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M2同比增速创历史最低!央妈:未来将成为新常态

5月M2同比增速创历史最低!央妈:未来将成为新常态
2017年06月15日 17:00 朝阳财富

6月14日,央行公布的5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广义货币(M2)余额160.14万亿元,同比增长9.6%,首都跌破10%大关,再创历史新低,央行归因于金融体系降低内部杠杆,并誓言将坚持积极稳妥去杠杆的总方针不动摇。

这一结果低于市场预期,也创下了有统计数据以来新低。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M2将保持12%的增速。但近4个月M2增速持续下跌,5月更跌破10%。在金融去杠杆的过程中,同业、资管、表外业务扩张放缓,已经显现到了M2上。

低增速M2将成“新常态”

对于M2增速创新低,央行在答记者问中主要给出了两点原因:

首先,是金融体系降低内部杠杆。央行相关负责人指出,随着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落实以及监管逐步加强,金融体系主动调整业务降低内部杠杆,表现在与同业、资管、表外以及影子银行活动高度关联的商业银行股权及其他投资等科目扩张放缓,由此派生的存款及M2增速也相应下降。

其次,5月份财政性存款增加5547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3928亿元,也暂时性地下拉M2增速约0.3个百分点。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也指出,5月外汇占款仍然小幅负增长,新增信贷略高于去年同期,这两个因素对于M2增速其实起到正面作用。但M2最终增速下降,主要是同业收缩以及财政性存款起了负面作用。

温彬表示,近期金融去杠杆,同业去杠杆后,表外、同业货币创造派生作用效能下降,反映出市场对金融同业去杠杆导致的收缩估计不够。

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谢亚轩指出,除了同业、资管、表外业务扩张放缓之外,债券市场的波动也导致债券投资同比增速下行。

尽管M2增速创出历史新低,但这并不意味着央行需要为了达到目标值而调整货币政策操作。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去杠杆的深化和金融进一步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比过去低一些的M2增速可能成为新的常态。”

温彬预计,不同于5月财政存款增加拖累M2增速,6月是季末,财政存款季节性投放将补充流动性。但温彬认为,即使6月M2增速上涨,也不会涨到10%以上,金融去杠杆下,未来10%增速可能将是常态。

谢亚轩指出,M2增速下行,对固定资产投资有负面影响,拖累经济增速。不过,在社会融资结构中,占比较大的狭义信贷(M1)主要是受政策利率而非市场利率的影响;表外融资回归表内,而表内融资成本较低,因此测算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仅小幅抬升。

此外,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已经从投资转向消费,而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不在于利率和资金供给,而在于收入。收入改善,消费有望保持平稳,进而对冲经济下滑的幅度,预计下半年国内经济增速仍有可能在6.6%左右。

房贷连续3个月下降

5月金融数据显示,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1万亿元,较4月环比增加100亿,高于季节性均值与市场预期。其中,增长主要来自居民短期贷款和非金融企业短期贷款的增长。

居民中长期贷款(房贷)连续3个月下降,占总新增贷款的38.9%。从今年前5个月数据看,其占比维持在40%左右。

楼市调控政策及贷款进一步收紧,导致房贷持续下滑。而随着房贷利率普遍上浮,甚至“暂停房贷”的传闻,都预示着房产市场的进一步萎缩,而6月的房贷数据还会进一步下滑。

近期,一线城市主要商业银行个人按揭贷款利率全线上涨,银行主动压缩房贷规模。记者了解到,房贷利率确实有所上调,额度也逐渐趋紧。上海甚至个别基层行的房贷业务出现停滞。

在金融监管政策及资金面偏紧的共同作用下,房贷占比下降也在意料之中。温彬指出,在地产调控背景下,银行按揭贷款投放占比下降,使得支持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上升,信贷结构更加优化合理。

存量表外融资未大幅收缩

数据还显示,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855亿元。

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与M2的发展

天风证券宏观分析师高志刚、孙彬彬指出,社融增速不降反升,说明实体经济仍有融资需求,而新增人民币贷款1.11万亿,明显超出市场预期,居民中长期贷款继续维持4000亿元以上的单月增量,融资需求仍然较高。

具体而言,其中,当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18万亿元,同比多增2406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99亿元,同比少减425亿元;委托贷款减少278亿元,同比多减1843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812亿元,同比多增1691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245亿元,同比少减3822亿元;企业债券融资净减少2462亿元,同比多减2212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507亿元,同比减少567亿元。

温彬指出,企业债券直接融资下降明显。债券市场成本上升,不少企业纷纷放弃或延后发债,使得直接融资下降较快。对于非标而言,委托贷款继续负增长,但是信托贷款增加1812亿元。这两项加一起总体来看余额变化不大。

“5月份时金融机构尚处于银监会监管自查阶段,目前刚刚结束,所以社融表外数据显示出增量有限,但到期保持续作,存量维持了原有规模。”温彬表示。

京沪深房价连续7个月横盘

自2016年9月底全国各地楼市新政相继出台后,一线城市首当其冲,除广州外,北京、上海、深圳三大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已连续7个月环比增速维持在0.6%以下,且多处于负增长区间,近乎处于横盘状态。其中,深圳4月份环比零增长,此前已连续六个月环比负增长。

市场降温背后,是利率上行。近期多家媒体报道,一线城市相继有银行上调首套房贷款利率,二套房贷款利率也全面调升至基准利率的1.2倍。此外还有多地上调房贷利率。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目前从整个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成本来讲,已经出现了上升趋势,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印证了这一点。所以,部分商业银行基准利率上浮的现象,更多是从商业银行本身角度出发,也就是商业银行对于贷款的风险把控可能会有所强化。对于房贷这种较大的一类资产,会率先进行收紧。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也认为,过去两年,大部分银行吸收了过多的房地产抵押物,目前,房贷出现了收紧现象,贷款折扣减少,放款时间明显延长,这些房地产调控政策叠加产生的作用。购房者的资金成本持续上升,贷款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市场成交已经全面降温,降价开始出现。

中国社科院近期发布的5月《住房市场发展月度分析报告》预计,随着资金面的收紧,以及地方政府对住房投资需求特别是跨区域住房投资的联合管控,多数城市房价短期涨势将得到抑制,前期房价上涨过快、泡沫较大的城市如北京等短期仍将继续下跌。

来源:Vsat资讯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