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指标转好,经济下行压力趋缓

多项指标转好,经济下行压力趋缓
2016年11月08日 13:03 东方金诚—东方资产

——2016年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回顾与展望

作者/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 马睿璐

主要观点:

  •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7%,连续三个季度增速持平,增长结构改善。

  • 工业企业效益有所改善,第三产业正在稳定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 三季度民间投资止跌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望筑底回稳。

  • 国内消费保持平稳走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

  •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在54个月后首次“转正”,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短期内这一趋势有望延续。

  • M2与M1增速差在经历大幅走阔后趋于收窄,个人住房信贷成为驱动新增信贷的主要力量;三季度央行实施“锁短放长”策略,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

  • 财政收入增速持续放缓,财政支出保持较高增长,PPP项目、专项建设债等政策工具将持续发力。

展望:

三季度多项指标转好的同时,宏观经济也面临以下问题:工业增速回升难度较大,基建投资增长面临财政赤字约束,消费将维持缓中趋稳,进出口仍将延续弱势。短期内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多地承担起“稳增长”责任,稳健货币政策将会突出“松紧适度”。东方金诚预计,2016年全年GDP增速将维持6.7%,明年上半年经济下行压力不容小觑。

、宏观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1.国内生产总值

2016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7%,第三季度与上半年增速持平,下行势头趋缓

前三季度GDP增速均为6.7%,企稳态势明朗。据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29,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其中第三季度同比增速为6.7%。经济增速连续三个季度持平,下行压力趋缓。

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增长结构继续改善。前三季度消费拉动经济增长4.8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71.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3.3个百分点;投资拉动2.5个百分点,贡献率为36.8%,略有下降;净出口则对经济增长形成0.5个百分点的负向拉动,贡献率为-7.8%。

2.三次产业及行业运行状况 

第三产业正在稳定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工业企业效益有所改善结构续优化

分产业看,在当前经济整体放缓的背景下,第三产业正在持续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性力量。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第二产业同比增长6.1%,第三产业同比增长7.5%。三季度,第二产业同比增长6.1%,增速与上半年持平,第三产业同比增速达到7.6%,较上半年上升0.1个百分点。三季度第三产业占GDP比重50.5%,比第二产业高出1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第三产业拉动GDP增长3.9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3%,比第二产业高出20.7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不同行业呈分化走势。三季度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火爆,带动该行业延续年初以来的高增长态势,房地产行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8.0%;受上年同期高基数影响,金融业明显弱于GDP同比增速;工业增速受制于去产能等结构性调整影响,同比增长6.1%,表现持续弱于经济平均水平;其它批发零售、交通运输及住宿餐饮等行业维持平稳增长状态。

去产能正在取得阶段性效果,煤炭、钢铁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反弹,工业企业效益有所好转。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增速与上半年持平。其中,9月份该指标为6.1%,三季度工业呈现阶段性企稳态势。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584亿元,同比增长8.4%,比上半年加快2.2个百分点;其中,8月份增长19.5%,比上月加快8.5个百分点。

不同工业行业增速差别明显,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较高,工业结构继续优化。从主要工业行业增加值来看,前三季度煤炭、钢铁等去产能重点行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化学原料、橡胶塑料等原材料行业增速仍处下降通道;2015年卷烟消费税大幅上调,烟草行业前三季度累计大幅下滑10.0%;受小型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影响,汽车制造业增速高达14.6%;同期,食品、医药等民生相关行业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水平。以上行业运行态势在三季度各月中并未出现明显变化。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增速较上半年分别提高0.4和1.0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2.2%和32.6%,比上年同期提高0.6和1.2个百分点,工业结构持续优化。

东方金诚预计,受新一轮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相继发布、2015年四季度汽车产量基数上升以及制造业外需持续疲弱等因素制约,未来几个季度工业增加值可能维持在6.0%左右的增长水平。

3.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至8.2%,基建投资增速高位回落,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增速整体稳定;但三季度民间投资止跌回升,显示社会预期有所改善;预计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有望筑底回稳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降低,其中基建投资增速高位回落,但制造业和房地产增速整体稳定。2016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2%,增速较上半年下降0.8个百分点。具体来看,基建投资在上半年保持20.3%的高增长后回落至17.9%,显示在前期增支减税背景下,财政支出增速受到赤字率约束而减慢。1-9月制造业投资增长3.1%,增速较上半年微幅回落0.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5.8%,增速比上半年小幅回落0.3个百分点。年初以来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额大幅增长,但全国范围内整体去库存效果有限,房地产投资维持温和增长水平。但9月份PPI转正,三季度工业企业效益改善明显,对制造业投资构成支撑,投资下滑势头初步得到遏制。9月份当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0%,增速比8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增速在三季度出现拐点。继1-8月累计同比增速小幅回升后,9月份这一势头继续得到巩固,1-9月累计同比增速增至2.5%。从9月份当月来看,民间投资增速达到4.5%,比8月份提高了2.2个百分点。东方金诚认为,三季度工业企业效益有所改善,投资者信心增强,带动以制造业投资为主的民间投资增速出现止跌回升。

东方金诚预计,四季度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望延续小幅改善局面,当前温和的房地产投资增速不会受到本轮调控的强烈冲击,由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可动用PPP项目、专项建设债等工具发挥“托底”作用。因此,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望筑底回升。

4.消费

国内消费整体保持平稳走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未来几个季度消费增速有望维持缓中趋稳态势

国内消费维持平稳走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9月同比增速为10.7%,为年内最高点。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1.0%,比上年同期提高13.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

不同类别商品销售走势差异明显。具体来看,年初以来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高位运行,建筑装潢和家俱销售累计同比增速分别高达15.4%和13.9%,且三季度势头不减。汽车销量累计增长13.2%,受年底优惠政策到期效应影响,三季度销售明显加速。经济放缓背景下,金银珠宝类累计同比增速为-1.3%,延续了年初以来的小幅下降状态。

网络消费等新业态保持活跃,1-9月网上零售额增长26.1%,占消费的比重为11.7%,较上半年增加0.1个百分点,再创新高。

东方金诚预计尽管四季度房地产销售难以持续高增长2016年底汽车税收优惠政策即将到期,短期内消费上行势头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在人均收入水平持续增加的背景下,消费增速仍有望在未来几个季度维持缓中趋稳态势。

5.进出口

对外贸易降幅持续收窄,但外部需求与进口需求的疲弱态势尚未根本改观,贸易仍将延续弱势

对外贸易降幅持续收窄。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5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1.9%,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4个百分点,呈逐季回暖走势。其中,出口下降1.6%,降幅收窄0.5个百分点;进口下降2.3%,降幅收窄2.4个百分点;贸易顺差2.59万亿元,同比仅增长0.6%,加之同期服务贸易逆差规模扩大,净出口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为-7.8%。

在出口目的地方面,前三季度我国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但对美国出口下降1.9%、对东盟出口下降1.9%,反映了这些地区经济低迷给外需带来的不利影。在进口商品方面,铁矿石、原油、铜等大宗商品进口量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进口价格总体下跌5.3%,但跌幅较上半年均有所收窄。

具体到9月份,受全球经济不振、上年同期高基数等影响,出口金额(美元口径)同比下跌10.0%,跌幅较上月显著扩大。9月进口金额(美元口径)同比下跌1.9%,比8月回落3.4个百分点,显示内需疲软依然未有明显改观。

东方金诚预计短期内我国主要出口目的地经济复苏势头不会明显改观,国内进口需求难以有效恢复,四季度进出口(美元口径)将保持同比小幅下滑态势。

6.生产及消费价格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在54个月后首次“转正”;短期内CPI将保持温和走势,PPI将延续同比正增长状态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0%,涨幅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总体维持3.0%以内的温和增长水平。其中9月CPI同比升至1.9%,环比上升0.7%,主要原因是近期鲜菜、鲜果等部分消费品价格同比由下降转为大幅上涨,以及教育服务等部分服务价格同比涨幅扩大。从内部结构来看,前三季度CPI除受食品价格涨幅较大拉动外,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家庭服务等服务类项目价格增速明显高于平均水平,反映我国物价上涨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四季度CPI仍将维持2.0%左右的温和态势。东方金诚认为主要原因在于:鲜菜价格上涨势头有望回落,四季度食品烟酒价格翘尾因素提高,以及在商品市场供大于求的整体格局下,PPI向CPI的传导效应短期内受阻。

去产能效果初显,PPI同比转正。前三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0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PPI同比上升0.1%,结束了自2012年3月以来连续54个月的下降状态;当月环比上升0.5%,过去7个月中除6月份外均维持环比上升走势。我国前期去产能效果初步显现,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煤炭开采和洗选业3大行业合计影响PPI总水平同比上涨约0.8个百分点,是PPI同比由负转正的主要推动因素。此外,年初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暖也构成有利的外部因素。

东方金诚预计,考虑到去年四季度低基数影响,短期内PPI将延续同比正增长状态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动力不足国内去产能逐渐进入深水区PPI中期内温和上行的可能性较大

二、宏观经济政策环境

1.金融信贷与货币政策

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平稳,M2与M1增速差在经历大幅走阔后趋于收敛,个人住房信贷成为驱动新增信贷的主要力量;投资信心回升带动企业信贷增长,总体信贷规模将维持温和扩张态势。

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平稳,M2与M1增速差在经历大幅走阔后趋于收敛。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51.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比去年同期低1.6个百分点,较二季度末同比增速下降0.3个百分点,显示货币政策维持稳健;狭义货币(M1)余额45.43万亿元,同比增长24.7%,增速比去年同期高13.3个百分点,较二季度末增速下降0.1个百分点。近两个月M1和M2增速差距有所收敛,M1开始由超高增速回落,表明企业堆积现金局面有所缓解。

社会融资规模走势平稳。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3.4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6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0万亿元,同比多增1万亿元。分季度看,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创新高后,二、三季度增量有所收敛,总体上趋于稳健。9月份,社会融资规模新增1.72万亿元,较8月多增2503亿元,主要源于对实体经济信贷较8月多增4704亿元。

个人住房信贷成为驱动新增信贷的主要力量。1-9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16万亿元,同比多增2558亿元。分部门来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4.72万亿元,同比多增1.72万亿元,主要原因在于前9个月个人住房贷款新增3.6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1.8万亿元;但在房地产调控背景下,预计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将在四季度出现较大幅度回调。前三季度,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5.27万亿元,同比少增0.71万亿元,其背后是前三季度总体投资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2.1个百分点。9月份,新增信贷1.22万亿元,较8月多增2713亿元,主因是企业中长期贷款多增,体现出近期投资信心恢复带来的影响,预计这一趋势仍将延续。

东方金诚预计,由于上年四季度之后M1基数大幅走高,而预期M2增速基本保持平稳,短期内M2与M1增速之间的“剪刀差”将继续收窄,总体信贷规模维持温和扩张态势。

2016年以来货币政策整体稳健;三季度央行实施“锁短放长”,货币政策更加重“松紧适度

前三季度货币政策整体稳健。自2016年3月1日起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以来,央行未再启用降息、降准等传统货币政策工具,而是灵活运用抵押补充贷款、中期借贷便利、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今年以来虽然国内通胀保持温和,但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央行慎用传统的降息降准手段,货币政策整体稳健,但仍在通过各类流动性调节工具引导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

三季度央行实施“锁短放长”,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三季度,央行重启14、28天逆回购,以6个月和1年期的MLF投放换取3个月MLF,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品种走高。这种“锁短放长”策略背后的原因在于:三季度以来,部分区域房地产市场快速升温、个人住房信贷增速过猛,资金“脱实向虚”现象加剧,在保障流动性充裕的前提下,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防范金融风险在央行决策比重中有所上升。

东方金诚认为,近期在“稳增长”目标可期的背景下,央行政策更加强调“松紧适度”,预计这一政策方向将在四季度延续。

2.财政收支与财政政策

财政收入增速持续放缓,财政支出保持较高增速尽管四季度保持财政支出增长面临一定压力,其它政策工具将会跟进,继续保持较为积极的财政政策。

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增速放缓。1-9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14万亿元,同比增长5.9%,较上半年放缓1.2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同比增长7.2%,增速均较上半年出现不同程度下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同比增长6.6%,较上半年下降2.0个百分点。

受产业运行态势及政策影响,各类税收收入增速差异明显。考虑收入税种间转移因素,将改征增值税与营业税合并计算,1-9月累计增长11.4%,其中上半年增长24.2%,7、8、9月则分别下降10.9%、17.6%、21.3%。5月1日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政策性减收效应逐步显现。国内消费税同比增长0.4%,主要受产销量下降影响,卷烟和成品油消费税减收较多。在外贸疲弱影响下,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与去年同期持平,关税同比下降0.4%。受年初以来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火爆影响,相关税收大幅增长:房地产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25.4%,契税增长11.7%,土地增值税增长13.7%。此外,1-9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33万亿元,同比增长14%。

东方金诚预计,四季度房地产相关税收增速将会下降,“营改增”的减税效应将进一步体现,全年财政收入增速有望向3.0%的预算目标进一步靠拢。

财政支出保持较高增速。1-9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6万亿元,同比增长11.3%,较上半年回落3.8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同比增长12.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11.1%。

基建类支出增速较高,四季度财政支出增长面临压力。具体来看,前三季度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项目支出持续高于平均水平,“稳增长”的积极财政政策则主要体现在:城乡社区支出同增长34.1%,农林水支出增长11.4%,住房保障支出增长22.7%。按照年初的财政预算,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07万元,扣除1-9月份支出后,四季度还有4.47万亿元的支出空间,而上年四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5.51万亿元。这意味着在四季度财政收入无法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为控制3.0%的财政赤字率目标,财政支出面临同比负增长的压力。东方金诚预计,为缓和四季度财政支出增长面临的压力,其它政策工具将会跟进。

在财政赤字扩大的同时,政府综合运用PPP模式、专项建设债等政策工具,积极财政政策将持续发力

2016年前三季度,财政赤字规模已达1.46万亿元,较上年同期扩张约1.3倍。同时,为缓解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领域投资的资金压力,PPP模式正在受到积极推广。近期,第三批PPP示范项目名单落地,计划总投资金额高达1.17万亿元,与前两批相比明显增加,落地率也显著上升到48.22%。

在专项建设债方面,上半年发行规模已达1万亿元,比去年全年高出2000亿元。7月份新一批专项建设债申报工作已经启动。另外,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各地共发行地方政府债券5.08万亿元,远高于去年全年的3.8万亿元;预计四季度还将发行8000亿元左右的规模。

东方金诚认为,四季度尽管一般公共财政支出规模将受到限制,但政府手中的政策工具仍然丰富,PPP项目、专项建设债以及地方债能够提高公共投资的可持续性。

三、展望

预计2016年全年GDP增速将维持6.7%,但明年上半年经济下行压力不容小覤

三季度以民间投资、PPI、用电量等为代表的诸多重要指标转好表明,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正在修复,短期内下行压力有所缓和。四季度工业增速企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筑底回升,消费保持平稳走势,全年有望实现6.7%的较快增长。东方金诚预测,未来随着居民收入增速持续下滑,消费需求增长可能受到制约;基建投资增速下半年以来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可能对投资的止跌回升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拖累难以改观。这些因素都会与房地产调控、金融去杠杆等措施相交织,对明年上半年经济产生较大的下行压力。

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多地承担起“稳增长”责任,稳健货币政策将会继续保持“松紧适度”为深化供给测改革提供适宜的政策环境

宏观政策方面,较低的中央政府负债水平、丰富的政策工具,为财政政策持续发力提供了空间。同时,着眼于防范部分区域房地产泡沫、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等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央行将继续推行“松紧适度”的稳健货币政策。东方金诚预计,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为深化供给侧改革、优化经济增长结构提供适宜的政策环境。

声明:本报告是东方金诚的研究性观点,并非是某种决策的结论、建议等。本报告引用的相关资料均为已公开信息,东方金诚进行了合理审慎地核查,但不应视为东方金诚对引用资料的真实性及完整性提供了保证。本报告的著作权归东方金诚所有,东方金诚保留一切与此相关的权利,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授权不得修改、复制、销售和分发,引用必须注明来自东方金诚且不得篡改或歪曲。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