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利好齐发!“劫”后市场将如何演绎?

四大利好齐发!“劫”后市场将如何演绎?
2017年05月27日 17:00 朝阳财富

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一周,今早醒来就看到了四大利好消息,有没有顿时觉得神清气爽?!

第一个利好消息就是证监会将规范减持;二是只有7只新股,筹资总额不超23亿元,单周核发数量、金额较此前有所减少,其中的意思也是很明显的;三是债券申购不占用资金了;四是央妈说了6月份有麻辣粉(MLF)。

与此同时,经济学家韩志国近日在微博回复网友有关与证监会主席吃饭达成的共识有哪些时,他也给与了回答:1、停止对个股与板块的打压;2、大幅减少新股发行数量。3、尽快推出大小非减持新规,这个已经启动。

清仓式减持、断崖式减持或将绝迹

有市场反应大股东清仓减持对投资者信心造成冲击。对此,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规范大股东减持行为是市场基础制度的重要部分。上市公司减持的相关规定在促进上市公司稳健经营方面法规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对此,证监会专门组织力量进行了总结评估。近期,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证监会将修改若干规定,沪深交易所也将修改相关管理规范。

5月26日,上交所表示,积极落实证监会减持监管要求,促进市场稳健运行;着重对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过桥减持”、部分股东“清仓式减持等问题,进入深入研究和准备;在证监会修订发布相关减持规定后,将随即发布减持实施细则。

证监会的这一表态,立刻在市场人士中引发了巨大的反响。

“经济学家”韩志国发文称:

毫无疑问,这是市场监管向正确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但在新的规范意见岀台前,应全面冻结大小非减持,以防止孤注一掷套现冲击市场。

私募基金经理吴国平认为:

这对市场肯定形成正面积极效应,次新股利好效果最大,因为影响最直接。具体细节还没出来,细节超预期与否决定未来对市场正面影响的力度。不管如何,这消息对规范中小创公司引导真正成长公司的价值挖掘和发展有利,对中小创,尤其次新板块的行情展开是实质性做多的导火索!

另一方面,虽然今年以来564亿的减持规模不算太大,但随着IPO发行提速,今后会有越来越庞大的限售股解禁,这成为很多股民的担心。

相关数据显示,从6月起至2018年末,还有5万亿的市值等待解禁。

新一批核发IPO减至7家,筹资总额不超23亿

证监会5月26日核发7家IPO批文,筹资总额不超23亿元,单周核发数量、金额较此前有所减少。

今年以来,证监会每周五(节假日除外)都会公布新股核发批文,单周核发IPO批文数量除了1月6日14家,2月10日及2月17日12家外,其余每周核发数量均维持在10家。年初至今,证监会已核发19批新股,筹资总额合计不超999亿元。

A股涨跌与IPO发行多寡相关性有多大呢?

对于IPO的质疑声,是随着股指的涨跌波动的,A股一片红时,埋怨IPO常态化发行的声音寥寥,但凡A股出现绿油油情形,投资者对于IPO发行的质疑声就会此起彼伏。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一直以来,每当股市大跌,证监会就会采用行政命令、关闭一级市场;一旦股市走好,证监会又会命令“重启IPO”。这样做,不仅是政府对股市涨跌的直接管制与过度干预,而且更为严重、更为糟糕的后果是:它形成了强烈的市场预期与过度依赖。

不过,对于新股发行数量的减少,吴国平基本看好,他表示,

这周末没按惯例发行10家,有人说是因为下周只有3个交易日,不过我想说了,下周还是7天吧,过去不管咋涨跌都是10家吧。至少减少了,虽然没能减半,但至少是好的开始,建议接下来保持7家速度,市场则自然解读为大利好,如果数量为每周5家的话,那就是超预期大利好!总之,一句话,减少就是好的开始!

进一步完善可转债发行方式

邓舸2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证监会将进一步完善可转债、可交换债发行方式,将现行的资金申购改为信用申购,相应的个别条款也将作出修订,并于今日起对修订内容公开征求意见。

邓舸指出,现行可转债、可交换债发行采用资金申购方式,容易产生较大规模冻结资金,对于货币市惩债券市场有一定扰动。2015年以来发行的可转债,发行期间平均冻结资金规模为发行规模的93倍,单只最大冻结资金量5400亿元。因此,本次改革将申购时预先缴款调整为确定申购数量后再行缴款。

央妈将在6月“供水”

据央行旗下金融时报报道:央行已经关注到市场对半年末资金面存在的担忧情绪,拟在6月上旬开战麻辣粉(MLF)操作,并择机启动28天逆回购操作!

在央行努力执行去杠杆的关口,货币政策已然收紧,那么为何在6月要为市场重新补充流动性呢?

这是因为,相较于前几个月,6月份有更多对流动性造成严重影响的因素:1)6月份是继4、5月之后,又一个MLF到期高峰期;2)6月份又面临到银行体系MPA大考;3)6月美联储可能加息。

美联储加息很可能带动,我国央行“顺势”跟随调整市场利率,那么如果没有增加MLF投放,就会产生流动性“加价不加量”的情况,进一步恶化市场的流动性。因而,同样为了对冲“加价不加量”的负面作用,有必要“加价又加量”。

央行除了打算用MLF工具来呵护市场,给市场以喘息之机,继续走温和去杠杆的路线以外,还特别提到会择机启动28天逆回购。

为了避免美联储加息再度引起资本外流的压力,有必要提高短期利率;为了缓解实体经济的借贷成本压力,为二季度经济增长注入活力,有必要降低中长期利率;两者结合在一起恰好就是“锁短放长”,即提高28天期逆回购的比例!

市场影响

1、对于人民币来说,增加流动性意味着必须通过更强的管控,减少流动性外溢给人民币造成的更大贬值压力。

恰好,最近我们看到商务部在《关于中美经贸关系的研究报告》主动进行人民币的预期管理;而央行又在昨天,提出调整人民币中间价的定价机制。两者应该说都是在综合考量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之后通盘做出的选择。

2、对于股市来说,6月可能是会是介入的大好时机。一来是因为流动性即将得到缓解;二来A股会再度闯关MSCI,无论成功与否,情绪上都会是产生积极作用。本次进入MSCI的概率目前超过5成,因此乐观情绪的影响会更大一些;再有,温和去杠杆回归主流,也意味着监管上会保持适度的稳健,而非疾风骤雨是式,对于市场来说也是情绪缓和的大好时候。

3、对于楼市来说,可能“远水解不了近渴”。因为目前对于进入楼市的一些资金都在谨防死守之中,不会给楼市一点喘息的余地。在定向的紧盯方案下,即使有流动性填补到市场,也很难见缝插针进入楼市。

而且,总体上,流动性的填补和市场利率的提高可能是同步的,对于楼市来说,钱进不来,成本却仍然提高,只会越来越难受!

综合自:Wind资讯、暴财经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