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6家停牌大军来袭,“装睡”的公司们该醒醒啦!

666家停牌大军来袭,“装睡”的公司们该醒醒啦!
2017年08月21日 14:21 奔跑吧新三板

 跑 三 观 点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你一直眼巴巴地瞅着公司的股价,却没等到翻红。而是你明明手握公司股票,却发现已经被“埋”了好久根本进退不得,只好满含热泪继续“躺尸”。

新三板企业一言不合就停牌,时间不够就延期,完全不考虑一脸懵逼的中小股东,似乎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大家也都见怪不怪了。只不过这样任性停牌、“说停就停”,并且停牌时间少则数月,多则几年,良心真的不会痛吗?

前赴后继的“停牌大潮”:除了熬,你还想咋办

警报,停牌大军还有5秒达到战场!

今年以来,停牌企业的数量格外多,停牌公告似乎每天都在轰炸市场。根据choice数据,截至8月18日,11523家新三板企业中,停牌企业数量为666家,占比5.78%,停牌市值超过6000亿。

不仅仅是停牌企业数量多,而停牌时间长,恐怕也是新三板的一大特色。

虽然新三板规定企业停牌原则上不应超过3个月,然而在A股的耳濡目染之下,新三板公司有样学样,大钻漏洞,将A股公司的“任性妄为”学了个十足,“随意停、笼统说、停时长”的现象大行其道。“原则上”并不是强制规定,原本股转是为了呵护市场,方便公司灵活操作,结果却成了原则上无限停牌。

从停牌原因看,IPO受理、刊登重要公告、拟筹划资产重组、拟终止挂牌、未如期刊登定期报告、重要事项未公告、交易异常波动成为新三板企业停牌的七大原因。

1、IPO受理(121家)

2、刊登重要公告(261家)

3、拟筹划重大资产重组(114家)

4、拟终止挂牌(105家)

5、未如期刊登定期报告(34家)

6、重要事项未公告(30家)

7、交易异常波动(1家)

105家企业将要主动摘牌,34家未如期刊登定期报告的企业可能要被强制摘牌,再加上121家已经“身在曹营心在汉”、想要追逐诗和远方的IPO追梦者也随时可能远走高飞。可见,流动性愁煞人的背景下,新三板摘牌潮绝不是空穴来风。

而除了即将主动被动摘牌和拟IPO的企业外,其它企业停牌原因则比较笼统,出现频率最高的理由是:“刊登重要公告、重要事项未公告、拟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除了确实有重大事项应当停牌的案例外,不少企业停牌其实还是有着自己的小九九,如维持股价、规避公司负面消息等。这类公司发布的定期停牌进展公告往往只是简单罗列过往停牌公告,属于笼统、模板式的信息披露,没有事件进展的实质性信息。

面对这样厚着脸皮停牌的,你说除了无奈地跟着熬,还能咋办?

停牌第一武道会:谁才是真正的“睡美人”?

停牌大军浩浩荡荡,战力又有几何呢?有的一停就“停不下来”,直接就地冬眠了。

能当选“第一睡美人”的,非ST桦清(430232.OC)莫属。

这家公司自从2014年1月13日起开始停牌,停牌时间已超过1000个自然日。关于停牌原因,其当初曾这样解释:“因发生重大事项,为避免公司股票价格异常波动,保护投资者权益,向股转系统申请暂停转让。”

然而,就在暂停转让前一天,ST桦清公告称,公司董事长潘子系因涉嫌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而公司董事刘学升涉嫌骗取贷款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取保候审。停牌期间公司应诉了五起民间借贷案件。

今年7月14日,ST桦清股票恢复转让,其给出的解释为,“潘子系和刘学升所持公司股份已被法院冻结,对公司股价变动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新三板上唯一市值超过千亿的公司九鼎集团(430719.OC)也是出了名的“停牌霸主”。从2015年6月8日九鼎投资借壳A股停牌开始,已经停牌802天。但现在,自己要自查,收购的事宜也没个准儿,再加上新三板PE都有复牌暴跌魔咒,九鼎的3206户股东骑虎难下,也只能慨叹“九鼎九鼎奈若何”!

目前停牌时长前20名(仍处于停牌状态)

传承A股“停牌文化”,但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事实上,早在新三板之前,停牌套路就是A股公司大股东手里的一大法宝。

在A股,“停牌文化”一直盛行。股价异动特别是下跌就挂起“重要事项未公告停牌”、“筹划重大事项停牌”等的“免战牌”;股价快速下跌,大股东质押风险暴露之时,上市公司“积极配合”大股东一停了之,等待机会逆转;还有上市公司面临“门口的野蛮人”,不是想着如何保持沟通、合理应对,而是停牌“阻击”,甚至是直接拉开停牌重组的“持久战”。总之,一言不合就停牌。

停牌简直成了万能神药,就算天塌下来了,一停牌世界就安静了。数据显示,7月中旬至今,A股市场每天的停牌上市公司数量(含连续停牌)均在200家以上,峰值接近280家,最低值也在230家以上。

不过,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不管是新三板还是A股企业,这样任性停牌,到时复牌还是免不了遭遇“围剿”。到时心里苦的就不仅是大股东自己,小股东们也要跟着遭殃了。

无论是任性停牌,还是“原则上”无期限停牌,其负面效应都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这样笼统停牌剥夺了投资者的交易权,扰乱了市场正常的秩序,属于“侵权行为”;另一方面,任性停牌的背景下,因为股票停止交易,相关指数往往处于失真的状态,同时停牌大军多了也会反噬市场流动性。

在A股上,上市公司的“停牌风气”已经遭到了嫌弃:7月31日,明晟公司(MSCI)对中国企业停牌时间过长问题提出警告,“如果我们发现一家公司停牌过久,超过50天,我们将把它从指数中剔除,并且至少12个月内不会将其重新纳入指数中。”随后监管层面也开始发声:“强化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停复牌的一线监管,维护市场交易的连续性和流动性”。

A股刮起监管风暴,股转系统想必也会有所动作,完善制度、加强监管也在意料之中。所以说,“装睡”停牌的新三板公司们该醒醒了,毕竟“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啊。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