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房价泡沫和实体经济走向夕阳,该怎么做?

面对房价泡沫和实体经济走向夕阳,该怎么做?
2016年11月03日 19:38 利市

近几年房价出现泡沫,实体经济走向夕阳,国家经济出现危机面对这一切该怎么改变现有局面?

近几日,相关的头条新闻全是关于美国总体竞选或者是韩国朴槿惠爆出的闺蜜事件,感觉别人是在走上一条灰暗的道路,看得多了就会出现迷茫,总感觉国内一切都好,那么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我们该反省下自己了,我们的基本接近垮掉状态的实体经济,和完全靠楼市苦苦支撑的经济总量而造成的房产泡沫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被广大房地产商反复提及的一个词,应该就是“去库存”。房地产只是中国去库存压力的一个缩影,过去十年的支柱产业都背着库存的包袱,其中相当一部分产业甚至还没有开始去库存,大量未销售、未使用的产品堆积如山,不仅浪费了大量劳动力输出,还拖慢了经济增长的脚步,拉低了GDP增长。

什么是库存变化

简单来说,库存变化=新增产量(供给)-市场销量(需求),当需求不变或下行时,如果不缩减产能,库存就会加速增加。

中国这几年之所以库存还没有去化,核心原因就是需求萎缩的情况下产能还没有缩减,甚至有一部分还在扩张。

早些年可能是因为企业还抱有幻想,以为失踪的需求会逐步回来,后来是因为2010年、2012年的两轮政策刺激,需求端的确出现了短期抬头迹象,产能也随之再度扩张。但当需求重新被打回原形的时候,更多的产能和更少的需求一起把库存推向了天际。

为什么需求一直这么差,产能还一直去不掉呢?这就是现实和假设的不同,鲜肉国可以随意的清理过剩产能,但现实中不可能如此随意,尤其是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之下。

打个比方,假如把宝钢集团(中国最大钢铁企业)关了,先是数万员工不同意,政府不会同意,毕竟算是当地第一纳税大户,很多局外人也不同意,毕竟好多亲戚朋友身在其中,关系人脉错综复杂。

实体经济几经接近崩溃的边缘,在这风口浪尖上,房价却是呈垂直攀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的局面,笔者总结了一些原因。

比如说,某企业家拥有1000多名工人的企业,一年到头辛苦打拼,利润也不超过100万,而这位老板的夫人在上海买10套房子,8年后轻轻松松地坐收3000万的利润。

在这样的格局下,谁愿意辛辛苦苦去做实业,而将暴利留给别人呢?资本存在的意义就是资本积累,换而言之总是以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的。结果,大量资本从各个行业转入房地产业,无论它本身是来自于服装业、家电业还是其他任何行业,那都不重要。其中这也并非什么爆炸性新闻,连做电脑的都去开发房地产了。至于那些资金有限的中小企业则加入到炒房团的行列,比如温州那位老板的夫人就是典例。

此外,大量主业是各种实体经济的老板,名义上在做实业,其实不过是学习了一些地方政府的“先进经验”,将现有的企业视为融资平台,主要的资金都投入到房地产炒作当中去了,比如以建厂的名义来圈地、炒房。结果,国内大量原本用于实体经济投资的资金,其投机性越来越强,房地产泡沫化的程度也越来越严重,这导致中国宏观经济泡沫化的程度随之也日趋严重,对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冲击,甚至危及到国家与社会的稳定性。

目前国内经济已经非常严峻,实体经济崩溃,房价虚高,人民币贬值,众多需要其解决的问题,所以不要被现在这些事情所迷惑,解决自身问题,才是发展经济提高国民收入的重中之重。

因此,中国的实体经济要想走出寒冬,必须要遏制房地产投机。只要房地产的利润仍然远高于其他行业,就越给资本创造了巨大的投机空间,资金回流实体经济的可能性就会越小,中国经济就无法走出寒冬,更谈不上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了。换而言之,房产泡沫一日不灭,中国经济一日走不出低增长乃至于衰退之陷阱。至于民族崛起与国家富强只会变成梦中月水中花的黄粱一梦而已。长痛不如短痛,少数人的痛苦好过多数人的痛苦,该怎样选择未来之路,任何理性的读者心中都会有一本帐

文/夏凝谈金微信:872467521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