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发展加速驶上快车道,超公募概率大增

私募发展加速驶上快车道,超公募概率大增
2016年09月08日 16:56 明星私募网

私募基金金融产业不管是中国还是国际金融市场都发展都堪称迅速,并在资产配置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不管是阳光私募基金和私募股权都在资本市场风声水起,这就出现了公募基金经理奔私的景象。

在私募领域国际市场上培养了索罗斯,巴菲特,史蒂芬·施瓦茨曼,莱昂·布莱克,乔治·罗伯茨,亨利·克拉维斯,汤姆·戈尔思这些私募大咖,这些私募牛人均上了福布斯排行榜。而在中国,私募私募江湖也人才辈出,在这个战场里,我们见识过王亚伟、徐翔、刘世强、葛卫东、杨海,辛宇,罗广伟,黄平等江山豪杰。

从2014年协会启动私募备案以来,私募行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7月底,已登记的私募管理人为1.65万家,备案私募产品数量达到3.68万只,认缴规模7.47万亿元,实缴规模6.11万亿元。私募基金从业人数大约有38.99万人。管理规模再20-50亿元的有292家,管理规模再50-100亿元的114家,管理规模100亿以上的88家。从数据上看出私募基金认缴规模7.47亿万元和公募基金规模7.95万亿元相比已经不相上下。

有研究机构估计,美国的对冲基金规模相当于美国GDP的15%,倘若以同等比例进行推算,中国阳光私募行业未来至少可以看到9万亿的规模水平,目前仍仅为起步阶段。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下,投资人士进入私募行业的热情很高,私募未来必将在规模和体量上有新的飞越。

私募基金作用凸显,但却没有得到政策应有优待。

首先,因私募基金的信息透明度不高,其资金运作和收益状况,都不是公开进行的,投资者往往误认为私募基金运作风险大于收益。其实,私募基金成立时,都会选择稳定可靠、信誉好的合伙人,这点就迫使私募基金运作较为谨慎,自律加上内压式的管理模式,有利于规避风险,同时减少监管带来的巨大成本;而且,私募基金操作的高度灵活性和持仓品种的多样化,往往能抢得市场先机,赢得主动,使创造高额收益成为可能。

在国内,目前还没有公开合法的私募基金,“私募基金”一直是一种非公开宣传的、私下向特定投资人募集资金进行的一种集合投资。

其实,由于私募基金从成立、管理、到运作,都在私下进行。易让人忽略其有利的一面。但从海外成熟证券市场私募基金的发展来看,私募基金的发展规模远大于公募基金,足以说明私募基金发展的前景和潜力。一个“私”字决定了其本身低调的行事风格,私募阳光化在曲折中推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