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新三板企业带"三类股东"成功IPO已有先例

破冰?新三板企业带"三类股东"成功IPO已有先例
2017年04月06日 20:21 解读新三板

A股IPO开闸放水,审核整体加速,作为Pre-IPO标的池的新三板优势显著,挂牌企业转板热情高昂。与此同时,新三板IPO可能遭遇的痛点同样突出,三类股东、股东人数超200人、国有股东等棘手问题或成为成功上市最后一公里的拦路虎,政策性问题目前可有解?企业该何去何从?

为此,我们邀请了上海市瑛明律师事务所北京分所资深律师李艳清,详解新三板公司IPO项目的审核趋势、关于三类股东的特别要求、股东人数问题。【分享会】《新三板IPO三类股东等棘手问题法律要点及分析》。本文为全景财经新三板线上沙龙2017年第一期文字实录。

企业转板热情高 三类股东问题备受关注

新三板挂牌企业已经达到11000多家,其中基础层1万多家,创新层900多家。新三板市场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这个速度和新三板最早的定位和包容能力息息相关。但是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市场上诟病最多的可能是流动性,流动性相对来说差一点,跟A股市场相比,估值、交投活跃度、流动性、投资人层次都有巨大差别。但是对于一个新兴的市场来讲,实际上不能苛责太多,我们寄希望于逐步改善。

实际上新三板从2013年扩容到现在,已经是在逐步规范,特别明显的变革发生在2016年。首先分层,(股转系统)将不同资质/盈利能力/质量的企业,按照不同标准分为基础层和创新层。对于创新层来讲,盈利能力、业务模式、成长性都比较好,这里边出现了很多家完全达到上市条件的企业。

对于一部分比较优质的企业来讲,新三板目前的融资能力和估值相对而言都比较低,所以2016年年底出现很多优质企业选择在A股上市实现IPO。这种趋势跟A股市场审核放开有关系,2017年第一季度A股的审核速度非常快,第一季度就审核通过了110多家企业,这让很多新三板优秀公司看到了希望,它们也在寻求A股上市的机会。

目前新三板有300多家企业已经公告接受上市辅导,70多家企业的IPO申请材料报到了证监会。(转板热潮)一方面意味着这些新三板企业有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新三板还有更多可做的工作,同时反应出新三板很多企业具备高成长、高增长、业绩实现突破的潜力。

新三板企业要转板必须满足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对于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基本规则的要求,包括盈利能力、股权清晰、规范运作以及合规性等,在这些方面新三板与其他拟上市企业都是一样的,目前并无特殊通达。但是比较特殊的一点是,新三板拟IPO企业还有备受关注的三类股东问题。

三类股东的矛盾因新三板和证监会没谈拢?

三类股东指的是企业里比较多见的一些资产管理计划、契约型基金和信托计划。在我们之前的项目申报过程中,这些股东几乎是不允许出现的。契约型基金和资产管理计划是这些年才发展的新兴事物。在这之前信托计划其实有过一些尝试,但是因为很难核查到它背后的股东情况,所以在IPO审核中也是不被允许的。

但是随着新三板的扩容,这些机构投资了非常非常多新三板挂牌企业,而我们可以看到新三板对此非常包容,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这类机构在新三板可以开户交易,因而它们可以成为独立股东出现在新三板企业中。但是当挂牌企业想转板的时候就面临了三类股东能不能存续的问题。

在去年之前大家还都在怀疑三类股东是要被清理掉的,但是目前又有了一些新的动向。从我们的统计数据来看,目前新三板30%-40%的拟IPO企业都存在三类股东的情况。所以很难在这个情况下要求这些股东退出,因为股东都不希望放弃企业IPO的机会,退出的价格也很难谈拢,这就导致这三类股东很难被清理掉。

那如果不清理的话是不是可以实现IPO?从目前来讲,个别新三板转板企业得到了证监会反馈,反馈就问到了公司的股东情况。我们看到了有个别公司对证监会反馈的回复,(回复)都充分披露了背后的股东,比如说资产管理计划体现的是管理人,但背后的出资人到底是谁?信托计划背后的委托人是什么背景?和公司有没有关联关系?这些都是重点关注的问题。

目前来讲,已经有一些成功上市的企业存在契约型基金或者资产管理计划,比如说中原证券、海辰药业,但是我们同时也关注到他们披露的非常充分,而且这类股东背后的出资人非常简单,人数非常少也非常清晰,层次比较简单,没有结构化的方式,这些股东跟公司董监高也没有关联关系。所以从这种情况来讲,存在三类股东但通过IPO审核的企业基本满足这些条件。

但是因为三类股东可能存在股份代持、利益输送等问题,而这些情况基本上难以穿透核查,这也是目前证监会担心的问题,股东背后有没有资金池、杠杆、结构化的方式,会不会将来在持股的过程中导致股权结构不稳定,包括这种产品的期限。但实际上期限的问题很好解决,因为可以去延期。另外一个(担心)主要就是资金池的风险,会不会发生兑付的危机进而引起社会的不稳定。

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官方文件对三类股东问题作出清晰的指引,之前上交所发布了一篇文章也看到他们对于这个问题的担忧,虽然大家认为这个文章开了一个口子,可以视为一个官方的态。但我们目前还是比较谨慎,同时也是比较乐观的,因为如果证监会不允许三类股东出现在上市公司里,这就跟新三板的监管方式就发生了冲突。

对于新三板市场来说,允许三类股东的出现可以增加机构投资者的数量、积极性,包括资金投入。如果说在转板过程中(三类股东)造成障碍,那会不会反过来影响这类股东在新三板市场投资的积极性呢?因此我们相信证监会对此也会有一些比较清晰的引导和规定,但是目前我们还是希望有转板想法同时存在三类股东情况的,这些股东背后的委托人、资金来源是非常清晰的,同时数量是有限的。这样也能减少后续转板过程中的风险。

三类股东问题实质是政策问题

虽然三类股东是大家关心的重点问题,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政策问题。政策性的问题没有办法预料,虽然我们非常乐观情况会改变,但因为目前没有明确的指引出来,所以我们还是要积极准备乐观期待。如果政策上没有改变的话,这种担忧是会一直存在的,转板企业也都要提前去考虑这个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是关于股东人数的问题。新三板挂牌企业实际上是非上市的公众公司,而公众公司可以在新三板市场进行交易,通过公开转让或者其他交易导致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的情况,其实并不违反任何规定。所以对于人数的问题,证监会其实已经没有任何禁止性的规定,连窗口指导也没有,股东人数已经不造成任何障碍。

还有一点是涉及到国有股的问题。在IPO过程中国有股有转持义务,要将一部分股份转持给社保基金持有,有一些新三板企业采取做市转让的方式,而大多数的做市商都是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因此在转板的过程中有转持的要求。

新三板公司和证券公司希望情况能够有特殊的对待,但到目前为止证监会还没有任何规定调整,所以转持义务还是存在的。因此存在国有股的公司想转板,可以先改做市转让为协议转让,这些都是可以提前解决和处理的。

李艳清:关于对新三板的信心

2016年新三板市场比较低迷,融资额度,交投活跃度相对来说低迷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它作为一个新兴市场,跟A股市场属于不同的定位。新三板对于企业有很大的包容性,业绩亏损、商业模式非常初级、产品还在研发阶段,这些企业都可以来新三板挂牌。

同时新三板的优质企业获得估值也是非常高的,而且2016年尽管市场比较低迷,但是新三板全年的定增融资额实现了1400多亿元,债权融资也达到了160多亿元,数量和增长速度都是非常惊人,所以我们对新三板市场要充满信心。

实际上,在估值比较低市场才能实现价值投资、才能发掘出更加优质的企业。而对于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要想去发掘一些高成长性的企业是非常困难的。

对于机构来讲,新三板是一个非常好掘金的地方,我们也看到了新三板放开私募基金做市,鼓励社保基金、养老基金这样一些大的机构投资者进入新三板,这也是促进流动性的重大举措。

所以,尽管新三板有退市、转板、被上市公司并购的企业,但同时也有很多公司加入新三板,所以我们对新三板市场要充满期待,要相信在新的定位之下,新三板的发展会更有前景更有空间,新三板挂牌企业也会获得更好的估值和实现价值的机会。

 

互动问答

1.对精选层怎么看?是否会推出?时间表?

李艳清:创新层有900多家,很多人建议推出精选层,900多家中满足精选层要求的企业将来实现转板。但实际上我并不是特别乐观,因为转板机制是取决于上层法律的修改,目前来讲证券法相关法律没有修改的情况下,精选层很难直接对接到A股市场,所以目前并没有预计的时间表。

2.目前新三板有300多家企业接受辅导。IPO通过率能有多少?决定企业成功上市的因素有哪些?

李艳清:目前IPO通过率大概是88%左右。I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的盈利能力能够满足上市要求,这是最基本的。对于A股市场来讲,如果企业盈利能力不足,那要上市就很难。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非常乐观的一点是,IPO对于盈利数量和波动越来越宽容。之前的要求是企业业绩要不断增长,但这几年的经济发展和市场情况导致企业盈利波动会比较大,所以目前也有很多这样的企业通过审核。我们认为A股审批制度逐渐在放宽,逐渐想要向注册制过度。

3.如果一个私募股权基金的某一LP为某银行设立的机构化资管计划,是否在当前政策下会影响该私募基金所投的企业进行IPO?

李艳清:私募股权基金本身是独立的主体,LP的背后是资管计划但是这个没有关系。只要能披露清楚这类股东背后的情况,比如说会披露LP和GP。通常来讲,我们都会追溯最上一层的自然人,这种情况一般都不会有影响。前述我们讲的三类资格之前都是没有法人资格,不能单独注册,这个就会有影响。通过契约来确定的情况下,没有注册的主体,对于A股的市场都不能去开户,这个是很麻烦的事情。

4.如果是涉及三类股东中的资管计划持股模式,涉及穿透核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李艳清:三类股东是不是依法设立,资管计划有没有在协会备案,资金来源是不是清晰的,资金怎么来的,资管计划背后的人跟上市公司有没有关系,有没有利益输送,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或董监高的资金有没有渗透在资管计划里。

5.像麟龙股份则聚营收利润双降的企业会影响IPO吗?

李艳清:我们目前也有看到一些盈利能力下降太厉害被否决的企业,比如说上一年度净利润在1000万元左右,但第二年跌到了两三百万,可能第三年又有上升,但是监管部门会担心这种剧烈波动会影响持续盈利能力。当然,IPO审核中盈利只是一方面,还有其他因素,这需要综合的判断,不能单纯说营收/盈利下降就不能IPO,但这肯定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6.政府有补贴的这类公司很难上到主板吗?

李艳清:政府补贴不是问题,很多上市公司都有大量的政府补贴。但是要分析政府补贴对于净利润有多大影响,因为政府补贴通常是进入非经常性损益。政府补贴是不可持续的,或者说有些可持续有些不可持续,如果过分依赖政府补贴,企业盈利能力存在问题,会影响IPO的实现。所以我们要看不考虑政府补贴的情况下,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怎么样的,这个才是关键的因素。

7.今年在新三板直接转板A股这块,会有利好政策出台吗?

李艳清:我不是特别乐观今年能直接转板,因为A股市场现在整体比较低迷,再加上目前A股排队的有500多家企业,按照目前的消化能力来说,2017年整个年度也就能够消化400多家,预计募集资金大概在2000多亿,市场的消化压力还是非常大的。

8.对那些股东中已经存在三类股东的企业,如果有计划IPO ,提前清理三类股东会不会胜算比较大?目前有哪些办法可以清理三类股东?

李艳清:现在有这种预期的企业愿意被清理吗?会处在这样两男的境地。清创上阵更好。已经要上市,为什么要退出,获得更好的变现。怎么样清理呢?还是得协商,通过直接持股,协议转让的方式,契约型基金变更成有限合伙。

9.如果拟IPO企业的某一股东为一个有限责任公司法人,那么穿透核查是到这个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为止,还是要到有限责任公司的自然人股东?

李艳清:一般来说按照证监会的要求,穿透核查要追溯到最终的自然人或者国资委和国资部门,因为有一些是国有股东。你这个理解是对的,是要到有限责任公司的自然人股东。我们之前在IPO过程中怎么样核算人数,其实也是要追溯到最上一层去统计股东人数。

10.公转书和招股书出现信披差异,这个问题会直接影响IPO结果吗?

李艳清:对于申报IPO的企业来讲,证监会要求对所有差异作出说明。这个差异是针对各种内容的,要看差异出现在哪里。如果仅仅是一些程序性或者运作规范性有差异,或者信息披露上的差异,那并不是特别严重,影响并不大。但如果是财务数据上,比如会计的更正差错、会计估计、会计核算,导致期间费用、跨期业绩收到严重影响,就非常有可能影响到IPO。企业既然已经挂牌,要求有一定的规范,会计的质量比较经得起考验。差异太大,会认为基础工作不规范。IPO要求财务基础工作要规范扎实,如果经不起考验,那就会很有问题。

另外一个,IPO还要有内部控制的鉴证,制度是不是健全,是不是有效,执行是不是到位?这个直接反映出企业规范的运作程度。对于新三板挂牌企业来讲,之前挂牌的时候,监管部门对于信息披露有要求,那为什么现在出现了差异?所以挂牌企业要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减少实质性的差异。

11.怎么看IPO扶贫政策。那些为此迁址的新三板公司值得投资吗?

李艳清:通过证券市场扶贫其实是国务院引导出来的,3月28号股转系统对于贫困地区挂牌企业免征挂牌费用,这样体现了对于扶贫工作的支持。我相信投资要看公司本身,至于企业是不是采取迁址措施,在政策问题上大家都会趋利避害,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方式。投资最重要的要看企业的成长性和未来的发展情况。

现在如果企业迁址到贫困县,第一,挂牌费用暂时免征收;第二,享受即报即审;第三,IPO有绿色通道。从扶贫政策出台后,以往如果某个地区有税收优惠政策,企业都会去迁址或设立分公司,这些都是合法的方式,从这个角度来说是没有优劣之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