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企业上新三板没门了?年内挂牌占比降至14%

亏损企业上新三板没门了?年内挂牌占比降至14%
2016年08月06日 11:26 三板虎

  三板虎8月6日讯 新三板挂牌企业准入门槛提高已是不争的事实,近日坊间传闻股转系统祭出对挂牌企业盈利要求的新规,主办券商也不约而同地开始“嫌弃”亏损企业。

  亏损企业挂牌遇拦路虎,券商内部立项难通过

  曾经新三板大开方便之门,亏损企业轻松上市圈钱的时代,要一去不复返了,新三板不再是你想来就能来。

  8月3日股转公司在北京召开《主办券商内核工作指引》培训会议,会议对市场极其关心的挂牌标准进行了明确:除科技创新型企业外,申请挂牌企业的收入规模应不低于同行业公司平均水平,且报告期内不能出现连续亏损。

  这边厢股转系统正密锣紧鼓地组织学习,那边厢主办券商对管理层指示心领神会,不但多数券商已经悄然提高内核标准,而且有部分机构收到指示后斩钉截铁一马当先,首先把业绩亏损的企业在内部立项环节给pass掉。近日,有新三板相关人士表示,股转公司拟对各券商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券商对利润为负的企业不要申报挂牌,同时在审的企业要撤回。经求证,多家券商均表示未收到此类“窗口指导”通知,但净利润为负的企业在券商内部立项时都不会被通过。

  主办券商可以直接say no,对于那些不属于科技创新型,又不赚钱的企业,这不是什么好消息。

  挂牌占比逐步下降,亏损企业不受待见

  新三板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经过三年多的野蛮生长,8月2日新三板挂牌企业轻描淡写地突破8000家整数大关,达到8008家,距离7000家里程碑只花了3个月时间。仅从挂牌数量看,新三板俨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股票市场。

  不过,年初以来新三板这辆疾驰的列车终于放慢了速度,挂牌企业的增速已经连续第四个月下降,同时企业对于挂牌新三板的热情有所减淡。新三板正逐步从不设财务门槛,不受所有制性质限制,不限于高新科技企业的“三不”挂牌标准,变成更加重视质量,特别是财务方面的指标,对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要求提高了。

  细心的三板虎(微信公众号:sanbanhu)注意到,在挂牌机制市场化的作用下,新三板新增挂牌企业的质量有所提高,亏损企业占比逐步下降。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15年新增的3558家挂牌企业中有615家企业净利润为负,占比为17.28%。截止到8月3日,2016年新增的2932家企业中有409家企业净利润为负,占比14.87%,比2015年下降2.4个百分点。从月度趋势来看,2016年以来每月新增挂牌企业中净利润为负值的企业占比呈下降趋势。

 

  净利润为负的企业上榜率逐步下降,可见亏损企业越来越不受股转系统和主办券商待见,存在感越来越弱了。在这个同样看脸(业绩)的新三板市场,可苦了那些资质欠佳的企业。

  在这看脸的新三板,亏损企业何去何从?

  正如刚才说到的,新三板是个吞吐日月、包罗万象的市场,不论你是多么微小的公司,或者是多么奇葩的行业,只要你足够优秀,只要你有野心,新三板都愿意伸出橄榄枝,给你一个迈向资本市场的舞台。

  在新三板成立之前,受困于国内IPO规则中的盈利要求,包括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等许多伟大的科技创新型企业纷纷选择投奔海外市场。大批优秀民营企业赴海外上市,必然导致经济发展中的巨大收益被海外投资者分走。亚马逊在美国上市后连续亏损了8年,市场终于成就一家伟大的企业。

  亏损企业是否就毫无价值?答案是否定的。看一家企业有没有投资价值,是看它的发展前景,发展初期和扩张期不赚钱实在是太正常了,这不正是融资的目的所在吗?

  新三板市场上也有很多牛逼的亏损企业,尽管不赚钱,依然还是很伟大, 例如前不久才挂牌的专车第一股神州优车(838006),拥有《熊出没》 IP的华强方特(834793),亚洲足球第一股恒大淘宝(834338),……

  讲真,亏损企业挂牌新三板是越来越难了,但天无绝人之路,严苛的盈利要求并不是一刀切,科技创新型企业还是大有可为的。再接着文章开头提到的,股转公司在8月3日的《主办券商内核工作指引》培训会议上表示,新三板挂牌标准并没有提高,只是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判断标准方面进行了调整。

  挂牌业务部在具体认定时,首先会区分行业:(1)非科技创新型的传统企业:资产规模应不低于平均水平,且不能出现连续亏损;(2)科技创新型企业:第一,两年一期的收入合计不应低于1000万元;第二,如果是研发型企业,不能满足收入要求的话,就必须要满足一定的净资产规模,净资产至少应在3000-5000万之间,以确保其能够维持3-5年的正常运作。

  也就是说,只要你代表着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还有财务数据不是太难看,新三板的大门将随时为你敞开。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