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清淡,做市成鸡肋,24家新三板公司用脚投票

市场清淡,做市成鸡肋,24家新三板公司用脚投票
2016年09月13日 08:44 解读新三板

钱钟书说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拼命想冲进来,城内的人拼命想冲出去。对新三板的挂牌公司来说,做市转让也越来越像一座围城。

做市转让成交持续低迷,原始股解禁和私募产品退出双重压力却日渐显露,出货稍多便对股价构成巨大冲击,越来越多做市转让公司无心恋战了。

现在新三板整体估值和去年上半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大家应该对当时的疯狂记忆犹新。2015年上半年新三板的疯狂,除了A股推波助澜,供求本身是最大的驱动因素。

以2015年6月底为例,当时新三板挂牌公司2622家,总股本1288亿股,整个新三板市场流通股本一共只有486亿股,占比三成多一点。做市转让股票就更少了,一共只有184亿股,这段时间内做市商以拿票成本两三倍价格开盘的完全不稀奇。

对部分做市股票来说,二级市场价格虚高比比皆是,而由于大部分定增不设置限售期,认购增发股份转眼就获诱人溢价,一级市场大有一票难求的意味。

截至2015年年底,做市转让企业数量1090家,总股本1020.44亿股,流通股本392.90亿元。到今年9月9日,这批做市企业流通股本增加到了600.19亿元,占总股本超过六成

现在新三板做市转让企业总数1636家,总股本1505.74亿股,流通股本810.29亿股。限售股解禁加上新增做市企业,整体上做市转让股票较年初增加了417亿股,增幅超过一倍。

一边是解禁导致老股转让压力增加,另一边新三板私募产品的退出压力也在积聚。

新三板2014年开始扩容,2014年12月至2015年上半年,一批私募产品匆匆募集“上车”,这段时间每月成立的新三板私募产品数量呈现几何级增长,但锁定期很多只有18个月至2年,短期的甚至1年、6个月,中信新三板增强分级1号锁定期就是半年。

这批新三板私募产品很多在2016年二、三、四季度陆续面临退出压力。据解读新三板不完全统计,即将到来的10月份就有8只新三板私募产品到期。

目前新三板做市转让日均成交量5000股左右,难以承受老股转让和私募产品退出的双重压力,一不小心就会造成“砸盘”的结局。

交易清淡加上股权结构简单,新三板市场出货机构的身份很容易被锁定。拿天星资本来说,短短两年内投资了四五百家挂牌公司,上半年大约对10家公司持股有所减持,马上就被市场各方面盯上了,其随后对部分公司作出了“不减持”的承诺。

一旦一家企业开始做市转让,无论是原始股东、一级市场进入还是二级市场买入的股东都只能够通过做市商“出货”。当然,协议转让下的“手拉手”交易,只要交易双方和做市商配合好也可以通过做市转让实现,但做市商需要承担监管风险。

做市就是用定价权去交换流动性,既然流动性都没有,那对部分达到IPO要求的企业来说,静静守着协议转让等待IPO或者被收购好像更不错。截至9月5日,新三板有24家公司从做市转让换回协议转让,仅7月份以来就有13家。

浩淼科技(831856)9月5日从做市转让换回协议转让,和其他“以退为进“的挂牌公司不同,浩淼科技目前还没有可以解释这样做的”正当理由“,即打算转板或者寻求并购。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