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帼龄:支付宝提现收费旨在固城

劳帼龄:支付宝提现收费旨在固城
2016年09月14日 09:31 上财商学院

文/劳帼龄教授

任教上海财经大学MBA/EMBA/IMBA项目《ERP沙盘模拟》、《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等课程。上海市电子商务协作组主任委员,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际信息系统学会会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会员,中国电子金融产业联盟专家团成员等。对信息化及电子商务领域有较深的研究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9月12日下午,支付宝一纸关于从10月12日起提现收费的公告,引发轩然大波。人们不由想起,今年2月当微信宣布要对提现收费时,支付宝曾公开表示:我们不收费。可时间才刚刚过去半年,为何突然反悔了?

收费原因为成本?

对比一下微信和支付宝两家所给出的理由,几乎如出一辙,都是因为成本。

记得腾讯集团创始人马化腾在今年3月份全国两会时,曾介绍了第三方支付背后的商业模式:银行的钱离开银行体系,进入到第三方支付的账户,其实都是要收费的,转账的手续费大约在千分之一左右,这是第三方支付一项很大的成本,“消费者使用第三方支付消费,商家会给第三方支付手续费,但如果是个人之间转账,经过第三方账户,一进一出就又回去了,但一进一出我就要承担千分之一的成本,这个数字哪一家都受不了!”

诚然,成本因素是支付巨头们采取收费策略不可忽视的因素,不过应该不是唯一的因素。

收费之意为固城

笔者认为,在成本的背后,真正的本意,是以收费来巩固自己的生态体系、应对来自二维码放开后银行的挑战、同时也是以收费为蚂蚁金服的上市做好提升业绩进而提升估值的准备。

1、以生态体系来固城

昨天有关提现收费的通告出来后,立马有人仔细比较了支付宝收费与微信收费的差别,甚至还有人给出了“不让你受支付宝提现收费影响”的所谓攻略。但其实仔细解读通告,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把钱留在支付宝体系内”,而这一做法,其实与半年前微信收费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

以支付宝为例,12年前从担保交易开始,到快捷支付,再到各种生活消费、充值转账、理财服务,等等,构建起了一个庞大的生态体系,企业希望的就是用户的资金能沉淀在自己的体系内,进而做大自己的生态系统。所以提现收费,提高资金转出的成本,目的就是为固城,为把资金留在自己的生态体系内。甚至此次与半年前微信提现收费所不同的,除了额度金额由1千变为2万,还在2万额度用完后可以用蚂蚁积分来兑换额度,目的还是要鼓励用户在生态体系内消费。

2、应对银行二维码产品来固城

记得2014年3月,央行曾暂停条码(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也叫停了支付宝、腾讯的虚拟信用卡产品。央行当时指出,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突破了传统受理终端的业务模式,目前有关技术,终端的安全标准尚不明确,相关支付撮合验证方式的安全性尚存质疑,存在一定的支付风险隐患。

而事实是,二维码并未销声匿迹,反而伴随微信、支付宝的扫码支付一路横扫天下。上月有消息称,央行发文确认二维码支付市场地位,并要求支付清算协会负责制定行业标准和技术标准。最重要的是,7月15日,工行推出国内商业银行首个二维码支付产品。

如果说以前一直是银行喊:狼来了。这次或许轮到支付宝喊:狼来了。所以笔者认为,提现收费,提高资金转出到银行账户的成本,应对银行二维码产品的挑战,也是支付宝此次固城的目的。

3、以更佳的业绩促蚂蚁金服上市来固城

第三个理由应该比较容易理解,对于任何一家谋求上市的企业来说,都需要不断上升的业绩来提升自己的估值,通过收费来缓冲成本的压力,应该是一个说的过去的商业逻辑,也是企业固城的一个手段。

收费渐成新常态

曾几何时,互联网似乎是免费的代名字,“羊毛出在狗身上”让大家津津乐道。但从经济学原理来看,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免费服务所带来的巨大交易成本和费用并不能降低平台的边际成本,相反会不管提高平台的运营费用。这时候如果还是一味的坚持互联网免费,那么对于平台的持续创新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其实都是巨大的打击。

在这一点上,笔者欣赏昨天支付宝公告中的这句话:“所有服务都需要以可持续的资源为依据,勉力支撑有违客观商业规律”。

所以对于广大网民来说,或许互联网免费的时代真的要翻篇了,为值得的服务付费,将逐渐成为新常态,毕竟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免费的午餐。或者还可以这么说,从免费到收费,这是互联网商业社会成熟的标志。

一点担忧

只是在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还有这么一点点疑惑:这是真的水到渠成的成熟,还是另一种不合理的诞生?

按照无论是艾瑞还是易观公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报告,老大支付宝+老二财付通的份额,基本上是在90%左右。记得,过去大家骂银行收费,是因为垄断。半年前,微信收费了,半年后,支付宝收费了,而他们现在的地位,也是垄断的!会不会无论是行政还是竞争造成的垄断,一旦形成,就会有一些大家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发生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