无奈。人民币的崛起,分化美元的影响力,是所有国家都愿意看见的。目前形势下,对比欧盟,中国无论是政治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都比欧盟这样的经济联盟,更加稳固。所以,在欧元疲弱的现在,人民币,就成了唯一具有分化美元霸权的货币。

 历史的进程,从人口、土地的争夺,向着资源、政治覆盖率、货币覆盖率演变。

央行动向

 上文说过,美联储加息会导致美元资本回流,会形成非美国家资产荒,市场流动性缩紧。按照正常逻辑来说,央行应该提前收紧货币政策,降低市场流动性,以便为美联储加息之后的货币紧缩预留空间,方便在美联储加息之后,在不过度影响央行利率以及货币投放量的前提下,量化宽松补充美元资本以及资本流失之后的流通紧缩,避免形成通缩。这也是目前中国央行在做的,收缩人民币新增贷款,社会融资规模也在同步收缩,让市场有一个适应的周期。

 但是可以看到,英国8月4日选择降息,日本也选择在本周五降息,如果参考上述逻辑,是否自相矛盾?

 不是的,因为一旦美联储加息,将会使非美各国央行的压力增大,央行的宽松力度不可能会无限,因为要考虑宽松前提下对汇率以及本国经济的压力。所以,必须要预留空间,只有在加息之后,资本流出加速,流通紧缩的前提下,动用宽松补充流动性,形成对冲,才能够有效缓解加息带来的后果。可以说,在美联储加息之前,一个央行手中的宽松余地越大,美联储加息之后带来的冲击越小。

 所以,正常情况下,每一个央行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美联储加息之前尽可能的采取收紧,为将要到来的美联储加息尽可能的预留出更多空间。

 但是为何日本和英国相继在本月采取宽松?这就要回到英国脱欧事件。因为英国公投脱欧,本身就是冲击最严重的国家,以其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资本大本营的地位,因为其脱欧导致一系列的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发生松动和稳定性下降,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受到考验,本身就面临严重的资本流失,再加上美联储加息预期提升,导致英镑资产面临贬值加速的压力,更是进一步加速和恶化了这一现象。最终迫使英国不得不在这样的关口被迫降息以补充资产快速流失所带来的市场紧缩。

 而日本,近些年的经济一直处于90年代末至二十世纪初地产泡沫和金融泡沫以来的恢复周期,尚未完全恢复。而日本特有的经济结构和国策,又使得日本是英国脱欧之后的重大受灾区,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所受到的影响甚至超过了欧盟成员国。所以,日本也面临重大的资产流失。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日元自年初以来,美元兑日元的汇率已经从120美元左右下跌至100美元。日元升值空间已经达到了16.6%。而日本经济严重依赖于制造业出口,在货币大幅度升值的前提下,贸易出口严重受到影响。经济结构和根本都受到冲击,当前形势下,日本面临国内经济严重萎缩,企业经营困难导致的失业率上升,国际资本剥离,本土资产流失等一系列挑战。最终迫使日本央行在这样的敏感周期降息以缓释市场流动性紧张。

 在美联储加息这样的敏感周期里,各国央行都面临考验,可以说,谁手里的底牌多,谁的缓释空间大,谁就有更大的希望安然度过这轮冲击。谁也不会在这波冲击到来之前,贸然缓释货币政策。

日本和英国的做法,他们在这样的敏感节点选择降息,恰恰说明他们的宽松余地不大,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不得不降息。所以,就目前形势下,日本和英国在美国加息之后,会是重灾区!而这两个国家,在美联储加息之后,将大概率会遭到国际资本的围剿。如果有该国资产配置的,建议迅速逃离。

伟公告

 大伟经过自己的观察,发现这个平台上没有人去写经济政治分析以及经济运行周期。那么没有人来做,我来!经过商讨后,本公众号决定改版。

周一至周五交易日在晚间八点-八点半,利用“一直播”做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的视频直播解说,错过直播时间的朋友,可以在我的新浪微博“wall-杨沈伟”看完整的视频回放,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我的新浪微博有很多仿冒者,注意看“v认证”,有认证标志的才是我的。周日视情况而定,如果周末有重大事件发生,则在周日晚间同一时间做“一直播”视频解说。

而公众号的文字性解说,则改在次日早上八点左右准时发布。考虑到时间问题,内容会精简至300-500字左右,公布数据观察以及操作建议,方便大家开盘前能够快速了解到当天所需要了解的信息。

而局势性分析,因为局势性分析通常篇幅较长,考虑到大家平时较为忙碌,时间紧张,则从每天的文章中剥离出来,放在周日,也方便大伟有足够的时间去整理一周以来的经济数据变化和稿件整理,争取为大家呈现更完整,更精确,更完善的局势分析和策略。

 另外正在商讨加盟蜻蜓fm事宜,争取尽快为大家在提供文字性解说的前提下,补充音频解说,方便大家更好地去了解局势变化,尤其是局势解说,不止一次有观众反应篇幅过长,对此大伟汗颜,文字功底一般,实在是没办法太过精简扼要的阐述清楚,并且要描述局势变化所需要的文字和篇幅,确实就是那么长。或许音频的方式可以让大家一边听,一遍去做其他事,会更好一些。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祝周末愉快!

看完了,如果觉得好,不要忘记随手转发和点赞哦。

21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