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云数据:服务中小客群, 流量红利结束方显价值

热云数据:服务中小客群, 流量红利结束方显价值
2017年08月31日 10:44 爱分析ifenxi

调研 | 李喆 关蕾

撰写 | 李喆

广告监测不是个新市场,从PC时代的秒针系统和AdMaster,到移动互联网时期的TalkingData和友盟,已经有不少大数据公司切入广告监测市场,看似已经饱和。

最近两年,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消失,获取新客户对游戏等移动APP厂商不再是唾手可得,企业需要花钱购买客户,这就带动广告监测市场新一轮发展。除了品牌广告主,越来越多移动APP厂商成为广告监测业务的付费客户。

此外,留住现有客户变得同样重要,推动了用户行为分析市场的发展。热云数据正是围绕这两项业务,意图在游戏等移动APP行业占据一席之地。

白冬立是热云数据的创始人,之前在社交游戏巨头Zynga负责数据分析业务。2013年底创建热云数据后,白冬立试图复制Zynga时期的经验,提供深度数据分析工具,但限于国内市场不成熟,业务进展并不顺利。

于是白冬立带领团队转型,以广告监测为切入点,恰逢移动流量红利终结,一举打开市场。白冬立认为,2B业务一定要抓住客户痛点,不能凭想象创造痛点。今年5月,热云数据完成B轮1亿元融资,发布新产品TrackingIO,将用户行为分析纳入产品体系。

近期,爱分析对白冬立进行访谈,他介绍了热云数据的发展历程、业务模式以及他对DMP行业发展的看法,现将精彩内容分享。

多次转型,最终以广告监测切入游戏行业

爱分析:当时游戏行业已经有TalkingData和友盟,热云数据为何还要切入游戏行业?

白冬立:一方面,2014、2015年游戏行业非常火爆。另一方面,我们发现竞品主要是基本的数据分析工具,只能让公司有个大概判断,不知道背后的原因。

所以,我们当时想做一款进一步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让企业有更好的工具来分析产品。

我们认为数据驱动在一家公司是经历几个阶段的。

第一阶段,没有数据凭经验做决策;第二阶段,客户能够意识到我的产品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了解基本数据;第三阶段,客户开始思考数据背后的原因,需要一套数据分析的方法论和工具;

第四阶段,能让客户真正使用数据做决策;第五阶段,大数据能够发挥价值,通过一套数据系统,能够贯穿一个企业的方方面面决策,所以未来有数据的可以掌握生产力。

我认为现在大数据行业达到了第三个阶段,因为流量竞争非常激烈, 获客成本非常高,这时候企业会想去分析用户行为,进而如何影响这些用户决策。

但当时我们刚做的时候还处于大数据行业初级阶段,所以遇到很多挑战。

爱分析:当时做了哪些不一样的功能?主要碰到哪些挑战?

白冬立:当时做了几个重要模型和工具。我们发现有些公司是靠大客户来支持收入,所以当时做了一个大额付费客户流失预测模型,帮助提前两周告诉游戏公司运营人员,哪些付费客户会流失。

为什么说当时还是大数据行业初级阶段,是因为我们需要花大量时间跟客户解释,为什么这些产品有价值。

回想起来,当时举步维艰的原因是有流量红利,大家不觉得获客是很困难的事,直到2015年末企业才开始花钱买用户。所以那款产品推行非常困难,核心是没有解决企业的痛点。

爱分析:后来是如何考虑做广告监测这个方向?

白冬立:其实,中途我们还做了一段时间的私有化部署,但发现这样的业务模式对人力依赖太重,不适合我们这样的团队。到了2015年末,用户获取开始有门槛,像安卓的联运渠道会给产品做评级,评级不好就无法获取用户量。

我之前在国外工作,了解美国公司都是花钱买流量。我们觉得国内市场也会向这个方向发展,因为流量红利早晚会消失,如果想提升竞争力一定要花钱买优质用户,所以觉得这是个新市场。

于是,我们就做了用户广告投放效果监测的产品,于2016年初推出。最初客户量不大,到2016年下半年,客户数开始急剧增长。这次我们觉得找到客户痛点了,可以用上我们大数据处理能力以及SaaS产品开发经验。

因此,我觉得做2B业务一定要抓住客户痛点需求,不能没有痛点创造痛点。

爱分析:广告效果监测主要还是针对游戏客户么?

白冬立:最初是游戏行业,从2016年9月开始,我们在拓展非游戏行业。现在非游戏行业客户有200多家,前几大行业是直播、电商和互联网金融。

新产品囊括广告监测和用户行为分析,数据变现是下一步方向

爱分析:今年发布的TrackingIO有哪些提升?

白冬立:之前产品专注于市场部门在买流量过程中监测推广效果,识别作弊用户。在这过程中遇到几个问题,这也是我们做TrackingIO的初衷。

第一个问题是我们接触一些客户没有投放广告需求或者非常有限,但有用户推广和深度用户行为分析的需求。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发现一些公司有这样的现状:移动广告效果监测产品用我们,用户行为分析用神策数据或者GrowingIO,BI可视化用海致BDP等公司的。一个公司用三套系统,而公司是希望数据可以互补的。另外,市场部门不了解产品情况,而产品也不知道市场。从公司决策层面来看,这是有问题的。

我们发现这些问题,觉得这是个很好切入点,让数据、人员层面能够互相打通,于是做了TrackingIO,主要提供广告效果监测和用户行为监测。

爱分析:这个产品是如何收费的?

白冬立:两种方式,有些公司偏向市场投放的功能更多,用户行为分析功能偏少,会按照广告点击量来付费;如果是偏向用户行为分析,就会按照功能来收费。不过不管采取哪种形式,这个产品都有封顶收费,最多不超过30万。

爱分析:所以,现在热云数据同时有游戏、广告监测和TrackingIO三个产品,这样会不会精力太分散?

白冬立:我们2016年初的确犯过这个错误,同时做三个产品,一个是广告监测、第二个是DMP产品,还有一部分人做企业私有化部署。当时团队只有不到50人,结果发现三件事都没做好。

最后我们停掉后面两个产品,专注于广告监测业务。等到这个产品成熟后,全部研发人员才继续做TrackingIO产品。

原来游戏那款产品已经充分满足客户需求,不会额外增加功能。广告监测那个产品更新迭代速度也会比较慢, 我们希望把所有客户都导流到TrackingIO这个产品上。

移动DMP这部分业务,我们今年会继续跟踪,现有团队专注于TrackingIO,另外组建团队来做数据变现。

爱分析:热云数据会专注于服务移动互联网公司么?

白冬立:我们之前也觉得移动互联网市场空间太小,向这些企业收费非常困难。但现在越来越觉得,这个市场空间非常大,所以我们未来定位不会像TalkingData那种主要服务线下企业,我们还是希望专注服务移动互联网公司,从这些公司获取的数据再反哺给这些企业,从而提升客单价。

我们还是希望做一个中立第三方大数据公司:既不向左偏,去做游戏发行;也不向右偏,做广告投放。

爱分析:汇集上来的数据是如何反哺给企业的?

白冬立:原本数据都是各个孤岛,我们把他汇聚到一起,找到一个垂直应用场景, 发挥这些数据的价值。

比如说,我们帮助客户了解到他获取的新用户是真是假。苹果现在经常会清榜,目的是清主观做假公司,但有些没有主观做假的公司会用一些网盟做推广,这些网盟会作弊,这就导致苹果清榜误杀很多公司。因此,我们可以实时告诉这些企业,他获取的新客户中有哪些是高危用户。

中小客户是付费主力,数据积累是核心优势

爱分析:移动互联网行业正在不断集中,热云数据主要服务的是腰部客户和长尾客户,这部分客群整体在萎缩,会不会对热云数据产生影响?

白冬立:我个人觉得对我们这种体量公司而言,天花板还足够高。中国不同行业互联网公司数量加起来超过十几万家。之前我们总认为,愿意为热云数据付费的公司都是些中大型客户,但实际上从我们收入构成来看,我们有50%以上的收入来源于中小客户。

爱分析:这里面中小客户是如何定义的?

白冬立:只有一个产品,DAU小于一万。大量付费客户是以这类公司为主。

爱分析:这里面的原因有哪些?

白冬立:这样公司是没有能力自己来做这件事,而我们产品收费金额是他们可承受范围。这样公司数量又非常多。

反倒是中大型客户在产品付费上更加谨慎,原因是这款产品要拿他的核心数据,这是他不愿意对外提供。

我们现在覆盖的活跃设备有2.7亿,我们认为有这些数据足够了。

爱分析:TrackingIO也有免费版,这部分免费客户是怎么考虑的?

白冬立:这个免费档还是考虑让中小互联网公司可以使用我们的产品,我们还是想支持一下这些中小客户。当然,我们对这些免费客户输出大数据能力是收费的。

爱分析:这个能力主要是体现在哪些方面?

白冬立:新增用户的理解、获客的渠道,我们可以帮助企业推荐客户渠道,哪些客户渠道与公司最匹配,还有就是一些潜在数据模型。

爱分析:热云数据是后入者,市场竞争层面是如何考虑的?

白冬立:我们觉得这套系统功能比较全,一个平台上监测、分析、展现都能满足,同时我们还能把数据能力开放出来。因此,第一是数据能够打穿,其他竞争对手只专注单一功能;第二是我们之前积累了大量数据。

爱分析:这部分积累的数据主要是指游戏数据么?

白冬立:不止是游戏数据,我们在积累游戏客户过程中,也有其他数据获取来源。比如说,我们是硬核联盟独家大数据合作伙伴,我们可以获得安卓的全量数据。

爱分析:销售现在以直销为主,还是会借助渠道?

白冬立:目前还没有接渠道。我们也尝试过,比如一些广告公司想做我们的代理。但存在一些问题:渠道的客户是全国各地,而我们的商务团队是划分区域的,这就会导致我们商务团队之间有些矛盾。

另外,代理公司帮我们获客方式不清楚、很难管理,可能会对我们的品牌有影响。实际上,我们现在获客比例中有50%是来自客户推荐,还有30%是自己注册,剩下20%是商务团队做的。

爱分析:整个团队规模有多少人?

白冬立:60多个人,研发人员超过40,都在TrackingIO这个产品。全公司现在不到10个销售,主要做销售和市场,而售前售后主要有一个技术支持团队来提供。

中国尚未具备发展DMP业务的土壤

爱分析:最近几年DMP业务非常火,但没有做得特别好的公司,主要有哪些问题?

白冬立:第一,国内移动营销这个领域的土壤是有问题的。说营销一般都是指广告主预算。现在格局是媒体分20-30%,SSP分10-15%,ADX固定15%,DSP一般是20-30%,这过程中还有媒体、SSP之间的返点。

这些加在一起有60-70%,还有一些其他费用,所以如果要出DMP的5%,这部分钱没有公司愿意让出来。最后可能是ADX和DSP愿意花这个钱,关键是这5%是否真正能把价值发挥出来。

很多公司所谓做营销做效果的方式,不是表面看到形态,比如DSP靠技术。背后操作方法多种多样,并不是把数据拿来就能提升效果。

第二,大部分优质流量都掌握在头部媒体手中,这些企业不需要DMP的数据,所以DMP数据只能给第三方广告平台,这些广告平台本身都不盈利,很难去花钱。

第三,DMP的数据质量也不太好。

爱分析:所以第一方DMP是不是更有机会?

白冬立:如果既有流量又有数据,那第一方DMP就很厉害,比如今日头条。

对我们自身来说,如果要做第三方DMP,可能也就是游戏行业。因为我们在游戏行业积累足够多、足够深,能够持续。但是有个问题是我们没有流量。但如果有流量了,我们又变成一个广告平台,这样还是不能做。

我们未来如果要做,只能是有限输出数据标签,但还不确定对象是广告主还是广告平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