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家”李开复:天使投资很难赚钱,炒股该怎么炒

“投资家”李开复:天使投资很难赚钱,炒股该怎么炒
2017年08月29日 21:50 投资家

李开复最近很忙,频频出现在各大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论坛峰会。他甚至认为,十年之内,会有50%的工作被取代,未来,怎样解决下岗失业和重塑人生是需要面对的问题。

投资家专栏

专栏人物:李开复,创新工场董事长。1961年,他出生于台湾,曾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他曾在苹果、SGI、微软和Google等多家IT公司担当要职,2009年9月从谷歌离职后创办创新工场。

经典案例:知乎、有妖气、小牛电动、美图、墨迹天气、暴走漫画等。

投资家说:“时间可以证明一切,我做事情一定要守诚信、光明磊落,要摸着自己的良心去追求理想,就算被别人误会了,但是我认为,只要是对的事情就会去做。”

01

很多人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做投资以来,我学到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创业者的素质很大程度是与生俱来的,不见得真是哪天才决定的。每一个人心里大概都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创业。也曾经有不少人问我,李老师,帮我分析一下,是应该创业呢,还是应该就业?我要不要出国回来再开始?我每次都不太忍心回答,因为如果你还要问的话,那就不要创业。那些真正成功概率最高的人是不需要问这些问题的。但更令人担心的问题往往是以下这几个方面:

1.把自己的需求当成共性需求。创业者常常会陷入一个挑战,就是把自己的感情和需求灌注在某种产业或方向上,认为自己的需求一定具有代表性,能够突破一些困难。这种感情流露最常见的就是父母亲,想着如何帮助更多的父母和孩子。很多创业失败的案例就发生在0-3岁孩子的父母身上。所以我建议,所有0-3岁孩子的父母如果想创业,一定先审视一下自己的需求是不是有足够的人群。有时候做一件事情要顺势而为,逆势而为对创业挑战很大。

2.把事情讲的太远、太宏伟。整个VC行业的投资其实并不是一次到位的,VC希望创业者能够描述一个阶段性的目标,然后给创业者足够的资金达到这个目标。这个目标通常是一年到一年半之内,好处就是估值可以不断成长,投资人可以不断介入,企业可以一轮一轮获得融资。这是人类过去100年经过很多智慧累计的融资方式。当然也有缺点,可能会让人更短视,只看18个月,但是目前确实没有更好的模式存在。

所以作为一个创业者,应该接受这个游戏规则,不要把什么事讲得太远、太宏伟,让投资人不知道钱进去会发生什么。如果创业者可以把业务切分成18个月一个阶段,制定阶段性目标,投资人更能接受这种符合游戏规则的企业。

3.挥金如土,言行不一。负责任的投资人会看你做的每一件事情,说的每一句话,了解你的公司文化。你跟大家说什么是空口无凭的,你把公司的价值观印在卡片上也没有什么用,你把大家抓来骂一顿说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那也是没用的,你自己的文化价值观才最重要。

创新工场刚开始的时候,员工出差、包括我个人都是住普通的酒店,不是说我不可以住好一点的酒店、坐头等舱,但这些事情可能会传递出一个信息:你拿公司的钱挥霍。大家会觉得你嘴里讲的文化是骗人的。就算我拿自己的钱挥霍,大家也认为,他不浪费公司的钱,但心里不是真正的创业者,没有打算跟我们同甘苦,共患难。作为创业者,你的习惯在公司里的影响非常重大。

所以创业者千万不要被这些多余的钱,追求你们的VC冲昏头脑,没有任何一个公司是在炒钱的时候创业成功的,达到一定阶段推广是可以的,但到这个阶段之前,你的公司一定要是非常勤俭的公司,花每一块钱都像花自己的钱一样。

除了这些基本的事情,早期我们做投资的时候还发现,中国的创始人更不愿意让出CEO一职。所以我们会尽量挑选有潜力成为CEO的创始人,而不会投资一个并不胜任但一定要做CEO的创业者,即便这个项目非常好。所谓胜任,我觉得有这样几个标准:

1.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和规划。我觉得最好是创始人要有很强的自觉,并能够承担CEO的角色——无论是一直承担,还是中间需要一个过渡期。另一种方式是搭配一位有能力的 COO,Facebook就是一个典型案例。Mark Zuckerberg没有办法掌控一切,于是将部分CEO工作分出来,由Sheryl Sandberg承担。成熟的COO能够与年轻创始人互补。

2.要让创业团队有默契和信任。说起来很简单,创新工场在早期曾经撮合过创业者,做一做才发现,他们之间价值观,彼此认知可能有巨大的差异。对于股权分配、价值观、公司未来发展方向,都会有很多的分歧。所以我们作为投资人,更喜欢投资那些,要么一个老大特别强大,他说了算,要么两三个人一起做,认识十年八年彼此信任,这些成功率都很高。

3.必须警惕墨菲定律。创业过程中,任何可能发生的问题,肯定会发生,而且会比你想象中的严重。这不是我批评创业者,因为创业是一种极致的环境,当你把人放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所有的优点和缺点都一定会爆发。就像Life of Pi一样,你把人放到海里去,不给吃,和老虎生存在一起,那么人性的优点和弱点就会发散,创业就像这样的过程。

如果你本身或合作伙伴有任何瑕疵,让你有任何担心,我保证在未来的五年,这个事情会造成问题。所以你不要抱着侥幸的心态,比如你觉得这个人有点虚荣,整天说大话,会不会以后不做事,不用问了,答案是会;或者说这个人,虽然他的商业计划做的很漂亮,但是很虚啊,以后执行力会不会欠缺,肯定会;比如对方不好相处,会不会有点冷冰冰的,会不会自私,会不会合作出问题,不用问了,一定会。

4.一定要有执行力。在一个智商120,有很棒的执行力,和一个智商170,但是执行力一般的人,我们宁愿投资智商120的这位。尤其是在创业初期,执行力往往意味着,你愿意从产品、技术、客服、运营,参与到每个环节中。比如,我们见到大部分CEO都喜欢做客服,这就是执行力的最好的见证。你有没有爱你的产品爱到你上网去回答用户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看中执行力的另外一点原因就是,很多人聪明反被聪明误。特别聪明的人往往会有很多点子,点子太多了对创业好吗?其实是不好的,如果你去参加一个大公司做他的首席战略官,点子多了好。但创业者点子多了就完蛋了,因为创业的时候,你的思维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你每天进来一个新点子,什么都做,最后什么都做不出来。创业的公司要在每一个阶段,能够专注力量去执行,达到一些里程碑,让下一步有人愿意付钱给他。所以不专注、不够有执行力的话,怎么能够有下一步投资。

02

创业只有5%的几率获得成功

在当下,创业特别重要的就是,怎么样能做成一个小垄断,然后找到一个成长的模式,让它非常有效地成为一个中垄断,成为一个大垄断。过去我们可能会认为垄断者不好,垄断者不创新,还霸占了市场,抬高价钱等等。但是其实这是对过去的世界有一种理解,可能在运营商时代、在服务器时代是这么回事的。

但是我们今天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你们可以想象,微信如果只能在武汉使用,支付宝只能在杭州使用吗,这个产品会有多困难?互联网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它是不分地地域的一个最大的网,它连接了资源提供方和资源享用方。

在这个环节里面,第一名跟第二名估值的差别不是50%,100%,可能是二十倍跟三十倍。也就是说成为垄断平台者的价值会是第二名的几十倍,甚至可能都没有第二名存在。而你作为垄断者的成功,是可以在一段时间里,为平台两端产生巨大的价值,同时,在这一段时间,也可以给自己产生最大的利益。

而且,中国的创业者成为垄断者的机会要远大于美国,我们传统企业的品牌没有那么强势,这点有很多人不见得会同意,但是事实如此。我可以举一些例子,比如说在美国,就有很多伟大的百年老店,比如说《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他们本身品牌很强大,所以今日头条可能没有那么容易打进这样的市场,传统的力量可能会强大到创新难以打破。

但在国内,没有大山挡着你的创业。你真的可以从互联网做起,打造一个新的品牌出来。国内连一个特别棒的美甲公司、特别大的理发店品牌都不太有,这些每一个可能,都是创业打造新垄断品牌的机会。

记得在多年前,有个创业者来到我们办公室,我当时认为这个人很棒,但是这个产品不行。就跟他说这个项目不靠谱,不能做,不要做。然后他说我必须要做,你不投资我找别人投资,后来他就找了另外一个投资,我们的预测是正确的,他做了半年失败了。但是我们没有想到,当他把钱用完一半发现产品不对的时候,就转型做了另外的项目,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因此错过这个机会。这个经历告诉我们,在初创的阶段,人最重要。

这也影响了我此后投资的风格,绝不是说我给了你一百万,你最好赶快还我一百万,或者两百万,业界很多很好的投资人,他们的心态其实都跟我是一样的。因为我们明白,创业者把自己最珍贵的三年到五年的时间投进去,只有5%的可能得到一个很大的成功。然后呢,其他95%可能就是全部洗牌重来。

之后又有一个创业者,我们投资了他,做了一段时间后,有人答应两倍的价钱收购他,最后谈砸,项目也没做好,变成零倍。也就是说本来这个投资我们可以赚两倍的,后来因为他自己的种种错误,造成公司一文不值。然后他把公司关了以后,就跑到我办公室来,说:李老师,我对不起你,把你的钱都赔掉了,我真是要想尽办法偿还你。然后我就跟他说,这个不要在意,为什么不要在意呢?

投资人不是投一百个公司,每个都希望都能得到两倍的回报。我们投资一百个公司,所有的回报可能是来自五个公司,这五个公司会给我们二十倍甚至两百倍的回报。这是我们早期VC所做的事情,我们的工作就是在一百个公司里,不断地push,把里面的五个能push到二十倍到两百倍的回报。这样五个公司不就把我们全部投资钱偿还了吗?如果得到200倍的回报,不就赚了十倍了吗?所以我想听的这句话是什么呢?是,李老师,我这次失败了,下次我还愿意拿你的钱。我们交了一百万的学费让他学,他这一次有5%的可能成为独角兽,那下一次或许就是10%了。

全世界最被VC追捧的一批人,就是这种我开创过一个公司,然后第二次、第三次再创业。第一,他证明了自己是不怕失败的,是下了决心愿意去做,甚至他的团队也还愿意跟随他的。第二,这是一次学习的过程,成功有成功的学习,失败有失败的学习,走过一次,第二次就好很多。

因为无论那些创业导师,加速器、孵化器、VC,包括创新工场在内,有多牛,我们没有办法用纸上谈兵的方法教创业者,他自己走过一遍是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取代的。所以我们特别喜欢追捧这样的创业者,每个VC都一样的。

这种思维反推创业者,还牵扯到什么是伟大企业的问题。传统思维是要做百年老店,可以一代代传下去,企业文化永远不变。但这种思维在高科技领域受到严重挑战。在这个领域,每一个伟大公司都有一段改变世界的时间,但此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新公司。所以,创业者能把握住公司改变世界的那一刻就好。

03

天使投资其实真的很难赚钱

其实,我现在有一件事也非常感慨,可以非常坦诚直接地说,我的高净值人群的朋友,对于资产管理和如何让自己不断地稳固自己的财产,甚至是做未来的类似于国外的family office(家庭策划),相对全球的高净值人群来说,是相当地初级的,甚至是天真。

如何管理资产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说,富不过三代,但是我们从国外的家族可以看得出来,他们不仅是三代,而且是十代,甚至是30代的都有。那么这些家族是怎么保持资产管理,让富可以过三代,甚至是30代呢?我觉得这是值得每一个高净值人群进行思考的地方。

过去在国内,无论是房地产或者是炒股,都有太多赚钱的机会,而且整个经济在崛起中,每一位地方诸侯也好、企业家也好、或者做一些连锁店的也好,都有很多机会赚钱和发财。但是今天,这些机会已经饱和了。那么中国的高净值人群,必须进入一个对接全球高净值家族式的财富管理方式。我也不是家族财富管理的专家,我可能更多的针对我了解的领域做一些分享。

我们看到今天的投资,不论百库里的高净值人群的白皮书里告诉我们说,这是按照数字说话,绝大多数的高净值人群还是按照不动产、存款、保险、金融投资,其他的呢,非常的少,艺术品,再下面的VC/PE只有20%。这是一个非常让人担心的资产配置。

那么这种传统的理财方式,还有把更多的钱注入你们公司,在今天这个面临各种挑战的经济介入新常态的前提之下,碰到各种问题,成长已经不再了。传统企业面临各种挑战、人民币在下跌、汇率在下跌,房地产风险很难评估,虽然,北上广在涨,但是整个房地产市场是否还能持续地涨多久?股市现在面临着各种挑战,我觉得每位高净值富人都应该重新思考,怎么样做这方面的配置。

高净值人群在碰到VC/PE时,第一个问题就是,多少年能能拿回来钱,第二个是,能不能保本。VC/PE的投资者不是这么思考的,VC/PE的增长不是每年10%、20%,而是40%、50%、80%,甚至更高。但是你的钱必须锁定5年,甚至在国外可以锁定12年。这种投资模式在过去不太被接受,但是现在必须得考虑,因为今天碰到各种金融问题。

那么VC/PE回报到底会有多高呢?我们也看到很多报告告诉我们说,即便是美国硅谷顶尖级的VC/PE,回报也就跟买股票差不多,那我们为什么要投VC/PE?但是这些报告非常不负责任地没有告诉我们,我们股票可以做一个基金、做一个指数,但是VC/PE绝对不是一个融资的问题。

VC/PE这个问题呢,是非常少数的人、非常厉害的人赚特别巨大的回报。其他的人基本不赚钱。那么科技的VC/PE未来的机会会很大,因为今天他每一个市场开始饱和的时候,你必须要有技术的优势,比如说Google、BAT、Facebook的优势,才能够持续地赚钱。一个公司只是去做传统方面,或者是互联网APP之类的,已经没有什么竞争优势了。

从历史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仅仅在过去的五、六年,我们如果在国内投资的一个标准的传统企业,并没有赚什么钱。但是如果在美国,哪怕是你买高科技股票回报是更高的。当然,这只是一个二级市场。如果我们看过去的二级市场能够赚多少钱呢,在阿里、腾讯、百度,京东都是有特别巨大的回报。

但是,现在我分享一个事实,就是最好的公司已经不会在上市之后再让赚取更大的回报了。比如说,一些很好的公司上市之后,你能赚取很好的回报,但是现在你看,BAT的上市一个比一个的晚,腾讯上市的比较晚,你如果买他的股票,现在甚至赚个上百倍,在阿里现在已经赚不到了,京东赚不到,在百度或许能赚到一点。

所以,如果你要赚钱,不能够去思考等着它上市之后买它的股票,因为现在资本市场运作让一个高科技性公司在上市之前就让投资人赚饱了,赚了百倍千倍。然后再让股民最后一次来套现。所以这个游戏,我们如果要来玩的话,必须在上市之前来玩,所以这个也看到百倍千倍的回报,包括最近创新工场在对美图和megvii这家对人脸识别的投资,都是在非常早期时进入,在未上市就有巨大的回报。

还有天使投资,很多人就会说,我赚了一百倍、一千倍甚至是一万倍,但是再一个问题就是,你投了多少钱?所以说,要赚钱尽可能的在一级市场就进入,别等到二级市场再进入。

国内市场当然有很多基金,但是要从国内找三个五个最牛的基金,给他们一些钱,分配一些钱,这种资产配置其实还是不够的。虽然我很愿意告诉大家国内基金是最棒的,但是说实在的,科技投资谁做的最好?还是硅谷的投资人做的最好。我认为,今天,我们进入了一个人工智能、VR/AR、机器人、再加上物联网的第四重科技创业的浪潮的时候,硅谷的表现一定是非常棒的。

第一个建议,千万不要让私人银行的财富管理,因为想要卖给你产品,导致信息的不对称让你买了他的基金。所以你的资产配置中,一定要有一些钱放在VC/PE中,国内放一些,国外放一些。要放就要放顶尖的,二流以下的就不要放了。

第二个建议,炒股该怎么炒?我个人在过去的两年中一般不买股票,我只买基金。但是,我过去两年都没有买过人管理的基金,为什么呢?因为人来做投资,越来越做不过人工智能机器人做投资。人是非理性的,掌控部分信息,你可以想象,我们今天讨论的文本信息,一个人能读都少的信息,能把所有信息的都读完吗?能够看大妈的讨论吗?但是,大妈级别的投资人在网上社交的言论对投资特别重要。因为她是negative的,她们排斥什么,你要卖什么?

所以这些信息都非常重要,那有没有人能够将这所有的信息全部读完?不可能!谁可以读完?只有机器人能够读完,所以机器人的投资讯号,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就是高净值人群赚钱的超级秘密。这两三年,我终于了解到,美国和中国这一类的量化基金,或者更进一步的量化+质化的机器人基金才是提供最高回报的可能性。

最后一个建议是,天使投资其实真的很难赚钱,各位作为成功的商人或企业家,对于你们的领域你们是很懂的,但是对于陌生的领域是非常容易被忽悠的。尤其是在今天我们“双创”的环境之下,每个创业者都学会了三分钟讲一个动听的故事的时候,你作为外行人,就很容易被忽悠,很容易投那些口才很好却没有真材实料的公司。

所以作为天使投资人我给出两个建议:只直投你非常了解的行业,懂得甚至比创业者还多的行业领域,或者是你行业的上下游,这是个保守的做法;但是,如果说我赚了更多的钱要做更大的投资该怎么办呢?

我给的建议是,练练内功。因为作为非常专业的天使投资人是要学习很多东西的,像法务、财务、评估、项目,然后招团队,懂各个领域才能做好投资。天使投资的回报是很高的,前提是你很懂你投的那个领域。

04

直面死亡,重新认识人工智能

除了投资这部分,我还要说说,现在最关注的人工智能。在我早期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里,人工智能的进展老是显得缓慢无期,人们对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感到遥遥无望。近年这一切却迅速改观,人工智能领域接连出现重大突破,其中最令世界瞩目的当属2016年“AlphaGo”的胜利。

这个时候,一些自称未来学家的人开始对人工智能做出各种预言,他们谈论着“超级智能”、“奇点”、“人机结合”,甚至毫无根据地声称“我们其实就生活在电子游戏当中”。这些反乌托邦的警告令人惴惴不安,这些言论大多出自世界级的科技大拿之口,又透过科幻小说中那些大家所熟悉的桥段和场景而深植人心。

其实,人工智能发展史本身的精彩程度毫不逊色于任何一部小说,也确实有其黑暗面。不过,基于我在人工智能领域37年的经验,我可以很有信心地说,这类耸人听闻的预言并没有切实的工程基础。科“幻”小说主要是幻想,而不是“科”学。

如今,尽管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变革与工业革命相较可能规模更大,来势甚至更为迅猛,随之而发展起来的机器人将注定取代很多人类的工作。但请相信我,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

这个信念来自我一段深刻的个人体验。成人以后的大部分时间里,我都是标准的“工作狂”。我会即刻回复收到的邮件,甚至会半夜爬起来确认所有的邮件都已回复完毕。我会花些时间和家人在一起,但时间只能保证到刚好免于抱怨,一小时也不多。

2013年9月,我被确诊为淋巴癌四期。我在世间的生命可能只剩下短短几个月。面对如此突发令人恐惧的消息,我当时最强烈的感受是一种无以言喻的懊悔。就像布朗妮.维尔 (Bronnie Ware) 那本书描述临终病人一生中最后悔的事情一样,我懊悔自己一直忽略自己最爱的人,没能更多地陪伴在他们身边,分享我的爱。

值得庆幸的是,我的病情逐渐得以缓解和稳定。我终于有更多的时间可以陪伴家人。 我把家搬到了离母亲更近的住处;我会和妻子利用各种机会一起旅行;以前孩子们放假,我抽两三天的时间在家还会觉得免为所难。现在我会花两三周的时间与她们共处而甘之如饴;我会在周末与老友们一同出游;会怀着感恩的心,邀请公司所有同事到美国硅谷–他们心中的“圣地”一起旅行和休假;我会与求教我的年轻朋友见面;我也主动联系了多年前曾经冒犯过的人,请求他们原谅,重建友谊。

这段直面死亡的经历不仅改变了我的人生观,也启发我对人工智能,这一个我倾注了多年心血的领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近期,人们开始看到一些言论,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终极阶段是它将主宰世界,并最终统治人类。但是,我的濒死体验却让我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有了截然不同的推断。如果人类因为前面提到的一些富于想象又不负责任的预言而愁眉苦脸止步不前,那才是彻底的灾难。有别于科幻式的所谓人工智能未来,我想谈谈关于人工智能预测的另一种结局,也试图勾勒一幅人类与人工智能共存的蓝图。

05

很多职业都将被人工智能取代

今天人工智能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2010年“深度学习”技术的发明。“深度学习”能够利用大数据优化决策引擎,达到超越人工的精确度。只要拥有了某一特定领域的海量数据,“深度学习”就能被训练优化单一功能性目标,比如“赢得对弈”、“违约率最小化”、“语音识别准确度最大化”等。

随之而来的,企业开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完成很多工作程序的自动化,包括客服聊天机器人、贷款审批信贷员、身份验证安保员。举实例而言:创新工场投资的智融集团就推出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小额借贷应用。刚开始时,这家公司由于较高的不良贷款率经历过一些财务损失,但随着数据的积累,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发挥作用,系统基于所获取的各类数据进行学习,使得不良贷款率大幅度下降。

现在,他们的系统在数秒内就能做出贷款决策,而且准确度比需要几个小时、大量文件才能作出决定的人类信贷员要高得多。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极具可扩展性,这家创业公司今年估计将处理超过3000万笔贷款,远远超过我所知的任何一家银行的贷款数量。而这家公司的成长发生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

这当然不仅仅是对信贷员的警示,事实上,我们所熟悉的很多其它职业的核心职能都将逐步被人工智能软件所取代,这其中包括出纳员、电话销售、律师助理、记者、股市交易员、研究分析师、放射科医生等等。假以时日,人工智能技术还会学会控制如无人驾驶汽车和机器人这类半自动或全自动的硬件设施,逐步取代工厂工人、建筑工人、司机、快递员及许多其他职业。

目前这些单一领域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深度学习与多种机器学习技术得以有效结合之后,人工智能已经被证明能够在诸多领域与人类相匹敌,甚至超越人类。在围棋及扑克领域,人工智能已经在全球的关注下击败了这类项目的世界人类冠军,人脸识别以及语音识别技术的能力也已经优于常人。如果没有人工智能,许多时下重要的手机及互联网应用可能都难以想象,比如搜索排名、电商产品推荐、以及Siri和Alexa这类语音助理系统等。

人工智能是运行在单一领域里的“狭义”应用,由人类严格控管。而构成类科幻情节、拟人化的人工智能则是所谓的“通用人工智能”。这些预测是假设了人工智能能够自主学习、懂得常识性推理,具有自我意识、感知、甚至欲望的人工智能。卡珊德拉预言的所谓“奇点“其实就是实现了通用人工智能的时代。

然而,通用的人工智能目前并不存在。而且,人类也没有任何已知的途径和方法能够实现这样的通用人工智能,“奇点”假说推论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可能的指数性成长,但却忽略了这样的指数性成长需要的是一系列可能百年甚至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的重大技术发明和突破。

基于这样的工程和技术现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所谓“狭义”人工智能所能带来的应用及其扩展,而不是讨论虚无缥缈的超级智能。按照我们目前的推论,人工智能技术的未来发展将能够创造巨大的财富,并且帮助消除困扰人类多时的贫困和饥饿问题,让我们所有人有更多时间与自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未来发展同时也会不可避免地带来很多困扰。正如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提出的,由于人工智能将会取代目前一半的人力工作,许多人会因为失业和人生目标的缺失而倍感沮丧。

06

如果人类选择屈服会走向终结

我们必须首先去关注这些严峻问题的必然性,而不是去讨论所谓的奇点、超级智能。或许,最棘手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创造足够的岗位来安置丧失工作的人们?这一问题的答案将决定人工智能预测的另一种结局会是喜剧还是悲剧。

解决方案之一是尝试着让人们转而从事一些比机器要技高一筹的岗位, 比方说那些需要更灵活的头脑,或更高身体协调性的工作;发挥潜在天分的工作;或者是需要新技能的工作。我们当然应该在这方面进行尝试,但是这些就业机会与被取代的工作岗位相比完全是九牛一毛;毋庸讳言,能够成功转型成为喜剧演员,并且出人头地的会计师更是凤毛麟角。

一些盲目乐观主义者试图用所谓的“信心”来否认这些严峻问题的必然性,认定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每一次技术革命都相应创造出新的工作。牛津大学2013年卡尔·弗雷(Carl Frey)和迈克·奥斯本(Michael Osborne)两位学者进行的著名研究也显示,以前的每一次革命在摧毁了一些职业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些新的工作岗位。

然而,呼之欲出的人工智能革命对一些领域中人力的取代将是彻底的,不会像以往那样延伸出新的工作或任务机会。因此,我们不能指望走老路来解决就业问题,我们必须自己创造性地来解决。

那个曾经像机器一样为工作而活的我是无法提出现在这个方案的。 是向死而生的这段深刻经历让我所意识到自己过去的愚蠢和错误,也让我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答案。人工智能在特定的狭义领域只会持续赶超人类,让人类望尘莫及。我们与人工智能如何共存,取决于我们如何将机器无法取代的人类特质真正发挥出来。而人类能够提供给彼此的最佳特质,是我们具有爱的能力。

人类对自己的心灵还欠缺认识,更谈不上去复制它。但我们都知道,在爱与被爱的能力上,人类是独一无二的,当看到新生儿的第一眼,在陷入爱河的那一刻,朋友的倾听所带来的温暖,和帮助别人时所体会的自我实现。所有这些爱与被爱的感受构成了我们生命的意义。

爱是我们与人工智能最大的不同。狭义的人工智能毫不自觉、没有情感;狭义的人工智能毫无美感、缺少趣味;狭义的人工智能甚至毫无自我意识。你能想象击败世界冠军那一刻的狂喜吗?AlphaGo虽然能击败世界棋手冠军,但是它体验不到手谈的乐趣,胜利不会为它带来愉悦感,更不会让它激动到产生想要拥抱一位它爱的人的渴望。

不论科幻电影怎样去描绘,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人工智能是不会拥有爱的情感。电影“超体“中的史嘉蕾乔韩森或许说服你相信人工智能具备爱的能力,那是因为她在表演中充分运用了自己对爱的认识。试想,你本来打算要终结一台智能设备的寿命,但后来你改变了主意。这台智能设备不会因此就改变它的人生观,然后发誓要花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它的机器伙伴们。它不会像我们这样在经历中成长,更宽容的待人。

爱是机器的缺失。未来,人工智能诊断工具或许能够比人类医生更快、更准确地确立病因并给予诊断,但是病人不会只想听到,“您患有四期淋巴癌,五年内死亡的概率是70%”这样毫无人性、冰冷的宣告; 病人需要一位能陪其左右,满足他各种需求;随时与他探讨病情,并在需要时来家中探访的“关爱医生”。

这样的医生或许还会分享“李开复曾经也得过淋巴癌,但是他恢复的非常好。你一定也可以!” 这样的故事来激励病人。这种“关爱医生”不仅能够让我们倍感关怀、更有信心,甚至会产生一定的安慰剂效应,提高病人恢复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工具将会追踪记录“关爱医生”与病人之间的沟通,及时优化其治疗方案。这样的“关爱医生”未来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的数量可能将大大超过现有医生的数量。

同样的理念当然也适用于律师、教师、会计师以及婚礼策划人员。人工智能工具或许会在很多情况下发挥关键作用,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在我们面临人生很多重大事件、需要有人倾听与关怀时仍然至关重要。我们应当鼓励更多人投身服务行业,选择他们可以倾注心灵和灵魂,传播爱和体验式的工作,不论是作为一名热情的导游、细心的礼宾、风趣的调酒师、有感染力的美发师,还是一名饶富创意的寿司师傅。

我们也要努力创造传播快乐与关爱的全新服务岗位,比如可以上门服务的营养厨师;或者能够按照季节更替来上门服务的居家换季师;再或者是在你不便的时候带你年迈的父母去医院的银发关爱专家。社会志工服务人员的需求应该会大量增加,如专门帮助失业人员缓解抑郁或者焦虑情绪的热线。

同时,当下的很多志愿服务工作未来可能成为真正的职业,比如血库的助工、孤儿院的老师、夏令营的辅导员、诫瘾互助会的发起人等等。这些工作无不在传递人与人之间的关切和爱护,而且就算不能完全,但也能够弥补自动化造成的50%失业中的很大一部分。最重要的是,从事这些新岗位的人们将会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与欢乐。

这就是我提出人类与人工智能共存的一幅蓝图,人工智能将帮助人类完成多数重复性工作,其所带来的巨大悬殊则由充满了人性光辉的机会来弥补。我并不能保证未来的科学家永远不会取得技术的重大突破,从而发展出真正威胁到人类的通用人工智能。

但我认为,我们目前面临的真正危机并不在于担忧这样的情况在遥远的未来可能会发生,而是我们不在拥抱人性这个角度上加倍下注;同时有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我们的生产力和和生活质量。这个决定最终取决于我们自己:不论我们选择什么,都会成为一个自我应验的预言。如果我们选择了人类完全被机器取代的世界,不论事实有没有发生,我们都放弃了人性本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如果每个人都选择了屈服,人类就会走向终结。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