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机构席位疯狂扫货,买入金额达到卖出金额7倍

上半年机构席位疯狂扫货,买入金额达到卖出金额7倍
2016年07月05日 15:31 解读新三板

解读君上次调查全国各大城市新三板交易情况的时候发现,上半年机构席位买入金额竟然达到卖出金额的7倍之多,这是不是意味着“春江水暖鸭先知”呢?

大家先别激动,其实这和挂牌公司为了冲刺创新层,争先恐后启动做市、或增加做市商有一定关系。

新三板机构投资者中没有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机构和QFII等,而私募基金是没有机构专用席位的,所以机构专用席位最有可能是券商自营(包括在二级市场买入做市库存股),或者券商资管计划(不一定都有机构专用席位)。

华强方特获机构席位扫货5.6亿元

整体看,上半年共计280股获得机构席位买入,买入金额30.57亿元,最受机构追捧的是华强方特(834793),就是光头强系列动画的出品公司。

1月3日至1月15日机构席位买入多达53笔,共计成交量1935万股,成交金额5.61亿元。不久后的1月29日华强方特启动做市转让,上述交易很可能是做市商在二级市场买入库存股。

这次机构席位买入价格均为29元/股,与华强方特挂牌后第一次定向发行价格相同。话说华强方特这次增发对象大咖云集,包括中国文化产业机构、中国-比利时投资基金和新华网。看来在强势的投资人面前,做市商也拿不到“折扣价”。

哪家机构买的百合网?浮亏11%了

4月5日至4月19日,陆续有机构专用席位对百合网(834214)进行“扫货”,共计买入1000万股,成交金额5140万元,成交均价5.14元/股。

由于缺乏其他信息,解读君也无法判断这些机构专用席位是券商自营买入还是资管计划买入。目前百合网仍没有要启动做市转让的消息,不过股价已经下跌至4.58元,扫货的机构浮亏了10.89%。

德泓国际做市前机构席位精准扫货

德泓国际(834086)获机构席位扫货9125.40万元,共计1220万股,买入时间介于2016年1月5日至27日,其中1月27日机构席位分12次买入1200万股,占总股本4.29%。上半年德泓国际股价在5月30日创下最高收盘价9.05元,目前跌回到8元/股,扫货的机构还有浮盈。

从权益变动公告看,本次卖出方正好是德泓国际的第三大股东德海国际集团,共计套现9000万元;而从股转系统发布的交易异动数据看,买方为方正证券-招商证券-方正金聚利赢信5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随后的1月28日德泓国际即从协议转让转为做市转让,做市首日以8.40元/股开盘,8.80元/股收盘,初始做市商共8家,包括方正证券。方正-招商的资管计划扫货时间可谓精准。整个上半年,机构席位共计卖出德泓国际2万股,金额16.83万元。

1月20日,东北证券以6.27元/股的价格买入德泓国际10万股并随后宣布后续加入提供做市报价。2015年12月28日至1月5日,德泓国际也以6.27元/股的价格陆续成交110万股,由此判断做市商库存股成本应该都是6.27元/股。

上半年机构席位净买入金额前20名

公司要IPO了,机构竟然要跑路

由于不少机构席位买入实际上是做市商从二级市场“囤货”,因此上半年机构席位卖出金额显著低于买入金额,仅36股共计4.40亿元。从数据上看,上半年机构抛售最凌厉的是指南针(430011),不过实际上另有隐情。

上半年没有机构席位买入指南针,但共计18笔卖出900万股,套现金额高达1.10亿元,其中一笔发生在1月25日,成交价格6.50元,卖出金额325万元。剩余抛售发生在5月23日至24日,卖出均价12.50元。

指南针是新三板“元老”之一,早在2007年1月便进入当时的代办股转系统报价转让,到目前转让方式仍然是协议转让,但截至去年年底股东人数已经达到336户。截至去年年报,中泰证券、中信证券和东方证券分别持有指南针300万股。

中信、中泰和东方证券都是在2015年11月定增中认购指南针的股份,认购价格为6元/股。这次定增完成不久之后,指南针便宣布接受IPO辅导。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机构集中“出货”完当天晚上(6月24日),指南针发布公告,因重大事项6月25日暂停转让,并于6月29日宣布创业板善事申请获得证监会受理。

抛售指南针的机构席位很可能是券商自营,因为按照2009年出台的《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实施办法》,股份企业IPO时部分国有股应转由社保基金持有,混合所有制的国有股东也需要按照国有出资比例转持,所以券商赶在IPO前先溜了。

可能出于同样原因遭到机构“抛售”的还有明德生物(430591)。上半年机构席位卖出明德生物3662.18万元,买入1344.1万元,净卖出2318.08万元。其中99%是在3月30日卖出,平均卖出价格37.14元,差不多是明德生物今年以来最低成交价格。

明德生物2014年年初挂牌时候股东仅5名,去年11月宣布接受上市辅导之后股东户数迅速增长到年底的116户。因为筹划A股上市,今年3月23日明德生物宣布从做市转让变更为协议转让,低价抛售的机构席位很有可能是原来的做市商。

谁卖的帝联科技?人家上创新层了

去年机构席位卖出金额第二名是帝联科技(831402)。

2月初至5月初,机构席位共计抛售帝联科技165.1万股,套现5115.15万元,平均成交价格31元,而从5月初至今,帝联科技股价已经跌去15%左右。

从业绩上看,帝联科技经营情况并无不良变化。帝联科技主要业务为向客户提供服务器托管以及网络接入、内容分布和加速等服务,去年营业收入6.38亿元,净利润4278.32万元,同比均增长超过三成,并进入了第一批创新层。

上半年机构卖出榜上排第三的是芯能科技(833677)。芯能科技主营业务为硅材料处理、硅棒、电池研发,去年9月份挂牌,虽然是协议转让,但截至6月29日股东人数已经从挂牌时候的12人增加至145人。

芯能科技去年营收增长89%至16.40亿元,净利润激增540%至1.32亿元,不过还是遭到了机构抛弃。

今年1月15日至3月25日,机构席位共计套现芯能科技4806.37万元,买入金额仅1197.30万元,净卖出3609.07万元。这期间,其股价从25元跌至20.45元(后复权)。

上半年36股遭机构席位卖出

上半年21股同时存在机构买入和卖出情况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