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零通过”的另一面:并购重组审核“零否决”

IPO“零通过”的另一面:并购重组审核“零否决”
2017年12月06日 19:00 朝阳财富

新一届发审委上任以来,IPO通过率59.1%,上月底还出现首次“零通过”。与此形成鲜明对的是,过去两个月,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申请审核通过率为100%,无条件通过数量远高于有条件通过的数量。

自从证监会新一届发审会成立近一个月以来,IPO审核力度骤增,通过率奇低,甚至史上首次出现“零通过”。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并购重组审核出现“零否决”。

据证券日报粗略统计,过去两个月,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申请的审核通过率为100%。其中,获得无条件通过的数量为12家,远高于有条件通过的数量(8家)。

相比之下,按照国际金融报的统计数据,证监会第十七届发行审核委员会上任以来,共审核66家企业的IPO申请。其中,39家获通过,5家暂缓(博拉网络暂缓后二次上会被否),23家被否,通过率仅为59.1%。

11月29日,发审委对三家企业IPO申请进行审核,三家全部被否。这是证监会发审委历史上第一次零通过的案例。

受此影响,今年IPO申请终止审查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截至12月1日,今年终止审查企业共102家。其中,上交所32家,深交所70家(中小板17家,创业板53家)。

为何出现“冰与火”现象并存?

IPO审核与并购重组审核俨然上演了一出“冰与火”之歌。

谈及并购重组申请“零否决”,证券日报援引财富证券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赵欢表示,这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比如,由于监管趋严,使得今年上会的项目数量大幅减少;上会的项目经过监管部门的层层审核、反馈,在前期都经过了充分的准备。在这种情形之下,并购重组申请上会的项目能够顺利过会也就不足为奇了。

至于IPO通过率较低,国际金融报称,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企业通过与否归根究底是企业本身是否存在一些问题。比较常见的有:毛利率高于同行企业但缺乏合理解释、企业会计政策和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关联方和关联交易披露、是否存在同业竞争、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募投项目的合理性。上述常见问题会受到监管层的特别关注。

在并购重组审核案例中,监管层关注的重点包括募集配套资金情况、标的情况以及盈利能力。

未来监管趋势

并购重组申请“零否决”是否代表监管层对于这方面的监管持宽容立场了呢?

赵欢表示,这并不代表监管层对并购重组申请的审核放松了。

经济学家宋清辉在博客中表示,监管层发布的重组新规完善了配套监管措施,强化了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责任,加大问责力度。监管层对于并购重组尤其是产业方面的整合仍是支持的,只要符合相关规定,收购标的质地优良,依然能够过会。

IPO审核同样不会放松。新华社上月底发文称,2018年中国资本市场将加强一线监管,加速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严格为新股发行质量把关,“明年的IPO审核依然丝毫不会放松”。

证监会主席助理宣昌能在出席12月4日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时表示,严把资本市场入门关,今年10月底IPO审核未通过率包括否决约为29%,通过终止和否决一批不符合发行条件的企业,净化市场的环境。

借壳过会率有待观察

反观10月、11月两个月IPO审核情况,其过会率各为50%和66.7%,较今年前10个月75%的总体过会率有所降低。由此,投行对企业上市的另一种途径——重组上市(即借壳)的预期有所上升。前述投行人士表示:“我们对360借壳江南嘉捷这类标杆性案例的最终结果非常期待。”

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上市公司抛出借壳预案,如ST云维、通达动力、江粉磁材、银星能源、江南嘉捷等。其中,ST云维已停止实施借壳方案。不过,其终止的原因并非方案本身存在硬伤。据ST云维公告,公司了解到重组标的深装总发生了一起造成一人死亡的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导致深装总被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实施暂扣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30日的行政处罚,暂扣期间不能开展新的业务。

鉴于上述处罚时限致使公司无法在规定期限内履行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相应决策程序,且标的公司是否能在规定期限内领回《安全生产许可证》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公司决定终止与深装总的本次重组合作。

11月3日,证监会新闻发布会就江南嘉捷重组方案表示,目前已具备条件作一些积极的制度安排和引导,支持市场认可的优质境外上市中资企业参与境内市场并购重组。未来将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战略发展方向、掌握核心技术、具有一定规模的优质境外上市中资企业参与A股公司并购重组,并对其中的重组上市交易进一步严格要求。同时将继续高度关注并严厉打击并购重组中涉嫌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

综合自:华尔街见闻、上海证券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