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尾酒泡沫破灭,RIO,你还好吗?

鸡尾酒泡沫破灭,RIO,你还好吗?
2017年03月21日 09:41 明星私募网

2014年底,RIO凭借《奔跑吧兄弟》、《天天向上》等综艺节目,还有电视剧《何以笙萧默》、《青年医生》的广告植入,掀起了预调鸡尾酒的市场热潮,而RIO鸡尾酒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RIO的母公司百润股份,在资本市场上备受追捧。鸡尾酒市场的火爆,并没有一直延续下去,上月RIO母公司百润股份,发布2016年财报显示,它的营收和净利都在大幅下滑,巨损1.42亿,百亿市场的泡沫最终破灭。鸡尾酒从新生到迅速凋零,不过两三年的时间,RIO鸡尾酒的昙花一现,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商业逻辑?

鸡尾酒,大多都是以伏特加、白兰地等烈酒或者葡萄酒作为基酒,再配上果汁和其他饮料,勾兑而成的一种混合饮品,整体技术含量低。而RIO之前短时间内的火爆,

一方面是抓住了市场的需求和空缺,

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广告营销,成了“爆款单品”。

预调鸡尾酒市场的火热,是被广告、媒体、商家炒出来的,并不是市场消费需求使然,它的市场能力被大大高估,实际上并没有权威数据所说的百亿市场规模,至少按目前的发展来看,它的增速,也达不到预测的30%~50%。鸡尾酒作为新品类,需要一定时期的消费培育期,这个时间少则2-3年,多则10年,而且,鸡尾酒个性化要求高,很难培养忠实消费者。

可以说RIO成败的根本原因是营销。2015年RIO的广告费用就高达3.3亿。2017上半年,在营收和净利大幅双降的同时,广告费用也高达1.54亿,比公司净利亏损额还要多出0.09亿。大量的广告宣传,虽然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但RIO忽略了产品本身、消费者体验等重要因素,也忽略了产品落地、线下促销的方式。过渡营销也终让RIO,乃至整个预调酒行业自食恶果。

虽然RIO将整个鸡尾酒市场激活了,但并没有建立起充分的护城河还有门槛,由于预调酒的高利润,原本门槛就很低的市场,迅速吸引了跟随者进入,洋河、泸州老窖等白酒巨头,纷纷跟进,黑牛食品、汇源果汁、喜之郎等企业,也推出了各自的预调酒产品。借助高额广告投放,媒体大肆宣传,预调酒呈现出产品旺销的景象。经销商拼命下订单,导致产品供不应求,进一步刺激了更多观望者的疯狂加入。

RIO所具有的先入优势很快就没有了。最典型的莫过于黑牛食品。黑牛主业下滑,不惜砸下重金,转型进入预调酒行业,可达奇一上市,便遭遇寒冬,亏损严重。

预调鸡尾酒几乎没什么技术难度,令人眼花缭乱的品牌,相似的包装设计,相似的酒体色彩,产品缺乏壁垒,给了不良商家可趁之机。他们抱着捞一把就走的心态,不注重产品质量,低廉的价格,让一些经销商贪图便宜,前期大量压货,而消费者对于次品根本不买单,最后不仅是经销商苦不堪言,消费者也对鸡尾酒厌烦。

预调鸡尾酒介于酒和饮料之间。而酒和饮料的市场运作方式不同,白酒主要靠渠道利润驱动,饮料则更加依赖消费者的体验。这尴尬的地带也让预调鸡尾酒存活不易。预调鸡尾酒的品牌定位,实际上也是模糊的。比如RIO的广告词“RIO在,超自在”,相比“困了累了喝红牛”和“滴滴一下,马上出发”这些广告词,明显没有找准产品的定位,也没有抓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作为快消品的啤酒、方便面、可乐等产品销售量都在下滑,同样,作为快消品的预调酒行业,难免不受波及,另外,RIO的定价很高,利润率也就很高,而高利润很容易吸引竞争者进入。现在商场超市里,可以看到很多包装设计与RIO很像的产品,价格却比RIO低两三块钱,这也挤压了RIO的销售空间。

预调鸡尾酒行业,虽遇寒冬,但这细分市场却是真实存在的,大浪淘沙之后,能留下来的必是坚守者。即使RIO扛过了困难期,这个门槛底的市场,仍将潜伏着其他商家一哄而上的竞争危机,毕竟预调鸡尾酒70%的利润,实在让人垂涎欲滴。而RIO还会靠广告来拉动份额吗?

本文由明星私募网原创,采集注明来源:明星私募网(微信公众号:mxsimu)。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