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收购夏普后“现原形”,整合裁员不惧违背承诺

郭台铭收购夏普后“现原形”,整合裁员不惧违背承诺
2016年06月21日 17:33 互联网金融评论

郭台铭的鸿海一直想收购日本科技公司夏普,历时4年,最终鸿海出资3890亿日元(约合35亿美元)占股66%入主夏普。

值得注意的是,郭台铭此前曾给出高达53亿美元的收购价,还承诺承担起其全部债务。但最终收购价只有35亿美元,让人不得不佩服郭台铭的“砍价”技巧。

在收购之后,郭台铭露出了“本来面目”。原先他承诺的夏普“不裁员”、“必须是日本人当社长”,都只是哄夏普的话。夏普到手后,郭台铭就把社长换成了鸿海的二把手戴正吴,而且还在致夏普员工内部信中提到,为了提高运营效率和盈利水平,将进行业务整合与裁员。

到现在,旁观者都看得出,夏普是被郭台铭摆了一道。然而在收购初期,不少人都看好郭台铭入主夏普,并认为他会给夏普带来希望。

日媒对这段恩怨纠葛概括为:郭台铭给出的巨额报价如美丽的海市蜃楼,让夏普迷失了方向,把所有希望和赌注押在了鸿海身上,而在之后的谈判中,鸿海却伺机寻找夏普弱点,最后直戳夏普要害,大幅削减报价并迅速结束战斗。

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郭台铭都非常想要夏普。郭台铭的公司业务做的是代工厂这一块,说白了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在大客户苹果大幅度下调订单后,郭台铭开始找新的业务作为突破,毕竟大势所趋的不会是廉价的代加工服务。

和众多劳动密集型企业一样,科技创新能力差是公司的短板。而夏普成立于1912年,是一家老牌的日本电器及电子公司。它的名字和东芝、索尼一样,世界知名。虽然夏普不再辉煌,但其深厚的技术底蕴和大批技术专利,仍然使它在电器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加入也许会弥补鸿海的不足。

郭台铭买夏普,虽然过程不怎么光彩,但是对他而言,这笔买卖值就够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