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扫货到清仓,揭开“中科招商”背后的投资逻辑!

从扫货到清仓,揭开“中科招商”背后的投资逻辑!
2017年02月08日 09:51 明星私募网

从频频举牌上市公司,到清仓式减持,中科招商只用了一年半时间。中科招商大逆转背后是IPO提速、借壳审核趋严的政策背景。由于壳股价值的下降,项目退出不必非要通过并购重组,中科招商决心“一把出”,处理手上的壳股。

同时,中科招商还面临合规性的压力。监管者多次表达了对一二级市场套利的不满,全国股转公司也要求挂牌私募机构进行整改,私募机构利用新三板募集资金去二级市场炒股成为禁区。更重要的是,在新三板暂停私募融资后,中科招商也开始面临缺钱的烦恼,虽然发行债券和质押股票能够一时缓解资金压力,但仍不能满足快速扩张的步伐,因此卖掉上市公司股票回笼资金迫在眉睫。

从扫货到清仓

在经历了股市巨震之后,2015年7月、8月间,中科招商进入狂热的“扫货模式”,增持的上市公司多达16家,其中超过5%举牌线的多达12家。被中科招商举牌的上市公司普遍特点为:盘子小、市值低、主营业务一般。彼时中科招商董事长单祥双解释称,这类公司产业空间巨大,经历大跌后,重组并购空间巨大。

中科招商举牌的上市公司中,鼎泰新材被快递巨头顺丰借壳,其全资子公司中科汇通获益颇丰。2016年10月12日-19日,中科汇通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减持鼎泰新材1107.6万股,占总股本4.743%,减持均价高达52.95元/股。

而在2015年7月8日和7月15日,中科汇通分别以27.44元/股和39.53元/股的均价买入鼎泰新材397.6万股和368.9万股,合计成本为2.55亿元。此后,鼎泰新材曾2次进行利润分配,中科汇通持股份额扩大至2300万股。这也意味着,中科汇通的增持均价摊薄至仅约11元/股。粗略计算,中科汇通2016年10月那次减持鼎泰新材的收益率高达381%。目前,除了鼎泰新材,其他欲清仓的8家上市公司还未披露减持实施情况。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三季末,除了已公布清仓计划的上述9家上市公司,中科汇通还位居以下11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之列:分别为国农科技、赞宇科技、乐普医疗、朗科科技、海联讯、赢合科技、*ST兴业、宁波富邦、大晟文化、中设集团、迎驾贡酒。

根据减持规定,超过举牌线的股东如若减持需提前公布减持计划;不到举牌线的则不需提前公告。实际上,除了上述9家被公告清仓的上市公司,中科招商也在同步进行着所持不到举牌线上市公司的减持。

脱下壳股光环

去年5月,快递行业大佬顺丰速运以433亿元作价借壳鼎泰新材上市,公司股价最高攀至59.9元。中科招商由于持有鼎泰新材10.93%的股权而获益丰厚,目前鼎泰新材的总市值达到1755亿元,是中科招商2015年增持时的70多倍。同年10月,中科招商卖出鼎泰新材1100多万股,占公司股权4.7%。

按照2015年中时中科招商举牌的逻辑,熊市里重组并购是主要题材,并购题材股价格回弹的可能性较大,此外,中科招商在市场下跌时以低成本介入,目标主要在于持有50家上市公司,作为并购重组的资本运作平台,为投资项目的退出打开通道。

去年,证监会共审核了275家企业的IPO申请,通过了247家,其中仅11、12月两月就审核通过了84家。尽管市场行情下行,但证监会继续保持IPO审核的速度,今天1月再核发34家。与此同时,去年9月,被市场称为“最严借壳新规”的修订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实施。新规从严监管的立场未有任何松动,对于打击制度套利的态度坚决。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公开表示,证监会将继续完善并购重组机制,同时强化对“忽悠式”、“跟风式”重组的监管力度。

中科招商本轮公告减持的8家上市公司中,有4家在过去60个交易日中累计下跌了20%左右。在中科招商埋伏的20多个上市公司壳中,像鼎泰新材那样的案例只是少数,去年6月,证监会否决了天晟新材的并购重组申请。

削减A股投资之因

去年初以来,对于私募基金的监管全面升级,随着私募管理人登记和信息披露指引、“史上最严”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等新规出台后,对私募的监管风暴席卷全国。证监会私募基金监管部副主任刘健钧去年7月表示,国务院领导要求,创投基金不得介入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已经介入的要清退。与此同时,新三板也暂停了私募基金的挂牌和融资。去年5月27日,全国股转公司针对挂牌机构发布了8条整改要求,其中包括挂牌私募机构的管理费收入与业绩报酬之和须占收入来源的80%以上,募集资金不存在投资沪深交易所二级市场上市公司股票的情形。

而在去年5月4日,中科招商进行了最后一次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公司通过大宗交易增持海联讯2.54%的股份,累计持有上市股本的29.8%。而去年11月,中科招商已宣布与控股公司成立两家投资合伙企业,其中一家专门投资新三板创新层企业和拟IPO企业。另外,在业内投行人士看来,IPO近期持续加快以及监管层严管借壳也令壳生态逐渐生变,昔日的囤壳套利模式眼下很难畅行,重组折戟的案例频出。比如中科招商举牌的绵石投资宣布与大连万达的重组终止,但大连万达否认与其洽谈过重组事宜,成为一场闹剧。

2016年三季报显示,中科招商前三季度营收增长4倍,达到9.3亿元,净利润增长120%至14亿元。其中管理费收入5.4亿元,占营业收入58.4%,包括投资二级市场变现收益在内的投资收益仍高达4.46亿元。按照股转公司规定,如果中科招商不能够在今年5月前完成该项整改,将面临从新三板摘牌的命运。中科招商是新三板的受益者之一,2015年挂牌后曾从新三板市场实现108亿元的巨额股权融资,支撑了对16家上市公司的举牌行为。

由于融资被叫停,中科招商不得不寻求其他的途径,去年12月以来,中科招商共发行了4笔私募债,总募资规模达到32.9亿元,同时通过质押上市公司股权和计划境外发行美元债券等方式获得资金。补充流动资金是中科招商的当务之急。中科招商与中民投联合发起了70亿元的夹层基金,同时启动了600亿元规模的广东中科泛珠产业资基金,并且与工商银行、华润银行等发起设立了规模30亿元的新三板基金,资金需求巨大。作为基金劣后合伙人,公司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和差额兜底,因此卖掉上市公司股票回笼资金迫在眉睫。

中科招商公告显示,公司还在酝酿重大资产重组,计划购买某基金49%的股权,该基金持有某投资公司99%的股权,交易金额较大。近期,中科招商还计划对国际投资业务平台上海世桢投资有限公司增资6亿元,同时在重庆和上海设立子公司。

付立春表示,随着资本市场体系的完善,政策套利的空间逐渐压缩,投资市场已经进入新的阶段,过去以发现价值捡漏和击鼓传花接盘的模式已经没有了空间,投资机构需要沉下心来,把资金期限和目光放长远,从投机转向创造价值。只有深耕投后管理、资源整合,才能在经济周期波动、政策周期演变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由明星私募网原创,采集注明来源:明星私募网(微信公众号:mxsimu)。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