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人士:不希望监管政策导致市场恐慌

权威人士:不希望监管政策导致市场恐慌
2017年04月19日 20:45 优品财富

导读:接近央行的权威人士称,在政策转折的时候,预期调整会导致市场恐慌和超调。最近银监会金融监管政策措施不断,市场都做出了比较明显的反应,央行并不希望这种局面持续。

降杠杆决心毋庸置疑,但监管层的态度都是逐步温和降杠杆,既要实现政策目标又不能发生系统性流动性风险。

图片来自 优品股票通

郭树清上任银监会主席一个月,连发7道文件,并且在多个场合提起,要坚决治理金融乱象,金融反腐风暴来袭,且有越刮越猛的趋势。

业内人士称,这标志着自2012年以来,以金融自由化、影子银行繁荣、资管理财猛增为特征的银行资产负债大跃进迎来拐点。

受银行监管加强影响,作为中国股市蓝筹股的银行股等金融股近期走势不佳,成为拖累大盘的主要板块。上证银行股指数多日连续下跌,沪综指.SSEC亦连三日收挫创逾两个月新低。

图片来自 优品股票通

稳住市场情绪

该人士表示:高层降杠杆的决心毋庸置疑,不过高层的态度都是逐步地温和地去杠杆,要保证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和危机,特别是要稳住市场情绪。

业内专家认为,金融监管力度加强,货币政策作用有所淡化,以提高金融机构融资期限和融资成本的方式进一步收缩来倒逼去杠杆的必要性降低。

“在政策转折的时候,预期调整会导致市场恐慌和超调。”一位接近央行的权威人士称。

去杠杆不能再拖,但也不能过快过猛。这中间的尺度如何把握?

货币政策的保驾护航

引导市场预期的货币政策正开启保驾护航模式,以配合这场疾风骤雨式的监管整治行动,合理把握去杠杆进程并守住风险底线。

和今年春节前后央行上调市场政策利率一样,最近银监会金融监管政策措施不断,市场都做出了比较明显的反应,央行并不希望这种局面持续。

他表示,降杠杆决心毋庸置疑,但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金融降杠杆,监管层的态度都是逐步温和降杠杆,既要实现政策目标又不能发生系统性流动性风险,因此央行会适时微调货币环境,稳住市场情绪并为金融业降杠杆去产能创造空间。

这从央行近日操作中亦可看出端倪。在连续空窗近三周后,公开市场上周恢复逆回购操作,单周并转为净投放700亿元人民币,同时还辅以投放839亿元PSL(抵押补充贷款)。

尽管上周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未续做,央行本周一亦暂停逆回购,但当日意外开展4,955亿元MLF操作,规模超过上周和本周两次MLF到期总和;今日则重启逆回购,单日净投放700亿。

监管趋严可能会带来较大波动

瑞银亚洲经济研究联席主管汪涛最新撰文指出:短期来说,金融监管加强将成为中国货币和信贷条件收紧的主要推手,监管趋紧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加大发生信用事件的风险,带来较大波动。

尽管郭树清上任银监会主席仅月余,银行监管改革可谓管急弦繁。3月初,银监会发文要求各级监管部门和银行切实摸清银行显性或者隐性承担的信用风险底数。

3月下旬,银监会启动“三违反”(45号文,违反金融法律、违反监管规则、违反内部规章)、“三套利”(46号文,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四不当”(53号文,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专项治理工作。

进入4月,银监会又陆续下发《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4号文)、《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5号文)、《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6号文)、《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7号文)。

权衡政策目标与风险

金融去杠杆是“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重要一环,实质是要避免资金空转套利、降低金融系统性风险。

一家城商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表示,目前都在配合银监局的现场检查,同业压力都比较大,“以往大多是形式,这次检查比较严格,我们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从和银监局沟通情况来看,全面摸底各项业务情况后会补监管政策漏洞,很多业务未来都做不了了。”

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赵建谈到,为实现去杠杆政策目标,央行对流动性波动的容忍度在提高,金融机构喊疼无须多管,挤压的正是金融机构的高杠杆;

但同时要兼顾风险底线,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操作。如果出现明显的中小金融机构破产重组风险,以及实体经济喊痛,那么货币政策需要小步调整。

“走一步看一步,现在紧是为了将来的松,现在就松了就没有紧的空间了。”他补充称。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殷剑锋亦表示,监管趋严会导致流动性迅速消失,现在各个银行压力都很大,这样金融领域过度去杠杆可能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很大影响。

现在非金融部门(政府、居民、企业)的资金来源中银行信贷占到60%左右,剩下的40%都是债券、同业等,“如果这个40%压得过狠肯定会伤及实体经济。”

在他看来,央行当前不会进一步收紧流动性但会维持紧平衡状态,因为差不多二季度后经济就会比较冷,货币政策可能有松的空间。

中国经济春意盎然,一季度GDP增速6.9%创下六个季度以来最高位,3月工业、投资、消费等指标齐超预期。多数分析人士认为,一季度经济增长虽实现开门红,但可能会是全年高点,严厉调控下房地产投资增速难以为继,而PPI涨势渐歇也意味着工业增长动能未来会减弱。尽管如此,全年经济增速总仍体持稳,意味着货币政策将坚持中性基调。

小程序现在可以长按二维码进入了 ,欢迎大家使用小程序!

及时诊股,精选牛股,抓涨停,

请下载优品股票通APP,与专业投顾面对面交流。 

长按二维码免费下载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下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