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一边瞎忙一边喊累,不如用这五个步骤解救自己

与其一边瞎忙一边喊累,不如用这五个步骤解救自己
2017年09月18日 18:40 我有嘉宾

这是我有嘉宾发布的第553篇文章

2505字 | 阅读4分钟

要让我们的生活高效,就必须保证事事顺利完成——即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实现我们所追求的结果,获得我们所渴望的体验。而做出正确的选择,保证说到做到,始终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在现实生活中,视角与有力的掌控如影随形——如果你认为理性的「掌控」指的是终极的平衡与和谐。如果你做到了在一切微妙的层面充分捕捉所有引起你关注的事务,并做到了定期明确意义和回顾每个层面的内容,那么,不管你在生活中和工作中选择做什么,都能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限。

捕捉

捕捉是实现掌控的第一个阶段,它让人产生一种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感觉。它的基本原则是搞清楚眼前的实际状况,把可能与你关注的事情有关的所有信息收集起来。

这个过程是把引起一个人、一群人注意的事项或者一种局面的异常状况分离出来。它暂不考虑应把这些注意事项搁在哪里,这是后面要解决的问题;而是确认困扰你或者不对劲的地方。这一步的效果立竿见影,有些还相当深刻。

当你觉得有点儿心神不宁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搞清楚什么让你不安。如果你思绪混乱,那么,必须搞清楚让你心情平静不下来的所有可能的原因。

换句话说,一有心事,就把它白纸黑字地写下来或者记录下来。你可以把它潦草地写在纸上,打印出来,可以写在白板上,也可以对着录音机说出来(这个方法有个缺点,除非你回放录音或者将它誊写在纸上,否则它还是留在你的潜意识中)。你可以把它添加到清单上,也可以单独写在一张纸上,放进工作篮。用什么方式把它抓出来并不重要,只要把它从脑子里移出来,转化成随时可以追踪查看的形式即可。

明确意义

在生活和工作中成为佼佼者的第二步,即明确意义。在明确意义阶段,你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引起你关注的事,不必再无谓地消耗精力。自觉地运用高效的思考方法来集中精力,实现愿望,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这种行为模式也是可以培养、形成习惯,并最终达成驾轻就熟的境界的。

明确意义是掌控的第二步,它的主要内容是清空工作篮,包括语音信箱、电子邮件、便条以及你捕捉和收集到的其他材料。如果你想达到所谓「出神入化的境界」,也就是让工作篮时刻处在清零状态,就必须精通明确意义这个步骤。

我们接受现状、收集了关于现状的信息(捕捉)以后,就创建了自己跟它的关系。我们能够接受自己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受,才能够自由地超脱于它;但是,要承认和接受我们的体验和感受,首先必须明确我们跟它的关系。

要想把工作当游戏、把生活当事业,我们必须用这个思考过程来处理所捕捉和收集到的信息,归置散漫的念头和想法,调整我们看待问题、项目或局面的视角。有的信息和想法实用性相对较强,有的还需斟酌,还有的根本没用。只要你把这个明确意义的步骤真正融会贯通在生活和工作中,你就会发现,各种效果显著的工具你都可以娴熟地运用。

组织整理

当今时代,引起我们注意的事务可谓瞬息万变,一日千里,其意义也模糊不清,我们越来越需要有一个「大脑延伸物」来减缓心理压力,以便让我们能投入更有价值的工作中去。要想实现大脑的延伸,就必须理解、设定、利用更为强大的组织结构,而不是单纯依靠大脑功能。

我们的社会长期开展的关于「条理化」的讨论,似乎有一种把这个话题神秘化乃至加剧这种神秘化的倾向,反而妨碍了讨论产生时效性。

如果把缺乏掌控的解决办法简化为「条理化」这一条,非但没有击中要害,反而可能南辕北辙,造成更大的压力。如果你还没有抓住问题,就想解决它,只会举步维艰。如果你还没想清楚每样东西的意义,就想把它们归类,也违背了大脑的运转规律。如果你分清了轻重主次,理清了头绪,却没有考虑到引起你关注的事件的情境,那么执行起来也会寸步难行。

「有条理」是有明确定义的。有组织、有条理意味着事务各就各位,与它们在你心目中的意义相吻合。如果参考资料没放在专属参考资料的位置,就是缺乏条理。如果垃圾散落在垃圾桶外面,就是缺乏条理。这里不评价对错,只描述事实。如果你想以最高的效率、最少的精力管理诸多事务,那么,对你有意义的所有事务都应该各就各位。

深思

把一切事务赶出大脑,并没有解除你妥善处置它们的责任。人们常常兴冲冲地列出各类清单,设定了提示系统,然后就泄了劲,做不到像承诺的那样经常追踪和关注它们。

「深思」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一是更新内容;二是提供可靠的视角。虽然两者概念不同,却几乎总是同时进行、缺一不可。在一定程度上,你在工作生活的一切相关方面列出的所有清单,都遵循同样的道理。要想保持自主性,必须经常回顾你纳入系统的资料,以便及时更新,补充新内容。

实事求是地深入思考,把思考的结果用便于查询的格式保存好,有利于你在必要时尽可能高效地通盘考虑全部事务,开展细致的思考。只有当你明白自己做了什么,没做什么,才会对没做的事情心安理得。除非你不断反刍,左右权衡,否则,你根本无从知道自己漏掉了什么事情。大脑本身处理事务的能力十分差劲,因为你的活力分布在多个级别和多个层面,庞杂繁复,它应付不了。大脑擅长的是记住提示信息,把它们理顺,用它们来持久激发创意思维。

参与

许多人在自己生活工作的多个层面,迟迟不能做出具体行动的决定。即便他们思考得足够深入,也常常不知道该采取哪些具体的相关行动,来真正兑现对自己的承诺。这里要牢记一个重要的概念:所谓自主掌控,究其根本是指你对具体资源的分配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你现在要采取什么行动,以及你对要采取的行动是否满意。

用捕捉、明确意义、组织整理和总结回顾来获得掌控,就是为了帮助你清空内心的纷扰,在有限的具体选项的范围内确保明智而理性的视角。事实上,你一次只能做一件事,而且要全神贯注。结果或标准其实是不能执行的,你只能用实际行动来实现它们。

行动由预期结果决定和过滤,结果由行动实现。但是,因为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主要用可能的行动清单来获得掌控、摆正视角,把行动具体化似乎就成了一个让人精神振奋、踏实办事的情境。在执行具体行动时明确蓝图,比先有蓝图、再明确具体行动要容易些。

行动是关键。只要行动起来,哪怕这个行动「不正确」或者不是最好的办法,也比犹豫不决地悬在那里能让你产生更强的掌控感。行动是高效的最佳状态,有时候,把节奏放慢,退到内省反思的状态也很有必要。其实这不是放慢节奏,只是舒缓身体和神经,让大脑继续保持高度活跃。

摘自《搞定》

作者 / 戴维·艾伦(美)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