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继续刷存在感:造电动车不够还可能在中国造超级电池厂

大众继续刷存在感:造电动车不够还可能在中国造超级电池厂
2016年06月29日 15:58 DT财经

摘要: 大众感觉已经从尾气门的低谷中走出来了。6月中旬刚刚宣布要进军电动汽车市场,10年推出超过30款车型,然后过了几天就说,自己要早超级电池工厂了。

大众要自建电池工厂,而且可能要把工厂放在中国

大众正在抓紧放“大招”。

据欧洲汽车新闻报道,大众汽车集团正准备投资数十亿美元兴建超级电池工厂,这一个项目很可能落址中国。根据大众的规划,电池工厂同样是大众电动车战略的重要一环,在将来可期的300万辆电动车销量中,大众必须掌握独立的电池供应体系。

目前来看,独立自建电池工厂的电动汽车厂商尚在少数,多数厂商选择与下游供应商合作,如特斯拉与日本松下公司合作,通用选择韩国LG供应电池。

据说大众电池工厂选择中国看中两方面优势,首先是中方在政策层面积极鼓励电动汽车发展,另外大众在华建厂可省不少资金,大众可以选择与上汽或者一汽合资建厂,只需要前者提供一半资金。

全都是为了造电动车:十年后大众每卖5辆车,至少有1台电动的

DT君带你回顾一下大众的电动汽车规划,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众要造超级电池工厂了。

前不久大众集团发布了全新战略规划——“TOGETHER-Strategy 2025”(携手共进-2025战略),规划中包括加快电动汽车发展,同时研发自动驾驶,扩展汽车移动出行服务,紧跟市场潮流,提高利润。

根据规划,大众集团计划在未来十年推出超过30款纯电动车型。到2025年,大众集团预期其纯电动车的销量将在200万辆至300万辆之间,占总销量的20%-25%,这意味着10年后,大众每卖的5辆车里头,至少有1辆是电动汽车。

排放门是其次,瓜分市场才是根本

为何选择走电动汽车这条路,大众集团给了一个很煽情的理由。

大众汽车集团CEO穆伦表示,柴油发动机排放事件给大众汽车集团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此,公司从错误中汲取教训,推出“携手共进——2025战略”,希望系统化地扩展业务并实现盈利增长。

这句话要一分为二看,柴油机排放门确实给大众的声誉带来重创,给了大众向电动车转型的不错理由,但是电动汽车未来广阔的市场前景,是大众下决心要进入该领域的主要原因。 

根据彭博对电动汽车市场的预测,到2030年,电动汽车的累积销售量将突破1亿辆。与之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到2022年,电动汽车的成本将和普通内燃机汽车相同,到2035年,长距离行驶的电动汽车的成本将低于22000美元,届时电动汽车的销量会再上一个台阶,到2040年,其销量直接突破4亿辆大关。

(图片来源:Bloomberg) 

所以,彭博下了一个乐观的预测,本世纪20年代将是电动车的十年。

在特斯拉成功点燃人们对电动汽车购买热情的当下,大众汽车不失时机地进入该领域是个明智的选择。

仅从目前来看,大众进入也不算太晚,在2015年全年54.9万辆的电动汽车销量中,大众以11%的市场份额跻身前三甲,和传统电动车企比亚迪并列第2,在份额上成功超越了明星企业特斯拉。

(图片来源:第一电动网)

除了要造电动汽车,大众还要牵手出行新贵

在大众对未来的布局里,电动汽车不是全部,布局互联网出行也是大众下的一步棋。

此前大众公开了与以色列出行巨头Gett的合作,宣布向后者投资3亿美元。虽然Gett总部位于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但其主要市场位于欧洲,主要集中在伦敦和莫斯科,是Uber在欧洲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在这轮合作中,大众与Gett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分享彼此的数据并开发未来的出行项目。根据合作计划,大众将向商业客户提供随叫随到的乘车服务,而Gett司机购买大众旗下轿车作为出租车将享受折扣价。这无疑稳固了自己的销售渠道,同时也借出行巨头打开了通往共享出行的未来之路。

虽然Gett尚未进入中国,不为多数国人所知,但在它在欧洲的发展势头正劲,其专车服务已经覆盖了全世界60多个城市,包括伦敦、莫斯科和纽约。目前,Gett在全球签约10万辆汽车,其中超过1.1万辆在伦敦运营,使用Gett的出租车达到一半。

当然,做出这种选择的,不知大众公司一家,通用和丰田也纷纷牵手出行公司,意图分到一杯羹。

共享出行是块大蛋糕 不吃就晚了

汽车巨头纷纷进入共享出行领域,首先是相中了这块巨大的蛋糕。

方兴未艾的共享经济正成为主流,而由它带来的市场机遇也是非常诱人,根据普华永道的预计,至2025年这一市场规模将由目前的150亿美元,增加至3350亿美元。

(图片来源:普华永道)

仅在中国,这个数字也是相当可观。根据罗兰贝格公布的《2016年中国专车市场分析报告》显示,到2020年专车市场规模将约达5000亿元,2015-202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29.3%。

(图片来源:罗兰贝格)

因为共享出行的光明前景,也造就了一大批业内独角兽,如Uber的估值超600亿美元,滴滴估值接近250亿美元,Lyft的估值过50亿美元等。汽车巨头通过向出行巨头注资,获得对方股权,不仅能够获得丰厚的战略回报,也能够通过与出行巨头的合作稳固自己的汽车销售渠道。

以大众与Gett的合作为例,在欧洲的发展势头强劲的Gett,其专车服务已经覆盖了全世界60多个城市,包括伦敦、莫斯科和纽约。目前,Gett在全球签约10万辆汽车,其中超过1.1万辆在伦敦运营,使用Gett的出租车达到一半。根据合作协议,Gett车主将可直接向大众购买汽车,这无疑稳固了自己的销售渠道,同时也借出行巨头打开了通往共享出行的未来之路。

(联系本文作者胡宏毅:huhongyi@dtcj.com;了解更多有趣又有料的财经数据分析内容,欢迎关注DT财经微信公众号“DTcaijing”,下载“DT·一财”AP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