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董秘掀起离职潮,他们到底为什么要走?

新三板董秘掀起离职潮,他们到底为什么要走?
2016年09月07日 18:27 解读新三板

对于一个公众公司的运作来说,董秘的重要性不必赘述。七八月是新三板企业中报密集披露期,有的董秘为按时交出一份半年报忙得焦头烂额,有的董秘则选择在上半年工作告一段落的时候say byebye。

根据解读君不完全统计,自7月1日至9月6日,新三板超过1000家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出现了变动,而董秘又是这波离职潮的主力军之一,剔除届满离任的情况,大约有131位董秘在此期间以不同理由提出了离职。其中,瀚高股份的董秘流动异常频繁,七八月先后有两位董秘离职。

而一个新三板公司的董秘,如何考虑公司对股东选择,融资估值是不是越高越好?路演是否有必要,怎么做路演效果更好?更重要的是,如何定义董秘的职责和专业性?本文重磅附上,创新层公司有米科技董秘王德龙以他和他的公司现身说法。

离职董秘的个人选择:年龄、健康、家庭

个人原因是新三板董秘递交辞呈最最常用的理由,131位离职的董秘中有109位因此原因离职,占比高达83%,这其中涉及到了年龄、身体、家庭、职业规划,以及更多未被披露的个人选择。

俗话是说活到老学到老,但人最终还是要服老。苏轴股份的前董秘王志翔今年已经岁满花甲,此前他在公司兼任董秘和常务副总经理,今年8月因年龄原因离任董秘一职。

与年龄一样,健康也是不可抗力之一,干革命需要好身体,尤其是董秘这个既要对内又要对外,没有好的身体素质和精力应付不来的压力工种。解读君发现,力天钨业黄河、华澳能源罗俊平、以太网科郑志娟这三位董秘就因个人身体原因退出战斗一线。

近年,女性的身影在董秘圈中逐渐活跃起来,但不可否认的是,比起男性,女性在职业发展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所肩负的家庭责任,如果两者得不到平衡,有时候不得不取一舍一,曾有媒体调查发现女性董秘的离婚率比较高。

而上述因个人原因离职的董秘中,就有三位女性董秘提交的辞职理由是家庭需要照顾,她们包括江川金融郭银江、铜官府吴闪、宝凯电气张如。

持证上岗的年代,兼职董秘下岗

和主板上市公司对董秘资格有明确要求有所不同,新三板市场上对挂牌公司的董秘一直没有明确的资质限定。但自新三板实施分层制度后,股转系统规定,创新层公司必须“设置专职董秘”一职,持证上岗,一大批兼职董秘随之下岗。

7月1日至9月6日,新三板共有20余家公司的董秘因工作调整卸下职务。创新层公司和创科技自挂牌以来,董秘一直由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胡奎兼任,日前就因公司发展需要,引进专职董事会秘书

除了针对创新层公司的硬性要求,随着行业转型升级、创新业务不断出现,董秘作为新三板公司直接面对资本市场的“对接人”,工作的范畴也开始超出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管理等基础事务。

早期很多新三板公司对“董秘”的理解只停留在“董事长秘书”或者“秘书”的认知和定位上,董秘职位大部分都是由HR、行政、财务岗位的员工兼职。但当新三板公司开始融资策划、投资并购等资本运作的事务时,越发要求具有财务和法律知识的专业董秘。

新三板公司财人汇董秘简小姣8月17日递交辞呈,此前她任财人汇综合管理部经理一职,公司挂牌后被抽调负责信披事务,而本次下岗正是因为财人汇引进专职董事会秘书。

身兼多职不仅是专业能力不匹配,同时从时间或精力上,也无法很好地兼顾各项工作内容,尤其是董秘所涉及的事务繁重。金春股份、尚宝罗、创益通的董秘均是深有此感,他们仨都另有要职,为了更好地专注于本职工作辞去了董秘职务。

专业董秘吃香,但一才难求

对于一个企业的上市、运作来说,专业的董秘必不可少。未来,随着监管日趋完善和门槛的提高,一些不符合任职条件的董秘势必将加速退出,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也会改善。

而根据企业所处阶段的不同,董秘也分不同的阶段:有专门的IPO董秘,有专门负责并购重组的董秘,有专门做上市公司事务性工作的董秘。

但事实上,相较于近9000家新三板公司的庞大需求,专才在市场还是非常稀缺的,新三板公司应该深有体会:一个专业的董秘很难找。

回归到问题的本质,新三板董秘的专业应该如何定义,又该如何修炼成才?这其中当然有身经多战的专业董秘的心得与技巧可以总结和学习。

创新层企业有米科技董秘王德龙曾任职于白云电器,全程参与白云电器2次上市历程。2014年7月进入有米科技,同年12月担任公司董事会秘书至今。不妨看85后董秘经历A股两轮IPO洗礼后,领悟出哪些新三板生存法则?

①企业要走得远,同路人很重要

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尤其是大学生创业,早期大部分资金都是通过股权换取的,可以说是牺牲估值来求生存,公司的股权结构变得相对分散。2014年我刚到有米科技,就做了一件备受非议和质疑的事情——重组董事会。

有米科技2010年4月份成立,2011年公司用51%的股权换得第一笔600万元的天使投资。那个时候这么做是没办法,公司必须有第一笔资金投入运营,然后再经过融资发展,以及公司的业绩改善,创业团队从老股东手里要回一些股权,这个结构才相对合理。

8月17日股转系统就来我们公司调研,当时提到去年整个新三板很疯狂的时候,有很多的资金,类似于资管计划那种三到六个月周期的产品纷纷成立,然后去参与新三板的定增,寄希望于短期的套利退出。但有米在股东选择这方面还是走得非常慎重的。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85后的团队来说,企业还要走很远很远,我们希望董事会层面、经营层面、管理层团队、业务发展方向方面能够按照团队自己的意志去走。不论是早期的一级市场,还是从去年做市以来的定增,我们一直坚持选择至少能够陪着有米走三到五年的投资者,有相对长远一点的眼光。所以每一次开股东大会,开业绩说明会的时候,我们会跟股东们反复强调我们的心态、想法,以及对投资者的呼吁,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

大家如果走上新三板,走上融资之路,在股东选择这一块要分清楚资金的性质,它给你带来的是什么,它是不是能够陪伴你成长一段时间,走一段时间。

②资本市场有记忆,路演唤起关注

如果仅仅是挂了新三板,而没有做融资,那是一个失败的挂牌。我们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上新三板不是为了享受一个股票代码,不是为了享受一个公众公司的称号,我们是希望能够实实在在地解决融资的效率。

今年新三板可能会突破10000家企业,但真正新三板的合格投资者不到5万,这么有限的投资者,怎么让大家关注到你,并且持续地关注你,我觉得持续的路演和投资者沟通来传递企业的声音和价值,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对我来说,路演和投资者关系是挂牌之后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我的心得是,路演的时候一定要换位思考,要把台下所有的投资人当做行业的小白,要用非常通俗的话语跟他们讲清楚,你们家是做什么的,有什么样的护城河和优势,未来的前景在哪里,你需要资金做什么。整个过程当中,只要讲得真实,讲得有逻辑就行,并不需要让人觉得企业完美得天衣无缝,但是一定要有真实感。

③估值并非越高越好,企业要适当让利

思考估值的问题,不是把价格打得越高越好,还是需要根据企业的资金使用规划和业务发展情况,小步快跑去融资会比较好,让估值阶段性地上升,让投资者持续看到希望。

资本市场是有记忆的,曾经给大家呈现过的业绩预期,大家是有记忆的,如果你对自己未来的业绩没有足够的把握,那我还是觉得企业可以做一些适当的让利,把预期调低一点,把估值调低一点。

融了钱过来,投资者关系肯定是要持续去做的。对于有米科技这样的新兴企业,有外部股东参与进来的时候,投资者关系这样一个事情是需要持续去做的。因为资本市场很多时候是喜新厌旧的,如果企业不持续地去沟通,大家会遗忘你,会忽略你,我们的思路是:“走出去,引进来”。

首先,董秘要积极地走出去,要完成从事务性董秘到对外沟通的角色的转变。另外,整个管理层团队,包括大股东、创始人、各条业务线的负责人也要走出去,每一个管理层都是投资者关系重要的参与人员。

引进来是指要重视每一个想要来公司调研的投资者和研究机构,尽量把他们领到现场来,充分发挥企业主场的优势,把企业的价值和特点充分地传递给投资者。现在很多路演都是安排了几家企业,给到你的无非只有三四十分钟去做交流,这样就只能做一个比较泛的覆盖,这并不能让一个真正对企业感兴趣的投资者完全了解。

④董秘是守住企业底线的把关人

现在整个股转系统秉承着从严监管的思路,对于创新层企业来说,重视监管这个问题尤其不能忽略,而董秘是守住企业底线的重要把关人。如何守住公司的底线,如何学习新的监管规则,并且传递给管理层,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其实目前感觉新三板不是毫无门槛的,就像是在做一个小型的IPO,所以持续的学习和对于监管的一些理解还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企业的上市,问题大大小小很多,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三类:财务问题、法律问题、业务问题,而所有的业务问题都会落到财务跟法律上。对于一个董秘来说,财务和法律是最基本的一个知识结构。不管做IPO项目,还是做企业挂牌项目也好,如果董秘有非常丰富的财务知识、法律知识,那么跟中介机构沟通起来会减少很多障碍。

企业在挂牌前就往财务和法律两个方向,寻找具有一定的业务意识的组合型人才。如果能够找到这样一个帮手来跟中介机构搭档的话,整个企业的上市运作过程,包括内部各种各样的坑能够更加顺利地解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