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定位:新三板未来将会是预备板还是新的纳斯达克

市场定位:新三板未来将会是预备板还是新的纳斯达克
2016年09月08日 11:47 新三板+

市场定位:新三板未来将会是预备板还是新的纳斯达克

 

新三板的定位一直是个焦点问题,新三板到底该该如何定位? 这是很多人在探索和寻求的答案,证监会也不例外!

500万的投资门槛、并不完善的交易方式、挂牌公司质地整体难以令人满意令新三板市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处于“鸡肋”的尴尬境地。流动性匮乏-价格发现功能不佳-融资作用不足-无益于实体经济的负循环令证监会在近期密集调研新三板,“市场定位”则成为调研首要问题。

“新三板+”特约评论员、21世纪经济报道资深记者谷枫,“新三板+”特约评论员、证券日报资深编辑记者左永刚在“新三板+”APP平台,围绕新三板市场的定位问题与大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未来将会是预备板还是新的纳斯达克。

 

主要内容如下:

近期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两位不同层级的负责人先后提出市场定位问题。7月21日,8月25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副总经理隋强在出席2016中国新三板高峰论坛时首次提出“从源头上厘清市场定位”。

8月23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部总监李永春在出席第一财经新三板夏季峰会时再次抛出“目前新三板市场定位没有统一的认识,下一步需要一个顶层设计”。

自2015年11月20日证监会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即已说明,“坚持独立的市场地位,公司挂牌不是转板上市的过渡安排。此后全国股转系统正在淡化两个概念,一是新三板非场外市场,强调全国性证券交易市场;二是坚持新三板独立市场的地位,这意味着淡化转板,同时强调制度创新独特优势。

 

左永刚表示,这是未来新三板市场定位的明确信号,市场定位是需要探讨的,虽然现在没有明确的方向,但可能激发出市场参与主体的很强烈的市场预期。新三板的诞生与发展处于历史特殊时期,处于经济转型、调结构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处于我国证券市场制度改革密集期,新三板被赋予了承担经济转型的一定任务,同时由于新三板没有历史包袱,属于证券市场发展和创新的增量,也担当着证券市场先行先试,改革先锋。

 

谷枫认为,今天的讨论核心问题是新三板未来将会是预备板还是新的纳斯达克,在讲这个问题之前需要捋一捋现在新三板的在顶层设计下的一个地位。

去年年底证监会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发展的若干意见》说明了新三板是要建立独立的市场地位,公司挂牌不是转板上市的过渡安排,这项内容去年年底推出的时候实际上是让一些跑了几年,见证了股转扩容的媒体人包括市场参与者认为非常重要的一个定位。

再此之前三板市场是一个比较边缘的市场,非常被明确的被定义是一个场外市场,和天津股权交易所上海股权交易所在性质上是没有很大区别的。随着扩容以及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包括监管层的一再定位,新三板在大家心里逐渐成为除了沪深以外的一个独立的市场。

为什么这个定位非常重要?

因为只有基于这样一个定位,我们才能讨论新三板未来将会是预备板还是新的纳斯达克,如果连独立市场的地位都不能确定的话,就更没法谈新三板未来是预备版还是新的纳斯达克了。

 

关于为什么要坚持独立的市场定位的问题,左永刚表示,从2015年以来中央级或国务院文件里面及已经超过10个文件提到新三板,多数与创新创业融资、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有关。

从宏观层次来看,新三板的诞生与发展处于历史特殊时期,处于经济转型、调结构的关键时期。

从微观层次来看,新三板处于我国证券市场制度改革密集期,承担着宏观经济经济转型的一定任务,肩负着资本市场市场发展和创新的增量改革的任务,某种程度上也担当着证券市场先行先试,改革先锋。这两个方面也决定着新三板独立市场的地位,也赋予了它改革创新的空间。

 

根据现有的信息,新三板未来会成为什么市场?是中国的纳斯达克还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下A股市场的预备板?

谷枫表示,两个方向对于新三板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探讨问题,定位问题多次被监管层提起,比如隋唐,比如李永春,但是并没有没有统一的认识,下步需要一个顶层设计来亟待明确这个样一个认知。

关于这两个方向,从个人理解也没有特别明细的看法,但很关注未来变成这两个板之后会有什么情况。

1.成为预备板情况:企业主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在三板上进行一个规范,这个阶段不适合上IPO,或者说利用三板这样一个平台等一等再上IPO。现阶段的很多三板企业就是把三板当成这样一个平台。如果未来三板成为预备板的话,那么很多的制度供给就没有了,现阶段三板的一些表现和政策来看已经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预备板了。一旦成为预备板,流动性和交易方式可能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流动性对于企业对于这个市场到底意味着什么?竞价交易是不是还要推出来?

2.如果成为新的纳斯达克会怎样?新三板刚出来的时候很多民间和市场声音都在说,新三板是中国的纳斯达克。其实新三板和纳斯达克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市场,虽然都是场外市场出来的,但在一些制度设计包括交易设计层面都不同。

如果成为新的纳斯达克,那么它可能就是平行于沪深交易的一个市场,由此来看,市场定位是基础。如果成为与沪深平行的市场,那么企业在上面就不仅仅完善自己的规章制度,企业也想更好的流动性,股票变现,更公允的价值。监管层也一定会解决流动,交易结构这些核心问题的。

左永刚表示,这两个方向的前提是市场定位,纳斯达克是独立的方向,预备板有两种情况,是转板的预备板呢,还是通过IPO的预备板板,目前两种情况不是很明朗。

从目前来说所谓的预备板里面的第一个假设转板,几乎没有可能,这个提法是跟独立的市场地位相矛盾的。

另外一种可能是先在新三板挂牌再走IPO,这个也没有很明确的信号。

个人认为新三板未来会走一个坚持独立的市场地位,也不同于纳斯达克。至于后来会衍生出来哪些制度,哪些交易所得模式,都是未知数。会产生世界上一个独有的发展历程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市场上有一些声音当一个市场有了竞价交易以后,它就成了一个场内市场,是一个完整的现代交易场所,如果按这个逻辑来推理的话,那么新三板是向着场内市场去发展的。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证监会正在密集调研,其中首当其冲的一个问题就是新三板市场定位的问题,关于这次调研有什么信息量可以参考,谷枫表示,这次调研第一位的问题就是市场定位问题。

1、基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背景及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方向谈一谈对新三板定位的理解。

2、从市场参与主体特点和需求出发,结合新三板市场三年来发展实践谈一谈目前新三板在实践中的定位,是否存在偏差?

3.要求介绍一下境外市场的定位

证监会监管层对新三板的定位也比较模糊,监管层也在搜集信息来做决定,现阶段是一个比较混乱的阶段。

三板市场定位比较模糊,同时三板还要面临一个比较大的事情,就是一把手换位的问题,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不要着急多看看都想想,这一阶段的信息量对未来如何认知参与新三板市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左永刚则认为,从市场层面来看大家意识到新三板需要有一个突破了,从官方监管层也意识到要进入到第二次创业,第二次制度革新的起点。个人认为新三板未来会走出一个非纳斯达克非交易所的发展模式。

 

讨论关于完成这一轮市场定位,进入二次创业,需要哪些技术准备的问题,左永刚认为,技术准备是在法律层面,也就是说证券法完成修改。

未来第一要把新三板纳入证券法监管法范围,同时也会赋予制它一些度创新的空间,其中包括对新三板未来的发展和市场定位,也是二次创业重新市场定位起点的前期性的一个准备。

讨论的最后一个话题,我们落到比较实在的一个点?新三板未来不同的定位下企业应该有怎么样的选择?

左永刚表示,1.现在监管层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2.新三板目前马上要推出制度供给或制度创新几乎都已经明确下来了,唯一没有出的就是竞价交易。企业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增强内生长力,供给制度是可遇不可求的,只要企业质量好在哪个市场都会是耀眼的明星。

谷枫表示,预备板不代表和转板有任何关系,三板的转板概念是最大的假的噱头,预备板是完成企业规范,企业前期融资早于沪深交易所的一个阶段的市场,股转未来变成这样的预备板也是对很多企业有帮助的,中小企业没有办法一步登天去到IPO,在这个市场上不成熟的企业占大多数,需要孵化一些去IPO的企业,满足没有IPO之前中小企业的一个需求。

流动性,变现不太适合这一阶段的企业去想的问题,更多的是考虑企业能够获得更好的税收政策,融资政策,老板对自己企业的定位非常重要。

如果新三板未来成为新的纳斯达克,但不完全同于纳斯达克而成为独立的平行于沪深交易的一个市场,新三板会做更多沪深没办法做的事情。

成为纳斯达克之后,包容性是会大于预备板的。新三板肯定就是集优秀企业、发展型企业、中小企业于一身的大的机构性证券市场,企业在市场内部就能完成一个由上到下的一个更替,很多好的企业不妨考虑一下,在政策初期市场还是有蛮多的制度红利可以享受的。

尽管监管层定位也不明确,希望新三板成为一个独立的平行于沪深交易所的,能够比肩纳斯达克的一个市场。

左永刚和谷枫与“新三板+”的投资者进行互动。

(文/曹盛美)

直播链接:

http://m.neeqm.cn/live/content/L201609021109181575.html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