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是互联网世界从流量向内容回归的产物

​知识付费是互联网世界从流量向内容回归的产物
2017年06月13日 17:02 寄得网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

在这一年,知乎、果壳(在行分答)、喜马拉雅FM、得到及其他知识付费平台相继出现,知识付费的用户迅速增长,知识付费产品面临井喷。

2016年,有知识付费意愿的用户暴涨了 3 倍,知识付费用户达到近 5000 万人(根据各大知识付费平台的运营状况及果壳网、企鹅智库、极光大数据等多项报告估算),截止到2017年3月,用户知识付费(不包括在线教育)可估算的总体经济规模为 100 - 150 亿左右。

2017年,随着用户需求提升、市场下沉及产业链拓展,这一数字将有望达到 300 - 500 亿元,知识付费也因此成为了新一个“风口”。

知识付费不是一个全新的东西,是内容行业不断尝试的一种新的,一种方式之一。

最初媒体靠卖报纸、靠发行盈利。后来大家意识到卖广告可以比发行获得十倍以上的收入,所以广告变成了盈利模式。今天回到内容销售本身,这就是历史重复。

但和历史不同的是,今天是个内容很丰富的时代。信息越丰富,我们越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越感到贫乏。所以我们需要经过编辑的内容,这才是知识经济诞生的本质,是优质内容对信息爆发的一种回归,或者说报复。

互联网的下半场是从流量到内容的回归,是一个内容倒流、下载、活跃的模式。媒体公司越来越像互联网公司,我们做的模型也是互联网的经典转化模型。

知识付费之所以成为风口,互联网世界从流量到内容的回归是第一个原因,现在特点是信息大爆炸,没有那么多人看这个东西,这个时候需要有人筛选这个东西。

第二点,大家的钱越来越不值钱,随之而来是大家的时间越来越值钱,这也是一个前提。

过去大家认为互联网上传播的免费的东西,我们暂时不能称之为知识。

互联网发展的太快,常规的高校提供的知识系统培训没有跟上,满足我们现在对于知识的诉求,所以产生了这一轮的付费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技术驱动的风口不同,知识付费这一轮崛起,与其说是技术上的演进,不如说是社会需求的爆发所致。

具体而言,知识付费既借力于知识付费平台的演进、付费方式的便利,也得益于中国中产阶层及准中产阶层学历教育需求的爆发。但这并不意味着知识付费只是一种应对当下中产焦虑的“止痛剂”,也不仅仅是IP变现的另外一种方式。

知识付费的本质是通过交易手段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共享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认知盈余,是通过市场规律和便利的互联网传播达到信息的优化配置。

未来的知识付费行业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业,而是现有的信息服务业互联网化的一部分,是人类信息生产、获取方式由线下转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由一对多转为多对多的一个阶段。

最终,知识付费不仅会作为一种独立的行业,还会直接改造和融合现有的教育业、出版业、广告业、咨询服务业,成为万亿以上规模的巨大产业。

现阶段的知识付费像大家理解的私塾时代,就是没有太多门槛也没有太多辨识度,一下子起来了很多产品和个人,接下来一定会走向规模和标准化。

它的核心本质是教育,所以它一定会输出标准化的东西,会让你觉得学这个东西有结果可查,而不是现在漫不经心的学习。

但相比未来的前景,目前知识付费行业发展仍然处于早期阶段,除了适应移动化的消费方式造成的知识碎片化问题以外,还存在知识付费体验差、缺乏内容评价体系和筛选体系、复购意愿不高等问题。

从整体产业上看,商业环节和链条缺失、基础设施和产品设计不完全、用户群体需要扩大等问题都制约了知识付费的发展。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