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泡沫持续发酵,房价为何如此难以遏制?

房价泡沫持续发酵,房价为何如此难以遏制?
2016年10月27日 11:35 格物知本

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9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8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数据显示,8月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有64个,较7月多出13个。

与7月相比,8月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变动中,最高增幅为5.6%,最大跌幅为0.3%。在7月份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增幅为4.6%,最大跌幅为1.1%。

从这个数据可以明显的看出来,房价的涨幅还是在扩大,而跌幅却在缩小。而且相关数据统计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有57个,比7月多出6个,房价的增幅也在扩大。房价的泡沫这么严重,却还是在飙升。究竟是什么支撑着中国房地产经济泡沫?为何房价出台相关的政策那么多,却压不住上涨的趋势?

大家可以预想一下,十年前的房价和当时的薪酬:

现在的房价跟十年前比较上升了一倍,深证房价更是上涨了505%。房价逐步上升,能够全款买房的购房者越来越少,背上房奴包袱的购房者越来越多。房价为啥涨这样?

1、购房者工资收入

客观来说,目前国人工资收入涨幅很大看,这对房价的走势起决定性的作用。

①居民可支配收入:国家统计局统计过相关数据,在2003年到2013年十年期间,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8472.2元上涨到了26955.1元,涨幅超过两倍。除此之外,农民家庭人均收入也上涨了2.4倍;

②人均工资水平来: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显示,2005年到2014年,中国城镇单位就业平均工资从18200元涨到56360元涨,幅近两倍。

而从2004年到2014年中国商品房房价上涨2.125倍,与城镇家庭工资收入上涨幅度相差确实不多。但工资上涨显然是占小头,工资怎么能跟房价相比呢?说直白一点,同样的涨幅肯定是不公平。

2、城市人口增多:

数据方面我就不具体去说了,大家看可以现在农村迁往城市

3、政策预期各级政府对房地产的态度向来暧昧:

地方政府希望房价越高越好;中央政府则左右为难。2015年中央态度开转转变,一是因为“稳增长”压力,房地产被认为是短期被“稳增长”的神器;二是因为房地产库存挤压严重,引发房地产崩盘忧虑。因此,中央在2015年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中明确提出“去库存”,而早就想刺激房地产的地方政府如获至宝,以此为尚方宝剑,大肆刺激楼市,把“去库存”的好经给念歪了。

2016年6月国新办第二次就中国债务问题举行吹风会时明确提出:政府和居民部门可适度加杠杆,帮助企业降低杠杆率。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2016年7月曾表示:“个人所得税可抵扣房贷已明确,至于进展,要看个税改革的时间,中央要求的时间是1年左右,但今年可能赶不上了。可以确定的是,这种方案会在全国推广。”如此明确的政策信号,吹响了房价再度上攻的集结号。

发现楼市泡沫已经忍无可忍,各地就出台了针对楼市的调控政策;10月12日,央行召集17家银行开会出手调控楼市;10月14日,住建部再出重拳规范房企经营净化市场;10月19日到央行召集25家银行开会,以及周末(10月22日)银监会出手,对房地产信贷问题全面、系统表态,意味着调控上升到了国家层面。

在这轮调控中,各地都瞄准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而北京的大多数银行已经开始执行“9·30新政”。

根据北京的“9·30新政”,首套普通住宅首付比例由30%上调至35%,非普通住宅首付比例由30%调整至40%;二套普通住宅首付比例仍为50%,非普通住宅首付由50%上调到70%。与此同时,新政改为“认房不认贷”,只要个人名下有房,无论是否有房贷,再购置新房时均被算为二套房。

目前,不少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仍处于“等通知”的状态。一家国有银行某支行的员工甚至直言,在“等通知”的状态下,支行已经暂停了新增住房贷款的业务。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回顾过去十几年的房地产市场波动历史,与货币政策变动基本吻合,一旦信贷政策收紧,房地产市场就将快速降温。所以笔者认为,持续发酵的房价已经到达顶峰,现在政策收紧,房价大跌是必然,只是短时间内难以看到效果,想要房产降价需要点时间,耐心等待即可!

笔者:柯南理财(kenanlicai)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