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99%文旅项目的产品和运营或许还有一大截路要走

国内99%文旅项目的产品和运营或许还有一大截路要走
2017年11月30日 00:50 旅游商业观察

 “景区年亏损XX万”、“主题乐园烂尾了XX个”、“旅游演艺一年关XX台”,在当下,即使以这样耸人听闻的数据作为标题,或许在业内也算不上新鲜的热点。随着各路资本全面介入文旅领域、分食旅游消费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红利,旅游项目的新一轮建设高潮似乎再达顶峰。

然而,又一波高投资、新模式项目落地的同时,我们似乎也应当把焦点对准在文旅产品商业模型的构建、后期经营回报上。在依靠土地运作、赚快钱越来越不容易的时期,如何打磨旅游产品和运营,以获得稳定可期的现金流,和目的地品牌长久的发展,对政府和企业都是考验。

从资源利用到产品打磨的转变

10月26-30日,由中国旅游协会、浙江省旅游局、丽水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7首届中国休闲度假大会”顺利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业界精英、学者以及投资商和目的地代表等齐聚浙江省丽水市,共同探讨休闲度假时代来临下,政府和旅游企业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各方都认同的一个观点是,消费者旅游模式的转变、休闲度假诉求的提升,对于没有核心吸引物、但保留有良好自然资源的目的地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甚至是弯道超车的机会。然而对目的地来说,难点在于,如何连点成面、推动全域旅游,留下客人?又如何丰富业态、升级产品,提振旅游消费?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休闲度假时代的到来,赋予了景观资源禀赋一般的目的地以发展机遇,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机会并不是均衡的。在缺乏核心吸引物、大IP的情况下,目的地如何保持对于客源地足够的吸引力?篮子里要装什么样的业态?成为管理者们首要考虑的问题。

丽水市市长朱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绿水青山”是丽水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现实优势,利用休闲度假旅游为更多人群提供一种消费模式,同时带动产业发展,在近年来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丽水今年第三季度的GDP增速为6.8%。

然而,对于丽水来说,目前短板在于,旅游投资(投资量大、回报周期长)的瓶颈以及旅游消费(旅游产品、旅游商品匮乏)。实际上,这也是绝大多数目的地都十分头疼的问题。

就此问题的症结,不少嘉宾认为,解决根本是回归商业本质,夯实产品、塑造精品。中信产业基金董事总经理胡腾鹤也表示,地方政府选择投资商时,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通过切实的团队、合适的规模,打造有趣的旅游精品,才是长久之道。

而这也是各方政府积极引进各类精品IP、甚至IP集群的考虑。并且,从各地争相引进网红民宿、主题公园甚至知名音乐节等动作中即可窥见,目的地的IP之争已经愈演愈烈。

有业者告诉TBO(旅游商业观察),由于看重知名IP的引流能力,地方政府会有任务地、组团出去招商引资,一般都会给予这类产品以大幅度优惠。但一个残酷的现实是,由于旅游产品的建设周期、项目辐射(一个片区通常一个项目足够),“IP”已经明显不够用了。

做叫好又卖座的赚钱产品

不过,聚焦到市场上已经呈现的各类住宿、餐饮、游乐等“IP”,其究竟能否满足消费者期待,其品牌辐射能力是否足以反哺目的地的发展,还有待考察。毕竟,“为了一张床赴一座城”也需要考虑时间成本、综合性价比。

众所周知,国内目的地已经置于全球化的竞争之中,不少的业者能力进化速度还赶不上游客成长的速度,需求端对供给端提出的挑战已经远大于任何时候。

也因此,乌镇、古北水镇常常被作为经典案例,在各类行业论坛中讨论。实际上,正如会议中国家旅游局原副局长杜一力女士所述,“乌镇是不断成长、完善的”,陈向宏在公开场合曾细致剖析过乌镇的“观光小镇-度假小镇-文化小镇”的进化之路,其始终在对于消费者的前瞻性把脉中成长。

“力挺实体经济,靠做产品立市不再存有质疑。”杜一力抛下了这个判断,其后,她还进一步表示,度假产品一定是开发和管理技术的升级,是服务的升级。言外之意,产品背后的商业架构、盈利能力、团队支撑十分重要。

而根据胡腾鹤的看法,尽管国内旅游投资很热,但真正可持续复制、可持续盈利的模型很少。但乌镇,可以说是全球最好的度假商业模型的代表。

“我们将乌镇的EBITDA利润率和净利润率,和全球顶级的度假企业进行比较,应该说乌镇是明显高于他们的。” 胡腾鹤表示。

外在的产品之后,更值得业内参考的似乎是其运营管理模式,陈向宏在大会演讲中也进行了经验的分享——“要形成经营闭环:有完整的产品模式、有完整的经营模式、有完整的管理模式,不能建立一开始只叫好不叫座、不赚钱的景区。”

在陈向宏看来,尤其是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司打造出的旅游产品,较少把投入、产出放上议事日程,因此往往造成一阵风过后难以为继的经营。

经验、人才缺口大,精细管理路漫漫

实际上,目的地旅游产品的运作,或许可以从主题公园、酒店的经营管理上得到启示,后两者在行业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理论与实操经验,比如可行性研究、渠道营销、收益管理等,管理人员也相对有着更科学化、实质性的培训。

在TBO近期报道的2017年酒店评论高峰论坛中,发布的酒店人力资源调查明确体现,总经理财务出身的占比提升。在房地产步入拐点之时,这显然符合行业收益管理优化的大势。而伴随着越来越多景区开始自负盈亏、经营水平逐步被提上日程,这样的能力也同样重要。

胡腾鹤举了个例子,由黎志2006年开始打造的湖北某景区,尽管从零起步,但在2010年开业后做到了湖北旅游目的地的前几名。然而,在将项目转给当地旅投公司之后,报表却显示在去年亏损了5000多万。“好资源、由顶级团队打造的好产品,但由于后期运营和理念的问题,变为亏损。”

陈向宏及其团队显然深谙景区赚钱之道。陈向宏曾在公开演讲中表示,景区内产品都是挑最好的,但要求商家把平均毛利率降下去,甚至表示,乌镇景区餐饮从来不赚钱。

“为什么?不能整个景区里面都在赚钱。我们是以住宿和门票赚钱的,大家都吃到一顿便宜的饭,就忘了晚上要住的房间贵了。”

根据陈向宏的盈利模型,他将景区内所有的商业划分为两类:赚钱的和不赚钱的。不赚钱主要为营造氛围类业态,比如卖鸡毛掸、鹅毛扇的店铺。这些店铺甚至是贴钱运营的。

“体验是个系统,不能苛求每项体验都会带来企业盈利。”陈向宏总结到。

不过,想要扭转大部分旅游产品难赚钱的形势,或许还有较长的路要走,比如有业者向TBO反映,很多景区管理缺乏对口人才、景区经营人员市场化经验不足、景区体制灵活性差等等。在下一步,修炼内功、精细化管理、逐步提升产品盈利能力或许是许多从业人员要做的。

本文作者:TBO谢晓青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