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保护”何时休!

“地方保护”何时休!
2017年08月22日 08:37 涂料采购网

近日,中央第六环境保护督察组已进驻西藏自治区。截止目前,第四批8个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已全部实现对吉林、浙江、山东、海南、四川、西藏、青海、新疆的督察进驻。据反映,此次环保督察过程中,有些地方政府出现了严重的地方保护现象。

提前发通知、打招呼

“环保督察组将要来检查。今天接到具体的通知了吗?”

“嗯,收到了,咱们关停呗。”

“只能等督察组走后,咱再继续加班加点赶工期了。”

  这是两位企业主的对话。听起来,这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因为每次环保督察前“打招呼”早已是某些地区政府部门习以为常的手段,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营造”一个没有环境问题的社会氛围,让企业和政府双方受益。

  众所周知,有些企业是当地的纳税大户,也是当地政府的重要财政来源;有的企业是当地政府通过招商引资而来的,对于这样的企业,当地政府非常害怕被国家的环保督察组查出问题,而被处罚、关停、整改,这样既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也会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所以,针对国家的这种大型环保督察,当地政府实行保护主义,提前通知企业,让企业提前准备,暂时关停,接受督察。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也极力配合政府,提前停工,这样即使督察组来了,也查不出问题。

  事实上,“提前打招呼”这种事,对于部分地方政府部门来说,是对法治本身的一种损害,在这里“法律”成了部分政府部门谋取利益的工具。长此下去,将会对行业健康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部分地方政府不重视环保督察,在环保督察过程中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这也是此次督察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中央重视环保已非一两天,但是,有的地方环境问题原地踏步,有的地主甚至不进反退,究其原因就是部分地方政府的不重视,不作为,搞形式主义,环保督察来了,做个样子,关一关,停一停,环保督察组走了,企业继续开工,只要企业按时按量纳税就行,地方政府不管。其实,环保履职“形式化”是地方保护的另一种表象。

  环保督察能不能取得效果,关键看当地的领导干部的态度。受经济利益和政绩考核等因素影响,部分地方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有些地方政府官员谈环保治理井井有条,头头是道,做环保计划也做得很好,但真正落实检查却只流于形式。

  特别是针对环保设施设备落后的企业,让企业直接拆除,企业承受不了设备更新的资金压力,或面临关停,企业一旦关停,相关地方政府就断了财政税收。事实上,有的企业设备的使用还不到年限,拆除对企业来说是一种硬伤。所以有些企业为了逃避设备频繁更新的麻烦,节省固定设备的投资,事先与相关地方政府串通,给些好处潜规则,受利益驱使,部分地方政府只能对企业采取保护措施,睁只眼闭只眼,任这些环保设备落后的企业继续生产。由于地方政府的这种保护,使企业环境违法成本低,而守法成本高,进而催生了许多环境违法乱象。例如,化工行业污染物的偷排漏排直排,严重污染了环境。

地方保护何时休

  以上种种现象已经在四川省发生,针对此种现象,日前,成都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扎实做好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的紧急通知》,明确强调决不允许通过“发通知、打招呼”等临时性关停方式应付环保督察,决不允许形式主义环保督察,对类似行为,一经查实,将依法问责。

  除了四川之外,不排除在其他省市存在类似现象。这种地方保护,导致该关停的企业关不了,严重地阻碍了环保督察的执行力度,破坏了环境治理秩序,影响并制约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稳定和谐、科学转型及可持续发展,要严格防患这种地方保护行为的发生。

  据了解,以往,环保部层面已有跨区域督查机构,但这些机构只有检查、调查和建议权,难以对地方政府形成有力约束。现在升格为中央环保督察,重大问题要向中央报告,督察结果要移交移送中央组织部,这些结果将作为被督察对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任免的重要依据,这或将有效遏制地方政府环保履职不力以及地方保护主义。各级地方政府只有真抓实干,摆脱地方保护,深入践行绿色发展,才能经受住更严格的环境督察检验。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的话语,我们更期待着这些能够真正变为现实,而不是流于形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