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背后的男人

李彦宏背后的男人
2016年09月02日 19:56 筹码

在《人工智能》系列首篇文章中,我们用五千字,描绘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图景。文中提到多家上市公司。其中,这句话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兴趣:

几乎每一个人工智能初创企业都在使用英伟达提供的GPU芯片进行神经网络训练。

OK,作为系列第二篇,我们就来聊聊英伟达(NVDA)这个在2016百度世界大会上出尽风头的GPU狂魔的发家史。在之后的文章中,再逐步介绍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方面的内容,让大家对这家公司有个全面的认知。

筹码君对英伟达的创始人黄仁勋先生,十分敬佩:

1、9岁就被送到美国,在一所与其说是寄宿学校、不如说是少年教养院里生活;
2、凭借中国孩子擅长考试的『种族天赋』加成,黄仁勋变身学霸,攻读电子专业;
3、1983年至1985年,在AMD担任设计工程师,后加入LSI Logic(一家计算机集成电路生产商),历任数职,直到公司核心产品部主任;
4、1993年,30岁的黄仁勋与SUN公司的两个工程师——克里斯和普雷艾姆共同创立英伟达,开始了『屌炸天』的行业颠覆之旅——起起落落,趟遍各种坑,还顽强地活下来,干掉对手,当上老大。

一、第一款产品就被无情碾压

1995年,英伟达经过两年打磨,推出第一款产品NV1——基于正方形成像技术,集图形处理、声卡及游戏操作杆等功能于一体,主攻当时还是主流的游戏机市场。

正如许多创业公司所遭遇的那样,刚倾尽全力推出产品,就遇上风向变化:微软推出划时代的Win95——图形芯片主流市场从游戏主机转向个人电脑,又开发出图形接口Direct3D标准,支持多边形成像技术——NV1的成像技术过时了。

风投的钱花差不多了,黄仁勋只能裁员,勉强度日。

老天眷顾,就在英伟达揭不开锅的时候,世嘉来了,给了700万美元订金,续命成功!

二、第二款产品又被队友坑了

1995年,世嘉用『土星』血拼游戏机市场,NV1很适合,于是找上门来,请英伟达开发图形芯片,也就是NV2。

然而,创业就是『万事开头难,然后中间难,最后结尾难』。世嘉已经意识到正方形成像技术的缺陷,希望NV2能采用已成主流的多边形成像技术。英伟达首席技术官普雷艾姆对此却充耳不闻、一意孤行。世嘉怒了,找别家开发,NV2夭折。

方向不对,赶紧调整;人不对,赶紧换。黄仁勋换掉首席科学家,请来大卫·科克博士,并为他组建了一个庞大的研发团队。毕竟,要是再不行,公司大概真就挂了。放手一搏赌一把。

1998年,NV3即Riva 128推出,终于让黄仁勋和英伟达扬眉吐气。

当年的行业霸主是3Dfx家的Voodoo,相信老玩家们对此一定有印象。

Voodoo基于PCI总线,系统瓶颈逐渐显露出来。NV3采用更为先进、但仍处于试验阶段的AGP接口——显示芯片与系统主内存直接相连,增加3D图形数据传输速度,同时在显存不足的情况下还可以调用系统主内存。NV3性能与Voodoo不相上下,在供货方面,黄仁勋又与台湾几家大厂结盟,因此产品推出后,迅速占领市场份额。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TNT、TNT2,打得3Dfx毫无还手之力;Geforce256率先将显卡行业带入GPU时代。

2000年12月,上市一年多的英伟达以7000万美元的现金、100万股公司股票,将3Dfx收入囊中,成为行业老大。

三、顺风顺水时,树敌太多,被围剿

PC行业有两座大山——微软和英特尔;当年的显卡行业,英伟达还有个对手叫ATI。这三家合力对抗,英伟达能有好日子过吗?

微软要进军游戏主机行业,找到了如日中天的英伟达,请他们研发XBOX的图形芯片、SoundStorm声音芯片以及主板解决方案。然而,微软留给英伟达的研发时间只有一年。期间,一个电源供应的Bug导致设计延期,以及负责显示芯片设计的制造商Flextronics发现数据库功能不足、不得不重新设计软件,XBOX在首发日期前的两个月才进入生产阶段。最终,微软被迫推迟首发,错过先机,败给索尼的PS2。

到了研发第二代产品时,微软痛定思痛,决定降低主机售价——这对游戏机来说至关重要,要求英伟达尽可能地降低价格。黄仁勋当然不答应。之后又遇上芯片生产时品控出问题,成本升高,还被迫降低芯片性能。矛盾开始激化,双方对簿公堂。微软把订单交给了ATI,让这家公司起死回生。

与微软撕逼的代价是惨痛的。DirectX 9规格确立时,微软没有与英伟达商议,导致后者误判。GeForce FX推出后,由于兼容性的问题——这原本是英伟达的优势,着色性能弱于对手Radeon 9700。不仅如此,GeForce FX还遇上了运行温度过高的问题。多次发生自燃事故后,被玩家讥笑为『战术核弹』,留下『两弹元勋黄仁勋』等著名老梗。

另一座大山英特尔也感受到来自英伟达的压力,开始扶持ATI。

围剿之下,英伟达损失惨痛,股价大跌。

黄仁勋认清形势有多严峻后,开始组织突围:

1、得罪不起微软,那就和解——2003年,黄仁勋主动找微软谈判,最终达成和解,以及再次合作;
2、丢了XBOX订单,那就拿下PS3的订单;
3、干不过英特尔,那就化敌为友——2004年11月,双方正式达成相互授权协议,交换专利与芯片授权;
4、产品不行,将性能宝座让给竞争对手了,那就抢回来——GeForce 6800系列压倒ATI的9800系列,叫好又叫座。

没趟过各种坑,就不叫创业。从1993年创立公司之后的十年间,黄仁勋遇到各种危机和挑战,都挺过来了。凭借对图形和并行计算技术的专注,英伟达不仅成就了显卡霸主的地位,还涉足深度学习等领域——之后我们再接着细谈。

关于NVDA的更多问题,请到『筹码决议』向专家提问:

  • 更多美股内容,请下载筹码APP(iOS版)!

  • 加入筹码微信交流群。加群方式:添加小编微信号choumajun,备注上您的行业、Title和投资经验等信息;

  • 投稿、广告合作及授权请电邮zhanglu@choumawu.com,或给本文章留言。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