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牌一天又停牌 安达科技这次IPO悬不悬?

复牌一天又停牌 安达科技这次IPO悬不悬?
2017年11月30日 20:48 解读新三板

11月24日,停牌一个月又十天的安达科技复牌,当天成交2.3亿元,居新三板成交榜榜首。

24日晚,复牌仅仅一天的安达科技再次为筹划重大事项申请停牌,同时公布了创业板上市的发行方案。复牌一天又停牌,有投资者疑惑:难道是在清理三类股东?这套路太深!

目前该上市议案已获得公司董事会、监事会通过,独董亦发表了意见,看来这次IPO安达科技是来真的了。

新能源汽车+IPO扶贫双重概念

安达科技身上有两大概念最为人瞩目:新能源汽车和IPO扶贫。

前者为安达科技带来客户比亚迪和一年2个亿的净利润,后者吸引无数怀揣money的投资者。有业绩有概念,挂牌公司一时间风头无两,股东人数伴随股价一路上扬,现已突破870户。

2014年-2016年,安达科技营收从7465万元增长至9.12亿元,归母净利润从1638万元跃升至2.66亿元,两年增长超过15倍。期间实施了三轮增发,合计募集资金7.15亿元,最后一轮投后估值超过76.6亿元,若按今年半年报披露的每股收益计算,增发市盈率超过惊人的100倍!

是什么吸引投资者不断“砸钱”?除了爆表的业绩,火热的IPO扶贫概念是另一大杀手锏。

2015年4月,安达科技接受国信证券IPO辅导;2016年11月宣布迁址贫困县。扶贫+IPO都有了,还赶上新三板的IPO热潮,不火都难。

不过挂牌公司IPO辅导早已超过两年却始终没有下文,质疑声音逐渐凸显,今年半年报变脸的业绩则直接引爆了投资者心中的恐慌之火。

2017年半年报显示,安达科技实现营收4.16亿元,同比下滑16.29%,归母净利润7344.05万元,同比下滑51.05%。上文有说,安达科技业绩增长迅猛,两年净利润增长超过15倍,-51.05%的结果是投资者万万也想不到的。

业绩变脸的同时,又有媒体爆出安达科技大股东连续减持,九鼎等投资机构早已退出,一系列消息导致投资者人心惶惶。解读新三板投资群就有几位个人投资者在安达科技上次停牌之前清空了手中股票。

这次复牌又停牌,结合之前做市商一一退出的消息,安达科技似乎为IPO做了万全准备,那么这次能一次性通关吗?

比亚迪的小伙伴 销售占比超95%

安达科技前几年业绩爆发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在如图所示的产业链上,公司生产的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处于链条的中上游。上游是铁、锂这类矿产资源,下游是比亚迪、宁德时代这类电动车企或动力电池制造商。

政策吹响了新能源汽车前进的号角,我国自2009年开始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行业发展,官方划拨数百亿财政预算用于补贴汽车制造商。

按照工信部规划,截止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200万台。而中汽协会统计显示,2016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51.7万辆,销售50.7万辆,规划距离现在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下游的巨大需求促使上游厂家全力投入生产和技术升级。在新能源汽车这条产业链上,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升级的核心,其能量密度决定了充电续航里程,而能量密度又与所用正极材料直接相关。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动力电池正极材料是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两种材料各有利弊。

三元材料能量密度高,但安全问题突出,超过180摄氏度会出现自加热现象,使用三元材料动力电池的特斯拉几次起火都与电池燃烧相关。磷酸铁锂密度较低,但安全性能好,且成本不高,国内动力电池制造商大多倾向于使用磷酸铁锂。

2015年磷酸铁锂电池出货量达10.86Gwh,占据市场近69%份额;对应三元材料电池出货量为4.26Gwh,占比27%。

在主要动力电池厂商中,磷酸铁锂的采购成本占比也远高于三元材料。以锂电巨头宁德时代为例,2015年磷酸铁锂占原材料采购成本比例超过35%,三元材料仅占3.31%,考虑到三元材料单价较高,电池厂商针对两种材料的采购数量只会差距更大。

下游厂商对磷酸铁锂的偏好促进了安达科技的业绩暴涨,挂牌公司第一大客户正是国内新能源汽车龙头比亚迪,且比亚迪占安达科技收入比例超过95%。

根据安达科技年报,2014年-2016年,公司针对比亚迪的销售收入分别为7117.52万元、2亿元、7.73亿元,占当期营收比例分别为95.35%、96.14%和84.74%。

业绩变脸 满意答卷何时来?

业绩向上的安达科技表示公司管理层将努力抓住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性增长的重大机遇,为股东创造更好的效益,只是今年这承诺就落了空。

2017年上半年,受到补贴退坡与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重审影响,新能源汽车产量19.15万辆,同比增长17.85%,不及预期。

产业爆发势头减缓,作为正极材料龙头的安达科技遭遇了业绩变脸,今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51.05%,深深扎了股东的心。

安达科技解释称,净利润下降与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汽车销量下滑、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有关。同时承诺,“下半年新建产能将缓解订单交付的压力,确保公司市场份额,增强公司产品的竞争力,为全体股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只是这份满意的答卷是否真的会如期而至?安达科技业绩变脸真的只是行业不景气吗?恐怕没有那么简单,挂牌公司面临技术取代风险,也就是发审委的审核热词:可持续经营能力存疑。

同行业绩增长迅猛 主营技术或被取代?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的确会影响上游供应商出货,只是反观同样生产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杉杉能源和振华新材,情况大不一样。

2017年上半年,杉杉能源实现营收21.12亿元,同比增长88.99%;归母净利润为2.75亿元,同比增长166.68%。同期振华新材录得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167.69%、564%。

振华新材表示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客户需求激增,动力三元材料销售量大增,销量同比增加2453吨,增幅424.41%。这边振华新材客户需求激增,那边安达科技却销量锐减,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以上三家公司都是生产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只是杉杉能源和振华新材主营三元材料,而安达科技生产磷酸铁锂。今年市场转移风向,磷酸铁锂的市场份额逐渐被三元材料蚕食,下游动力电池厂商已“变心”。

主营三元材料的杉杉能源董事长李智华就表示,2017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拐点的一年,一系列新政策的调整,其内容核心无一不指向动力电池高能量密度的发展方向,高比能量的三元电池将成为市场宠儿。多名业内人士也认为,三元电池取代磷酸铁锂已是必然。

政策转变 市场需求无法满足

风向的转变最开始源于政策的转变。

自2016年年底开始,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政策颁布,补贴政策逐步退坡和退出,同时新的补贴标准与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及续航里程挂钩,2017年新推荐目录对电池能量密度的标准也有所提高。

2017年2 月,《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开始实行,指出到2025 年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达500瓦时/公斤。《方案》要求的突破性进展是能量密度低的磷酸铁锂难以达到的,三元材料是目前最有可能达到相关要求的技术路线。

一系列政策转变让高能量密度的动力电池成为下游企业的重点关注对象,其实政策只是辅助手段,市场需求才是推动三元材料应用的最大动力。

新能源汽车主要有三类,乘用车、客车和专用车。在2017年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中,乘用车和专用车以三元技术为主,分别为127款和243款,占比分别为73.41%和68.18%;出于安全性考虑,客车仍以磷酸铁锂技术为主。

2016 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33.60 万辆,较2015 年增长62.02%;商用车销量17.10 万辆,同比增长38.23%。可以看到,乘用车销量最高且增长最快,是车企的主打品类。

乘用车消费者对续航里程的高要求是能量密度低的磷酸铁锂无法满足的。换句话说,三元材料是消费者的选择,政策只是推进了这一进程。

第一大客户比亚迪迈出三元步伐 

2017年前10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锂离子电池装机总量为18.1GWh,同比增长31.43%,其中三元材料占比55%,磷酸铁锂44%,太酸锂1%。三元材料占比超越磷酸铁锂的速度超出市场预期,与乘用车、专用车销量上升相匹配。

主要动力电池厂商也将采购重点从磷酸铁锂转移至三元材料。以宁德时代为例,今年上半年,三元材料占原材料采购成本比例达到30.4%,采购金额及占比首次超过磷酸铁锂,后者占比跌至16.9%。

出于安全考虑,目前客车仍然采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但2016年11月出台的《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标志着三元电池在客车上的应用已解禁。该文件要求从2017 年1 月1 日起,新申报《公告》的客车车型必须提交第三方检测报告。2017 年起申请《推荐车型目录》的使用三元电池的客车,提交第三方检验报告即可。

市场和政策倒逼新能源车企转变。此前一直坚持磷酸铁锂路线的比亚迪也在今年2月推出两款配备三元锂电池的车型,随后又陆续推出几款三元电池车型,这标志着比亚迪正式迈出了三元的步伐。

在近期投资者调研活动中,比亚迪也表示目前公司所有的PHEV乘用车都已使用三元电池,未来的规划可能除公共交通领域还会继续使用磷酸铁锂电池外,其他的新车型都会使用三元电池。

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龙头,在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上的转变是否进一步印证了三元浪潮势不可挡?另外,比亚迪作为安达科技第一大客户同样转投三元材料环保,技术取代风险挂牌公司不得不注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