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3万亿!可回不来的外储去了哪里?

重返3万亿!可回不来的外储去了哪里?
2017年03月10日 17:49 明星私募网

《女神夜财经》今晚关键词“外汇储备流向”陪你夜读财经

一、背景

在1月跌破“三万亿美元”整数关口之后,中国外储在2月意外收复失地,再度重返3万亿美元关口上方,终结了此前连续7个月下跌的态势。

中国央行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2月28日,中国2月外汇储备余额30051.2亿美元,不但高于预期的进一步降低至29690亿美元,且较1月的29982亿美元环比增加了69.16亿美元,为2016年6月以来首次回升。

央行数据还显示,中国2月外汇储备22196.18亿SDR,前值22064.63亿SDR。

中国2月末黄金储备报5924万盎司,与1月末持平。中国2月末黄金储备报743.76亿美元,1月末为712.92亿美元。

《女神夜财经》今晚关键词“外汇储备流向”陪你夜读财经

二、详情

数据公布后,中国外管局解释了造成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原因:

2月份,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整体比较平衡,国际金融市场上非美元货币对美元汇率总体贬值,但资产价格出现上升,外汇储备所投资的货币和资产之间发挥了此消彼长的分散化效应,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外汇储备规模稳中有升。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外储回升可能的解释有两个:一是外汇市场的结售汇意愿逆转,对人民币的净需求较高,导致央行在外汇市场被动购买美元、投放人民币;二是2月美国、欧盟、日本债券收益率均下降,导致债券价格上升,产生资产价格重估效应,外汇储备估值上升。

邓海清还称,外汇储备止跌回升,表明央行维稳人民币汇率的“买人民币、卖美元”操作停止,人民币汇率2月几乎完全由市场决定。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分析师观点称,中国外储2月重回增长,使得中国政府今年保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稳定的潜力增加。并且,政府之前抑制资本外流的措施开始见效。

对于外储的未来走势,国家外管局3月7日称:

往前看,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动能进一步增强,跨境资金流出压力会有所缓解,但国际金融市场不确定性依然较大,外汇储备规模可能在波动中逐步趋于稳定。

中国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潘功胜3月5日在全国人大会议开幕前的“部长通道”访问中表示,中国外汇储备充裕,并且人民币汇率、外汇储备变动等多个外汇形势指标均指向,外汇市场正趋向稳定。1月份数据已经有所显示,过几日将发布的2月份数据中,外汇市场向好趋势会更加明显。他还称,外汇储备是一个连续变量,整数关口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3月3日在出席两会期间表示,“最近汇率挺稳定。”他还称,清洁汇率的实现没有时间表。

在易纲被问及清洁汇率之前,市场有很长一段时间在讨论人民币是一次性退出和美元的事实性挂钩,从而实现“清洁浮动”(即完全自由浮动),还是渐进性调整和小幅阶段性调整。

三、分析

中国国际收支结构与一般国家非常不同。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呈现出长期双顺差和外汇储备的日益积累的特征。国际收支结构存在五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中国在人均收入400美元的时候就是净资本输出国,保持大量的贸易顺差。

第二个问题,作为世界第三大引资国(FDI),中国所出售的股权被转化为美元债权,而不是转化为进口。

第三个问题,中国储备资产(双顺差的累积)的价值面临美元下跌的威胁。

第四个问题,中国的净资产收益率是负的,最近10年来这个问题尤其突出。截至目前,中国的净资产为1.8万亿左右,但投资项目持续逆差。

第五个问题,资本净输出并未转化为海外净资产,尽管依然保持经常项目顺差,但海外净资产却没有增加。

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出现畸形,除了上述原因,还有两点问题非常重要,一是中国的汇率长期以来缺乏灵活性,二是2012年之后中国资本项目开放过急,过快。

除了一些根本性的改革外,在宏观政策上有两点可以做,一是资本管制,二是让汇率升值,而是一次性升值。多年前朱民就指出,人民币缓慢升值就会引导升值预期,使热钱流入越来越多。当时我们应该下定决心让人民币一次性升值到位,但是我们没有这么做,留下了很多后遗症。长期实行缓慢升值的政策,资本管制漏洞多多,特别是2010年大力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实为资本项目自由化),导致热钱长驱直入。

如果外汇储备下降是居民随收入提高而增加外币资产配置的结果,外汇储备的下降确实可以称为“藏汇于民”;如果外汇储备下降是海外投资者套利平仓,做空者获利平盘,或者中国居民和企业资本外逃的结果,则外汇储备的下降不能称之为“藏汇于民”,而只能说是套利平仓,做空获得平盘和资本外逃的结果。

自2014年下半年人民币进入贬值通道以来,在外汇储备急骤下降的同时,民间部门海外资产应该有补偿性的增加。但在事实上,民间海外资本的增长趋势并未发生任何明显变化,而中国海外负债下降幅度也并不明显。那么,这两年急剧减少的大量外汇储备又都藏到哪里去了?

缺口的大部分恐怕是中国的财富损失。其中大部分应该是资本外逃,而不是统计原因造成的。统计口径的变化肯定有相当影响。但在调整统计口径之前的2011年至2014年三年中中国海外净资产就已经开始下降了。无论如何,本来应该形成中国海外净资产的几千亿美元不知去向。

总之,由于历史条件和各种政策扭曲,中国形成了不合理的国际收支和海外资产-负债结构。这种结构对于未来20-30年后的中国国民福利的增长可能造成极为不利的后果。

而中国国际收支结构不合理同汇率缺乏弹性密切相关,人民币国际化下的资本项目自由化过程中,大量热钱流入进一步恶化了这种结构。要抑制热钱流出,抑制一般意义的资本外流和,除加强资本管制之外,还应该尽快停止干预外汇市场。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维持尽可能开放的资本项目,减少资本管制的压力。中国应该尽快使汇率市场化,并以此为契机调整中国的国际收支结构。

一言看透财经事,红袖夜伴解纷纷,每晚九点,女神陪你夜读财经,助您财色兼收!!

【微信公众号搜索:女神夜财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