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呀,什么都没有创什么业?

你呀,什么都没有创什么业?
2017年11月17日 22:40 投资家

对于有资本的人来说,创业叫投资,不成也可当作经验。但对于没有资本的人来说,创业意味着什么?

作者|Angel.Dai

来源|投资家网综合整理(ID:touzijias)

投资家网

www.investorscn.com

最近热播的《猎场》无疑成为了大家饭后茶语谈论的话题。第一集一开场胡歌就站在高台上激奋昂扬,仿佛奥巴马一般自信的演讲,一字一句如同一滴滴鲜红的鸡血,注入了台下几千人的内心。有得听得如痴如醉,有的听得热血沸腾,还有的女员工听得痛哭流涕...

这些血热激昂的演讲就像给绝症患者止痛的“吗啡”,最终该死亡的还是会死亡。就在企业老板给演讲者支付高昂的费用时,一个隐晦的员工跳楼画面揭示了背后的一切。

中国社会从古至今从来不缺这种大师,而缺的是独立的人格和思考,成功学如此的狂热和影响力,已经到了走火入魔和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地步。

亦如创业,又有多少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或抱有一夜暴富思想的职场白领在听了某某企业家演讲或读了某某成功人士自传后,义无反顾的奔向创业这条死亡之路?

01

没背景创什么业?

这些所谓的大众媒体和成功学书籍不会告诉你,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之所以亦然放弃大学学业创业是因为比尔盖茨的母亲是IBM董事,当时她给儿子促成了第一单大生意。

所有人都知道股神巴菲特8岁就知道去参观纽交所,但没人告诉你,那是巴菲特的国会议员父亲带他去的,并且是高盛的董事接待的。

所有人都知道李嘉诚是中国首富,但没人知道他年轻时候娶的老婆是潮汕的一个富豪之女,依靠岳父大人的雄厚资金支持,才为他创业打下了扎实的根基,也是他事业大富大贵的天使投资人。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人说互联网圈的创业者应该都是白手起家了吧,这个世界可以说并不存在那么多的童话故事,许多事情通过现象去看本质之后就变得不那么美好了。

比如说现在身家2000多亿的马化腾,在马化腾的带领下如今腾讯已经成为了一家市值3万亿的公司。1997年马化腾创办了腾讯,不过腾讯曾经一度面临资金断裂。不过后来华人首富李嘉诚之子李泽楷给腾讯带了几百万美金的投资,才有今天的腾讯。马化腾虽然自称普通家庭,但其实他的父亲是深圳上市公司的盐田港的董事马陈术。马陈术不仅是李嘉诚的同乡,盐田港更是从1993年就开始跟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有深度的合作。

除了老一辈的互联网创业者,新一代互联网创业者中真正成功的,也是有着不为人知的背景。比如现在估值超过200亿美金的新美大创始人王兴。王兴曾经创业数次都失败了,能支撑王兴不停试错的,就是王兴强大的家庭背景。王兴也不掩饰自己富裕的家庭背景。

杜月笙曾对一个朋友说:你原是条鲤鱼,修行500年跳了龙门变成龙了,而我原来只是条泥鳅,先修炼1000年变成了鲤鱼 ,然后再修炼500年才跳过了龙门。倘若我俩一起失败,你还是条鲤鱼,而我可就变成泥鳅!

BBC曾拍过一部《人生七年》的纪录片,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7岁英国孩子的生活轨迹,每七年记录一次,直到这些人58岁。

这项历时49年的研究揭露了一个残酷的事实:“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阶层在代际间得到了传承。”

7岁本该是个天真烂漫的年纪,但不同阶层孩子已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上流社会:John和Andrew就已经养成了阅读《金融时报》、《观察家》的习惯,他们明确地知道自己会上顶级的私立高中,然后读牛津大学,再然后进入政坛。

中产阶层:男孩会拥有自己的理念,如反对种族歧视,帮助有色人种;女孩则想着长大嫁人生子。

底层社会:有人希望当驯马师赚钱,有人希望能有机会见到自己的爸爸,而贫民窟出生的Paul,甚至把“吃饱饭、少罚站、少被打”当成了自己的人生愿望。

49年之后,他们已是56岁。

上流社会:John成为了企业家并致力于慈善事业,Andrew成为了律所合伙人,他们的孩子继续接受着精英教育。

中产阶层: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依然是中产,也会有个别滑落到了社会的底层。

底层社会:Paul成为了泥瓦工,Symon则成为了司机,他们生了一大堆儿女,儿女中的大部分人继续在底层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现实社会中,顶层操控规则,中层高节奏工作,而底层的穷人,将连被剥削的价值都不再会有。

在一个百废待兴的社会,弯道超车,一夜暴富都成为可能,但社会一旦进入到发达又稳定的阶段,阶层的分化和固化将变得日趋明显。

哈佛公开课《公平的起点是什么》中指出:“即使是努力本身,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幸运的家庭环境。”

两位罗斯福总统都毕业于哈佛,“布什家族”四代都是耶鲁校友,小布什在竞选的时候甚至开玩笑说:“我继承了我父亲一半的朋友。”

这就叫社交圈,代表着受到的教育,接触到的信息,融入的圈子都是影响赚钱最大的3个因素。

所以对于有资本的人来说,创业不叫创业,叫投资,投资成了当然好,不成也可以当作是经验。但对于几乎没有资本的人来说,创业光是金钱的问题,就已经动弹不了。

02

别傻了,创业是场“资本游戏”?

在一夜暴富的案例流传于大街小巷的今天,创业的观念确实在今天的神州大地深入人心,上至老妪,下到稚童,无人不晓创业二字。但说起经营、管理却一窍不通,谈论的都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情怀”。大量的年轻人,毕业后都不踏踏实实去找工作,而是梦想着依靠创业发家致富。一切行动都在向钱看,其他基本靠忽悠,成功七分靠运气,投资全靠关系。一不小心就落入了资本游戏的圈套里。

去年“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的猝死震惊了整个互联网界,导致了张锐英年早逝的仅仅是创业的压力与艰难吗?

真正逼死张锐的是张锐的是用资本泡沫疯狂追捧炒作,给出天价估值和融资的“资本”。他们用“资本的力量”不断给创业者灌输成功学思想,画着一面面蓝图和一张张大饼。

张锐的死,是用他的生命刺破了这场资本制造的互联网创业泡沫的金钱幻象,也希望更多互联网创业者能清醒过来,看清资本逐利的本质,也看清互联网的本质。

如今,当整个从资本投机逻辑出发的互联网泡沫正渐渐破灭和散去,在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源后,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者和整个互联网创投圈或许应该冷静下来省思了。

这场受美国投机资本主导,一路推波助澜,席卷整个中国互联网产业的资本泡沫,我们是否在资本的驱使下,不知不觉的陷入了一场集体无意识的经济传销和资本狂欢?

虽然在纪录片《人生七年》中,一个农夫的儿子Nicolas考上了牛津大学,然后成为了美国名校的教授,打破了阶层的天花板成功晋升精英。但那也只是十四分之一,从概率上来算,约为7%。

美国物理学会院士巴拉巴西在《爆发》一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个观点:人类行为的93%是可以预测的,而剩下的那7%无法预测的人则改变了世界。

虽然这7%的人能最终突破阶层背景的束缚,最后改变这个世界。但对于创业来说,应该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充分认清自己是否有能力做这7%的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