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给投资者吃了颗定心丸?

十九大给投资者吃了颗定心丸?
2017年10月26日 21:30 朝阳财富

在社交媒体的静寂中,万众关注的重要会议胜利落幕。从大会报告到周三中午11:45缓缓揭开面纱的新一届政治局常委会构成,会议成果可谓丰富。市场无疑对会议结果感受到鼓舞,本周前三个交易日沪深300指数连续攀升,创出本年新高。

对市场人士而言,报告最被关注的,是它提出了新的主要矛盾。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对主要矛盾的定位,基本上就决定了随后的大政方针。1981 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扭转了之前对中国主要矛盾的错误判断,提出“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由此展开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政方针,36年来,从来未曾动摇,迎来中国史无前例的经济跃升。

本届会议则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判断,既是对过去36年成就的认可,又确立了未来大政方针的中心。

一方面,正是基于36年经济腾飞,中国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中国人民基本的物质需求已经得到满足,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已经够得上被称为“世界工厂”,矛盾的一方面已经升级,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中国人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美好生活层次更多、范围更广。报告随后描述的“平安中国、美丽中国、数字中国、健康中国”正是描述了美好生活的内涵。

另一方面,经过36年高速增长,结构性问题也积累了不少,矛盾的另一方面变成“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从经济层面分析,不平衡导致的结果是无法持续,不充分则指示出供给能力上的结构性短板。

对主要矛盾做出如此定位,意味着未来5年,中央政府仍将坚持发展导向,并将着力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经济政策方面而言,关注重心从速度转换为质量。如果仍旧持续以前的以巨大投资来推动的高速增长,不平衡不持续问题势必更加严重。这样,转向更加有质量、更加可持续的发展,势必意味着对“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坚持,以累积金融危险为代价的冒进策略不会被轻易尝试。这与我们之前判断的经济增速轴心可能逐步下移是一致的。

所谓“纲举目张”,中央只要坚持对主要矛盾的这一判断,以经济逻辑处理经济问题,中国经济有望继续行驶在平稳道路上。对投资者而言,适应一个增速更慢、需要发挥匠人精神的经济,仍将获得充分的投资机会。

这对投资者有何含义?

首先,宏观经济短期内波澜不惊。基于上述分析,大会之后经济政策应会维持相当的连续性,突兀变化几率不大。按照经济体自身规律演化,在短期内经济大概率维持小幅波动轨迹,没有大幅向上的动能,快速下滑的几率也不大。

债券类资产仍旧值得大力配置,尤其是我们持续看好的企业债。这一个阶段的企业盈利复苏有利于高票息环境继续,重点投资于短久期企业债的基金仍旧有望获得稳健回报。

从股市来看,上市公司盈利上升支持股市持续走好,尤其是以各个行业龙头公司为代表的蓝筹股,但由于社会风险偏好并未被激发,没有看到增量资金大规模介入股市的状况,难以期待如同2015年那样的泡沫牛市再度诞生。这种状况下市场走势大概率“上有顶下有底”,这种市场环境有利于那些受益于产业链内集中度提升的上市公司,具备深度个股挖掘能力的基金有望取得良好表现。随着行情从一九分布向三七分布转化,量化以及对冲类基金都度过了其最艰难的时期,未来业绩有望好转。

商品市场受到供应侧改革的巨大影响。在上游行业产能削减、下游基建与房地产投资刺激需求的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波幅巨大。具有深度产业链研究能力的基金、以及交易频率较短的商品类基金都有望在行情中盈利。同时,巨大的国内外价差也为从事国际商品套利类型的策略提供了发挥空间。

作者:朝阳财富首席经济学家刘海影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