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电器快速举牌海立,董明珠的图谋到底是什么?

格力电器快速举牌海立,董明珠的图谋到底是什么?
2017年09月26日 14:30 网筹财经

【2017-09-25】证券时报:格力电器(000651)角色反转扮演举牌方,交易所追问各路资金底细

 从举牌对象到主动出击,日前格力电器上演了一出资本角色转换戏码,也引发了交易所关注。另外,金路集团实控人增持、斯太尔收购等事项上,资金合规性也被监管机构追问。

 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统计,上周(9月18日至22日),除去股价异动类,两市披露共计19封问询函,环比小幅增加。此外,莲花健康、杭州银行、勤上光电等约10家上市公司收到监管函以及遭通报批评等。

 作为压缩机供应商,海立股份成为格力电器举牌对象,8月29日至9月19日格力电器合计买入海立股份5.00%,成为前五大流通股东。按照成交均价推算,本轮格力电器增持成本约为5.67亿元。9月25日海立股份将复牌。

 对此,交易所关注增持资金来源,并要求以列表方式分别列明自有资金、银行借款、资管计划等资金来源的数额。两方上市公司回应,本次购买股票的资金来源均为格力电器自有资金。2017年半年报显示,格力电器货币资金高达1053亿元,在总资产占比超过一半;被举牌的海立股份同期货币资金也将近9亿元。

 从时点来看,格力电器启动举牌之际,正值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上海电气转让控股权告吹。格力电器披露举牌目的是整合产业链。对此,交易所询问双方,购买公司股票是否与获取公司控制权有关,以及未来增减持计划。

 上市公司回应,由于海立股份股价、控股股东股权转让计划等不确定因素的存在,目前格力电器没有获取控制权计划,未来1年内,如果海立股份控股股东有新的股权转让计划,格力电器承诺参与,另外已增持股票1年不减持。

 问询函回复显示,举牌前格力电器与海立股份控股股东也有过接触:8月14日,海立股份公告控股股东拟协议转让所持股份时,格力就表达过参与意向,但后续持股安排和公司生产经营没有协商。海立股份转让终止后,双方便没有继续接触。格力电器表示已经将本次举牌的内幕信息知情人名单提交给交易所,不过并未对外披露。

 除了举牌,大股东历史增持的资金安排和披露的合规性也被高度关注。

去年前年,关于门口野蛮人的战争才刚刚谢幕,姚老板领军的宝能系以万夫不当之勇挑战万科、南玻A、格力等知名企业,甚至在南玻A取得了让人难以想象的胜利 ,虽然这种行为让业界不耻,但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宝能完成了对于中国企业的一次资本市场再教育,告诉了中国企业原来想进军某个产业不一定要自己苦心经营去做,只要能够有足够的资本,收购一家企业就可以了。这不,在姚老板的硝烟刚刚过去的时候,格力也出动了,格力电器开始举牌海立,这到底又是怎么回事?我们来好好的分析一下。

一、属于董明珠的野蛮人战争

原先我们一提到野蛮人入侵,想到的往往是宝能集团的姚老板,或者万科的王石、郁亮,但是这次野蛮人入侵的主角却换人了,是格力的董明珠,并且董明珠这次不再是防守方,而是明显的进攻方,这个让所有人都有些困惑了,一直在众人面前呈现出铁娘子形象的董明珠到底想要干什么?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事件的全过程,9月20日晚间,海立股份公告称,格力电器在8月29日-9月19日合计买入公司4331.5万股股票,首次达到5%举牌线。而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自2017年8月29日至9月19日,总耗资超5亿元资金,通过证券交易所集合竞价方式增持海立股份4331.56万股,占海立股份总股本的5%,在未来12个月内不排除进一步增持的可能性。与此同时,格力电器表示:将根据证券市场情况,决定何时增持海立股份及具体增持比例。9月21日,格力电器内部人士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不排除有继续增持海立股份的可能,但具体请关注公告”。

格力电器大股东是珠海格力集团,2017年半年报显示,其持股10.96亿股,持股比例18.22%。而珠海格力集团由广东省珠海市国资委100%持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紧随其后,连夜发来问询函,要求格力电器补充说明:是否会进一步谋求海立股份控制权,是否有明确的后续增持安排,以及举牌资金来源。

这一切似乎都是似曾相识,当年宝能也是用几乎同样的玩法举牌万科的,从而掀起了万科争夺战的序幕,这次同样的配方,不一样的味道,只是这场野蛮人战争似乎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格力到底想要干什么呢?

二、董明珠的阳谋到底是什么?

说到格力电器,基本上没有能够忽略一代女强人:董明珠。董明珠从一个普通的销售人员出身,一步步发展成为格力电器的董事长,其伴随格力成长的路程甚至可以写一部可歌可泣的奋斗史。不过今天我们不讨论董明珠是如何成功的,我们主要来分析一下,格力到底想要干什么?

我们仔细分析海立股份的公开市场报告,海立股份是一家以研发、生产和销售空调压缩机为其主营业务的公司,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全封闭是制冷压缩电机供应商,海立股份主要经营冰箱、空调这些家用电器的压缩机。到2010年底的时候,海立已累计申请国内专利391 项,累计获得国内授权专利254项。2010年-2013年,其净利润分别为1.44亿元、1.64亿元和1.48亿元,随后两年,其业绩有所下滑,但2016年有所回升,净利润达1.76亿元。2017年上半年,由于国内空调业的旺产旺销,其业绩回暖,营收52.88亿元,同比增长40.46%,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增长214.37%。可以说,这是一家经营状况较好,技术实力较强的中游制造业企业,而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半年报显示,海立股份拓展了新能源车用压缩机业务,其以持股75%的上海海立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业务探索平台。尽管海立股份的“新能源车用压缩机发展未达预期”,但是今年1-6月实现销售2.37万台,同比增长8%,对应营业收入6692万元,营业利润1119万元,净利润838万元。海立股份可实现每年2000万台的产能,占有全球1/7的市场份额。

从这些公开市场的数据能够看到,董明珠布局海立股份基本上不必称之为密谋,这是一场纯粹的阳谋,董明珠的所图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

一是大力抢占市场话语权。众所周知,格力电器是中国空调产业的翘楚,董明珠这么多年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就是掌握核心科技,那么空调产业的核心科技到底是什么呢?相当于电脑CPU的地位的就是空调的压缩机,虽然格力旗下的全资子公司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已经具备了年生产千万台压缩机的产能,但是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格力空调的月均产量已经突破了300万台,这样计算一下的格力空调的年产量将超过3000万台,相比于自己只能够生产1000万台压缩机的子公司,格力仍然需要向外界大量采购空调压缩机。再加上最近几年,美的、海尔等空调巨头在空调领域的激烈竞争,导致了压缩机成为了产业的稀缺资源,甚至可以说,谁掌握压缩机的生产,谁就拥有了产业的话语权,压缩机正在成为制约空调产业发展的核心。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格力抢占压缩机生产厂商,为的是得到产业的制高点,只要拿下了压缩机,就能够在产业竞争中真正实现立于不败之地的目的,取得更大的市场话语权,因此,收购位居产业龙头的海立就成为了格力较好的选择。

二是实现对于上下游产业链的全面整合。众所周知,在产业竞争中,只有实现了产业上下游的通吃才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但是空调产业却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在这个已经沦为红海的市场之中,企业的利润已经呈现出越来越薄的趋势,甚至在2015年的财报中,格力电器出现了同比下降11.5%的20年来第一次下滑,虽然2016年的财报23.05%的利润增长,但是比起前几年高达40%多的增长率水平已经差距巨大,这个时候想要进一步实现主营业务的利润增值,最好的办法就是压低产业的成本,那么通过控股实现对于主要原材料供应商的控制无疑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并且通过产业的整合,实现全产业链条的盈利通吃,这个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三是董明珠自己的造车梦。去年格力董事会否决了董明珠控制珠海银隆的提案曾经让董明珠十分受挫,后来董明珠以一人之力拉动王健林、刘强东等企业大佬出资三十多亿控制珠海银隆表明了董明珠对于造新能源汽车的决心,然而一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银隆汽车却还没有正式面市,这个时候海立又是新能源汽车压缩机的主要生产厂商,那么拿下海立就等于为董明珠造车又扫清了一大障碍,拿到了一大助力。

那么无论是为了抢夺空调市场的话语权,还是实现企业利润的产业链赢者通吃,甚至是为了实现董明珠的造车梦,一箭三雕,一石三鸟,拿下海立对于格力的好处难道还不够吗?格力的阳谋已经明晰,我们不妨拭目以待。(下面牛股战法视频分享,点击观看牛股策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