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反思 证监会敲打 银监会整顿!处处都是高压线

保监会反思 证监会敲打 银监会整顿!处处都是高压线
2017年04月11日 22:35 金融家.

导语:郭树清上任一月有余,银行业终于迎来监管风暴,震动整个金融业。一大波监管正在路上!

来源:信托圈(ID:xintuoquan)

4月8日,刘士余发言让许多上市公司都坐不住了;

4月9日,项俊波被查了;

4月10日,郭树清开始“亮剑”了!

郭树清上任一月有余,银行业终于迎来监管风暴,震动整个金融业。一大波监管正在路上!

金融圈现在处处都是带电的高压线

“强监管、严问责”——将是今年银行监管的关键词。

4月10日,银监会一口气公布了25项行政处罚信息,其中:

1、平安银行因内控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非真实转让信贷资产等5项原因被罚1670万元。

2、华夏银行因理财产品投资非标占比超过监管要求等24项原因被罚1190万元。

3、恒丰银行因变更持有股份总额5%以上的股东未按规定报银监会审批等18项原因被罚800万元。

同为4月10日,银监会还下发了《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明确指出:

不得开展滚动发售、混合运作、期限错配、分离定价的资金池理财业务。

不得简单将理财业务作为各类资管产品的资金募集通道。

不得使用自有资金购买本行发行的理财产品。

不得通过各种方式异化形成违规政府性债务。

各级监管机构要重点关注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超过100%、关注类贷款占比较高或增长较快、类信贷及表外资产增长过快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各级监管机构要重点关注房地产融资占比高、贷款质量波动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量较大、占比较高的信托公司。

防范多头授信、过度授信、给“僵尸企业”授信、给“空壳企业”授信、财务欺诈等风险等。

“坚决治理各种金融乱象”,已成为履新不到一月的银监会主席郭树清的工作主题词。

此前,银监会还于3月28日下发了《关于开展银行业“违法、违规、违章”行为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内容显示,银监会一共安排了从制度建设、风险管理到具体业务十大项自查内容,涵盖近百种具体检查要求,甚至具体到了一笔业务的操作。

某种意义上讲,银监会对于银行的种种不合规情况,或早已有所掌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辛继召同时获悉——

监管机构要求,银行同业、理财(资管)等通道类业务的发展规划和风险管控要由银行董事会负责。

对于交叉性金融产品,总体原则是资金来源于谁,谁就要承担管理责任,出了风险就要追究谁的责任;相应监管机构也要承担监管责任。

对于资金来源于自身的资产管理计划,银行要承担起风险管控的主体责任,不能将项目调查、风险审查、投后检查等自身风险管理职责转交给“通道机构”。

另外,要建立银行体系与资本市场、债券市场、保险市场、外汇市场之间的防火墙,不得为各类债券或票据发行提供担保。禁止将非持牌金融机构列为同业合作交易对手。

银行人要小心了!好好准备材料了,更要合规做业务!

银监会在大整顿,保监会在大反思

就在10日下午,保监会开了个会,通报党中央对项俊波涉嫌严重违纪进行组织审查的决定。

前两天,金融领域一虎(中国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项俊波)一狼(中国进出口银行北京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李昌军)同一天就擒,震动金融圈。

昨天的保监会会议要求:做好当前保险监管工作,让党中央、国务院放心。始终坚持“保险业姓保、保监会姓监”,保持监管高压态势。

与郭树清的全面摸排风险不同,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则在不断进行着穿针引线式的敲打工作。

在8日举行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第二届会员大会上,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保持了一贯的直言直语风格,他怒批有能力分红却长年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他说,“从整体看,如果上市公司不给股东现金分红,对这家公司的股票买卖基本上就会变成一个击鼓传花的投机游戏”。

据业内人士预计,新的“硬措施”可能来自将现金分红与定增挂钩。

10日流传出的证监会4月7日内部会议纪要显示:防控风险及时敲打是证监会近期工作着力点。

会议纪要部分内容透露:

1、有一种声音说监管过严了,特别是股市异常波动后,处罚的机构,处罚的从业人员比较多。处罚的措施相对比较重。让行业一下接受不了,是过去的监管比较松。对发行的问题处理的不够及时,不够严肃。行业内形成一种惯性,觉得违违规踩踩线,问题不大。最近一年来的监管处罚措施,使得机构有所改变,这在今后是常态。

2、不是说刘主席和我过去在商业银行干过,习惯商业银行的监管方法,就把商业银行的东西搬到证券基金的行业监管上,我们非常清楚证券公司合规风控有他自身的规律。各类监管是针对不同的业务特点来实施的,我们的业务品种已经非常复杂了。

3、有些机构以事业部的形式,实际上在搞大包干。我听说有的业务70%的盈利和收益都让项目组业务人员拿走了,公司只留30%,我不是反对我们从业人员多赚钱,只要贡献到了,创造的价值到了,该拿多少拿多少。但是你从公司管理的角度有没有想一想这样一种过度的激励会带来什么,会给市场带来什么。最后很有可能是摧毁性的。

保监会反思!证监会敲打!银监会整顿!

金融圈风雨交加。金融大鳄及“会议室的内鬼”们在颤抖。

金融说到底还是少数人的游戏。

但少数人赚那么多钱,无论是从国计民生还是政治稳定的角度,都是不可持续的。

过去一段时间金融业之所以那么赚钱,原因之一无疑是流动性过剩,造成钱生钱、钱炒钱。现在,流动性已经开始收紧。

另外,从国家的角度来说,不可能允许金融和房地产两个部门那么赚钱,制造业等其他行业慢慢枯萎。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有侵权,麻烦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确认后第一时间删除。多谢!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