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谁才是中国第一门户?入境游客扩散数据来揭秘

北上广谁才是中国第一门户?入境游客扩散数据来揭秘
2016年12月13日 16:11 DT财经

摘要: 目前每年有超过1亿人次的境外游客入境中国大陆,而一线城市往往是这些人入境的首选地。入境之后,这些游客都去了哪里?这组数据揭示了境外游客在境内的扩散路径及其背后的区域格局。

文/DT财经 胡宏毅

同样作为一线城市,北上广在各个方面的竞争常常被国人津津乐道。比如前不久,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就认为,广州在中国35个大中城市中,有着最高的“人类发展指数”(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相比之下,北京、上海就稍微逊色了些。

其实,国内各城市围绕各种指标的比拼,并不少见。这种比拼体现在方方面面,甚至还体现在争夺所谓国际影响力上。这也正是DT君今天要说的话题。

如何衡量国际影响力呢?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来到自己的城市旅游或中转,都可以视为这座城市的国际吸引力的一部分。

那么就北上广而言,三座城市在吸引国际游客方面的各自优势如何呢?

按照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6》的数据,2015年,中国大陆接待入境游客达到1.338亿人次,其中接待旅华外国游客2598.54万人次,作为客流主体的港澳台入境游客则为1.078亿人次。

面对全年过亿人次的境外游客数量,北上广三城谁都不愿放弃这块巨大的蛋糕。而来三城旅游的境外人士,也用脚投票,为北上广画出了各自的“势力范围”。

DT君首先来说一说帝都。

作为首都,北京吸引境外人士的优势独步中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三个中心的定位让北京在面对上海与广州的竞争时占尽优势。

不过,北京并没有把这种先天优势转变为人数优势,在2015年,北京市的入境游客数量420万人次,仅为上海和广州的一半左右。

除了入境游客数量不敌上海广州,北京的周边地区也并没有享受到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带来的辐射效应。

来到北京游玩的境外人士,他们行程的下一站更愿意前往千里之外的上海,在京沪高铁已经实现类似公交化运行的今天,上海的优势还将不断放大。

(图片说明:入境游客以北京为节点向全国其他城市扩散的路径)

而同样作为直辖市的天津虽与北京近在咫尺,却并没有与上海一样分享到这块蛋糕。

接着再来看看上海。虽然没有拿到“国际交往中心”的头衔,但魔都拥有“十里洋场”这张耀眼名片。不论是港澳台人士,还是国际友人,上海的历史和现实样貌在大陆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对于境外游客的吸引力,上海的表现毫不意外胜过北京一筹。2015年光是经上海的入境外国游客就达到614.64万人次。在吸引老外方面,上海可谓是独霸全国。

和北京不同,上海和周边的城市形成了一个紧密的旅游圈。在这个旅游圈中,上海市西南方180公里开外的杭州市顺利拔得头筹,从上海中转去其他城市的境外游客人数中,超过四分之一会选择前往杭州或过境杭州。

(图片说明:入境游客以上海为节点向全国其他城市扩散的路径)

紧随杭州之后,南京与苏州也跻身第三和第四。这些上榜的城市,都属于长三角城市群,在上海市的影响下,互利共荣。

不论是港澳台同胞还是外国友人,杭州的西湖胜景,苏州的江南水乡风情、太湖风光以及南京的古都形象,都是一张具备强烈吸引力的名片。

最后,DT君再带你看看广州。面对直辖的帝都和魔都,仅为广东省会的广州市既无北京的政治地位,也无上海市历史遗留的“十里洋场”。不过,广州却有着自己的“撒手锏”——毗邻港澳。

广州没有浪费这项优势,2015年,广州市的入境游客达到803.58万人次,其中港澳台同胞便有495.60万人次。凭借这两项数据,广州在入境游客人次上顺利超过京沪。位列全国城市榜首。

不过即便如此,来到广州游玩的境外人士更愿意视广州为其前往北京上海的头站——境外人士入境广州后再前往北京和上海的人员比重几乎相当。与此同时,在广东省内,入境广州的境外人士,也有很多人随后前往深圳。

(图片说明:入境游客以广州为节点向全国其他城市扩散的路径)

综合来看,在北上广三大城市中,广州的优势在于扮演了港澳前往京沪的中转站。要知道,总人口不到800万的香港撑起了2015年中国大陆入境游客总人次的59.3%,是不折不扣第一大境外游客来源地。

至于上海和北京,DT君觉得,北京的优势毫无疑问是政治和文化地位,而上海则在于经济优势以及与周边城市的良好协作关系。

在三大城市中,上海和其长三角腹地之间所形成的文化、旅游、产业、交通等方面的密切程度,可能是北京和广州短时间内难以企及的。

本文参考报告: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6

了解更多有趣又有料的商业数据分析,欢迎关注DT财经微信公众号“DTcaijing”,或者下载“DT·一财”AP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