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转型越挫越勇,“代工之殇”如何避免?

富士康转型越挫越勇,“代工之殇”如何避免?
2017年11月17日 18:25 转型家

本文全篇2804字;预计阅读时长7分钟

-

-

前言:自2014年起,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富士康就开始大幅度转型。这三年来,富士康曾做了大量尝试,比如生产自有品牌的手机配件及电视机,比如尝试向“市场销售”方向的渠道战略......但是最终都无疾而终。富士康“代工之殇”又该如何避免?

1

代工厂的“由盛转衰”

21世纪以来,代工行业在中国大陆快速发展。跨国企业将劳动密集的制造加工环节外包给位于中国的代工工厂,包括电子产品、汽车零件、服装纺织、家居产品、光伏、集成电路等,行业覆盖面甚广。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工厂”。

代工分为原始设备生产商(OEM)和原始设计制造商(ODM),前者仅负责生产而不进行设计,后者既生产又设计。中国常见的是OEM代工形式,客户拥有设计专利,对原材料和生产流程完全掌控,并负责最终销售,以致制造加工环节附加值低,所得利润分配十分微薄,主要依靠廉价的劳动和土地成本获利。

这种代工模式的好处在于品牌公司无需自己生产产品,只要自己掌握最核心的关键技术,负责研发和设计,具体的加工任务交给别的企业去做,能大大降低自己的成本,将自己的品牌附加值最大化。

所以这种代工模式最早流行于生产成本偏高的欧美等发达国家,而对于劳动力密集、原材料成本低、土地租赁费用相对便宜的中国大陆、台湾地区、东南亚及南美等劳动密集和欠发达地区来说,无疑是代工厂最好的选址。

就手机代工企业而言,富士康和HTC都曾经有过不可磨灭的辉煌。富士康在早期凭借来自苹果的代工业务,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商,甚至被称为“代工之王”。

而在1997年成立的HTC,一开始也是一家代工厂,主要是代工制造搭载 Windows CE 系统的掌上电脑,但当时由于这个系统操作复杂,名气小众,并未能打开局面。 直到 2000 年与康柏(已并入惠普)合作生产的搭载Windows CE系统的掌上电脑iPAQ,在千篇一律的代工企业中脱颖而出。后来HTC成为Windows手机的顶级生产商,不仅赢得了全球声誉,还以极低的代价将版图扩张到全球。

然而,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诸多挑战让代工行业面临困境:电子产业的进入门槛较低,竞争加剧。就连苹果都实施“去富士康化”的策略,寻找其他台资代工厂的。此外,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不断上升,低成本战略难以为继。从2014年以来,东莞、江苏等手机代工企业集中的区域接连传来坏消息:万士达、联胜科技、闳晖科技、奥思睿、诺基亚接连宣布停产,而更多的中小手机代工厂商面临着无米之炊的窘境。

2

代工厂的倒闭只是产能转型的必然结果

万物都逃脱不了盛极必反的规律,代工厂亦然。有制造业人士称,随着产业环境的变化,不少处于最低端的代工厂已经到了挺不下去的边界,长单变短单,招工也困难,中国制造业早已风光不在。

现在很多制造企业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行业激烈竞争,使利润一压再压,几乎到了无利可图的境地。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还吃不饱订单。另一方面每天企业在各方面的支出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很多制造企业哪怕没有利润,只要订单能够维持住工厂的开销,保持生产线的正常运行就可以了。这样的日子简直可以用“煎熬”来形容。

再者,用工成本上升,利润追不上成本上升的速度。所以制造生产企业面临要么歇业,要么外迁的尴尬。在珠三角地区的消费电子制造业毫无成本优势,目前深圳最低工资标准为2030元,比2014年的标准1808年增长了222元。更要命的是,一些制造企业既使招来了人,花了大量的精力、财力进行技术培训,最后还是很难留住熟练工人,这也直接导致企业的用工成本的上升。

如此种种,表明中国制造业正面临从“世界工厂”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

从“世界工厂”到“全球智造”,这是中国制造业产能升级的需求,那些主打低端产品的中小型代工厂自然无法适应这样的转变,被淘汰也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3

代工厂的转型升级之路在何方

代工这个行业并不会消失,毕竟这很符合当下全球化的趋势,苹果不会选择自己建厂加工,依然需要富士康的存在。只不过当品牌商们不断压缩代工企业的利润时,代工企业同样也要面临转型的抉择。

对于国内的这些代工企业来说,当国内劳动力成本高企时,第一想到的可能就是外迁,但是外迁只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的一种方法。代工企业单纯地外迁,虽说能够降低成本、提升利润,但未能摆脱“拿人家图纸、替人家生产、贴别人品牌”的模式,依然是靠低成本竞争,一旦当地成本上升,必将再次收拾“行囊”外迁他乡。这种以外迁为主要手段的发展模式存在较大局限性,就是在“转移”的过程中,没有向产业高端进军,这是代工企业时至今日仍然在产业链条低端难脱困境的主要症结所在。代工企业要摆脱困境就必须与时俱进,尽快转变生产经营观念,在求“转”之中求“变”。

首先,要根据中国代工产业链完整、劳动力素质和熟练程度更好、关联行业发展机会多等优势依然明显的特点,在制造环节“转地”的过程中,一方面利用完整产业链条向东南亚等国输出配置制造,在配置之中求利益;另一方面,从以前的单纯代工转向多元化经营,降低制造业比重,转而进行品牌、销售业务。现在,不少代工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上有所斩获,以裕元集团为例,除了制鞋业务,目前其鞋类零售业务迅猛增长。

其次,代工企业要深化与国际跨国品牌公司的合作,同时还要借鉴发达经济体的一些品牌公司专注于品牌营销的经验。专注于产品制造和专注于品牌营销的分工体系,具有长期的生命力,也是保持代工企业形成固有优势,打破发展瓶颈的一个重要手段。代工企业既要加速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精细化、高效化的水平和能力,突破劳动成本对代工企业生存与发展所造成的瓶颈,又要通过股权等资本制度的安排,稳固和深化与品牌公司的战略合作,维系订单的源源不断。

再次,要建构微笑曲线。“微笑曲线”理论揭示,企业利润的大头往往不是制造这一个环节创造的,而是由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零售这6个环节来创造。代工企业中不乏如今已成长为品牌的企业,甚至有的已成为行业龙头。迫切需要具有一定能力和优势的代工企业实现由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的转变,由制造环节向产品设计、品牌营销环节的转变,由贴牌生产向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的转变。

在摆脱低成本依赖,走出低权益发展,跳出粗加工生存,改变处于产业链低端、利润率微薄的命运,提升企业议价能力和话语权,特别是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贸易制度创新加速的情况下,部分代工贸易型企业完全有可能引进互联网创新因素,完成从代工贸易企业向品牌公司、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双重跨越。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