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育行业如何突围?一个实战案例告诉你|嘉宾派

传统教育行业如何突围?一个实战案例告诉你|嘉宾派
2017年09月08日 10:27 我有嘉宾

这是我有嘉宾发布的第544篇文章

4007字 | 阅读6分钟

文章摘自张晓平在嘉宾派的分享,有删减

尊敬的嘉宾派帮主们好,非常感谢来到皖新传媒。整个教育赛道现在非常宽,跑的公司不计其数,皖新传媒作为一个传统企业到底如何突围,跟大家分享一些我们的经历。

传统行业变革应该如何开始?

先看整个皖新传媒在教育板块变革之前面临的一些情况。

首先,从内容来说,所有的纸质内容、数字内容全部来自于出版社;第二,从服务来说,大概在2012年之前,所有的服务都是靠政策性的支持,然后到校征订,发运是由学校直接到书店自己提货;从我们自身的专业能力来说,六十多年的发行经验,整个模式60多年没有特别颠覆性的变化。这是一个背景。

业务结构方面,过去我们是一个发行渠道,整个收入来源的95%来自中小学的教材教辅,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而且我们在中小学教材教辅中并没有分享到出版的收入和利润。

2012年,在组织环节上,我们有很多公司,市县的图书发行人员同时要兼任门店卖场的工作,还要进校,人员是交叉复用的。过去总部的很多管理体系还没健全,所以学校对我们的服务有很多抱怨。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3年7月的池州会议上,我们集团董事长带着整个团队做了一个详细的研讨。皖新教育从那时踏上了变革之路。

首先,2012年,曹总等领导就已经意识到,要从业务上变革,要尝试业务的多样化。最初做的事情就是和做高校信息化的南京金智合资成立公司。

正式的变革实际上是在池州会议之后。到2013年底,教育服务总公司成立了,这是集团的二轮改革。

到2014年下半年,我们直接把市公司和区域中心打通,进行了三轮改革。

这个改革,实际上就是把整个管理体系做了梳理,把过去门店的业务和教育的业务做了详细区分,把业务管理渠道进行了专业化、垂直化、一体化的打通。

变革之后,首先我们基于集团以文化教育为核心的数字化平台战略,沿着教育的主业,向上下游的产业链以及线上和线下做了一些整体的战略规划。

总体的核心首先突出价值导向,第二,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和金融工具,第三,通过我们自身传统主业的内涵式增长,加上外沿扩张,第四,虽然我们是一个安徽发行企业,未来一定要做全球化扩张。

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教育服务总公司总经理张晓平在分享

我们的整个战略规划,底层平台是以阅+为核心,未来整个金融平台会对它进行打通。我们在线下的入口比较多,在地的教育服务专员,一万八千所中小学校,一千多家安徽校外培训机构也通过合资公司的方式囊括,还有六十万的教师,七百七十万的学生和一千五百万的家长。线上更多的是对全球优质数字内容进行聚合,包括十分钟学校,AI学,以及我们的科学教育体系,还有校园传媒,给学校提供一些传媒工具,以及最近正在推的双师课堂。

我们从2013年刚开始启动的时候,业务构成实际上就是教材教辅加电子音像,皖新金智做教育信息化,2014年、2015年对战略逐年梳理,明确了四个方向,到2017年,我们基于教育主业的多元化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包含了传统业务、数字化教育、教育信息化业务,以及围绕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同时介入到实体办学领域开辟了第二战场。

数字领域和线上领域的战略落地

从2013年底开始,我们就坚持使用平衡计分卡工具。现在,我们已经从最初单一的业务平衡计分卡,加上了我们教育信息化的业务,以及我们很多小微创业的业务,形成了一个教育主业,打造整个生态圈的平衡计分卡。

在内容领域,我们基于阅+平台,聚合内容。在传统业务部分,我们的一个思路就是跟大社、名社合作,比如跟外文局旗下的新世纪出版社合作,它是有全教辅的发行资质,我们过去几年跟它合作的高考一轮总复习的书,三年时间销售五十一万册,总计三千六百多万。

第二就是商务印书馆,在历史发展中,商务印书馆沉淀了大量的优质图书内容,但是没有被发掘。通过我们到校渠道和它的合作,做了三季的阅读成长计划。到现在,三年销售十二万册,整个销售一千七百万。

在数字领域,我们也围绕全球化做了规划,全球视野,价值导向。我们通过合资成立了新知数媒公司,现在做的美丽科学数字教科书,几乎囊括了这个领域所有的国际大奖。

第二是皖新的十分钟学校。前一段时间,一些市教育部门和教科院的领导在对十分钟学校考察后有一个结论,第一,跟课堂教学契合最紧密,第二,是现在市面上看到的所有微课中最好的。我们正在跟一些教育局洽谈。

第三方面,就是基于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叫智慧学习课堂,AI学。现在在安徽铺了52个班,平均提分超过60分。

第四,跟英国最大的一个科学教育机构Twig 合作。因为这个科学教育的开课现在从三年级提前到了一年级,我们会从一年级的科学教育内容的聚合提供,为学校策划课堂教育方案入手,来提供内容。

这些是我们在整个数字领域、线上领域做的一些推进。

教育信息化是我们过去基于软硬件集成开始起步的一个业务,现在这部分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教育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前有21套解决方案。整个收入规模也从2013年的3000万,到今年我们中标的规模是12亿。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回归用户思维,回归服务。之前学校需要自己到书店提书,2013年开始我们送书到校,2014年启动分书到班,到2015年,对全省3000人以上的学校服务到生,直接把课本送到手上。

基于这个服务,我们打造了一整套安徽中小学发行的教材教辅服务标准。过去60多年,中国所有的新华书店都没有这个标准。这个标准在前年通过了安徽省省级标准的验证,目前正在申请国标。

嘉宾派帮主们在皖新传媒访学

系统改造传统业务组织模式

除了这些变化,我们在传统业务组织模式方面也进行了很多改造和调整。

首先是基本的规范和制度方面的建设。几年来,我们从板块的一体化入手,包括总公司的管理以及部门的管理,一共建立了48项制度或流程,包含了几乎企业运营的所有领域。

第二就是基础数据的建设。我们过去没有的销售管理体系,销售管理数据,包括预算管理体系和预算管理数据,项目管理中间的客户漏斗,项目漏斗,我们重新进行梳理,现在已经全部建成。

我们在一体化营销平台打造方面,给市县也提供了很多资源。在省级的平台打造,像以色列创新之旅,就是为全省青少年提供一个到海外游学的机会,同时也是搭建一个全省科技发明的评比平台。像我们做的百校论坛,主要就针对所有的小学校,让他们了解全球小学发展趋势,北上广深名小学的一些管理模式等等。

第四就是产品线的建设。过去我们只有教材教辅,这几年实际上在教育内部已经基本形成了五个产业板块,每个板块我们也分了产品线。目前整个产品线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

教育模式的改革和人才梯队建设

过去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实际上都是服务教育,但对教育的理解并不一定很贴切,所以我们现在从服务教育到兴办教育。兴办教育是我们开辟第二战场,是皖新教育的二次创业,我们认为这是皖新教育的诺曼底登陆。

这里面有两条线,海外合作方面,我们有跟莱普敦公学和加州艺术学院的合作,跟GUS合作主要是在海外留学、海外招生、留学招生这块。在安徽本土,我们已经办了幼儿园三所,初中一所,高中三所,这是我们兴办教育的一些推进。

在所有管理的推进和业务的推进方面,实际上过去我们有一个很大的困惑。

在2012年的时候,皖新传媒整个教育服务板块平均年龄偏大。对于如何形成人员梯队,如何在新的业务方面形成有战斗力的团队,我们做了两个方面的尝试。这实际上是曹总提出来的,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

我们在传统队伍的管理和传统业务方面强调几点。第一个,绩效的全覆盖,第二个,永远推进结果思维。最近教育服务总公司完成了全员述职,大家会看到,围绕这个目标,围绕结果,基本上这个观念是非常成熟,同时我们还对传统业务队伍进行了持续的培训。

对于新人新办法,我们启动了管培生计划和青年员工成长计划,也就是后续人员梯队的建设。从2015年开始,通过这些计划进入教育板块的已经超过了三百人。

另外,我们在集团的统一部署下,建成了一支教育服务专业队伍。2015年开始累计引进超过三百名85后员工,其中90%以上都有本科学历。第二,我们提供了FAB和顾问式营销培训,高端企业人才的训练,青年员工的培养,这也是在集团人力资源部配合下,一起做了很多培训。第三方面,今年开始,我们全员融入教育,主要是三进行动,即进校进班进课堂,必须要了解服务对象,以及线下线上教学的模式。

嘉宾传媒创始人吴婷在皖新传媒访学

鼓励内部创业,保持团队活力

最后一个,就是依托集团的小微创业。

我们教育板块现在有四个创业团队,目前发展比较快。

第一个,研学教育,由我们过去的市场营销中心总监带队创业,现在已经成为安徽十大旅游品牌。到今年为止,两年累计销售收入已经超过六千万。

第二个,沃屹科技,做智能教学仪器,在教育板块切入了智能设备的研发。现在目前已经获得专利是6个,软件的著作权也超过6个。

第三个,皖新书院,纯90后的团队,现在有十几人,在合肥做素质教育进校园和文化素养课程包装。到目前为止已经服务了合肥七十多个学校,今年随着拓展,整体进入合肥一中、八中、四十二中、四十五中、五十五中等等名校。

最后一个,就是皖新师培。做教师培训。

几年来的持续变革取得的成果非常明显。在2012年的时候,整个教育板块的收入大概在二十五多个亿,我们今年预计是超过50亿,利润突破六个亿,也就是五年时间收入翻番,利润大概增长70%以上,这是在集团战略指引下获得的业绩。

收入的结构变化方面,2012年教材教辅收入占比超过95%,今年这部分收入已经下降到三分之二以下,也就是说,我们在规模翻番的情况下,新型业务占比首度接近了三分之一。

我们最后形成了一个业务体系。到现在一共是3000名教育服务专员,105个区域教育服务中心,16个市教育服务公司,当然总公司是隶属于皖新传媒。

再看一下最近5年我们在人才方面的变化。2014年到2016年,我们整个教育版块平均的年龄降低了5.8岁。目前本科员工的占比提升超过9%。2015年以来,我们引进了超过300名85后新员工,而且启动了新员工淘汰机制,目前淘汰率大概在8%,超过25人。教育服务总公司核心业务管理层一共有10个部门、14个管理岗位,其中有9个现在都是85后担纲。

以上是皖新教育在整个集团大的战略推进下做的一些工作。曹总有一句话,到目前为止,我们作为一个传统的企业,始终没有摆脱生存危机。所以我想用描述中国改革的一句话来结束,对于皖新教育来讲,变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永远在路上。谢谢各位。

嘉宾派帮主们在皖新传媒合影

* 版权声明:本文系我有嘉宾原创,转载请务必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举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