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房企的危险时刻来了,就在明年!

楼市:房企的危险时刻来了,就在明年!
2017年08月02日 10:28 深圳看房团

作者:端五

不管你信不信,楼市已经变天,并且速度还在加快。

早间,看到两个关于房企的新闻:

第一个消息:在去杠杆的背景下,截至到2017年6月底,存量的房地产债券市场尚有1.34万亿元的规模。此外,2017年前7个月,房企融资渠道被压缩,包括私募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等债权融资仅2238.97亿元,与2016年同期的7923.7亿元相比,下降了71.7%,业内预计,前期拿地杠杆过高的房企,后续开发将面临重压

另一个消息显示:面对日趋严厉的“限字令”,有的房企玩起了“双合同”等花招规避政策,有的房企则按兵不动“豪赌”政策松绑,豪赌的是现在的供需矛盾,供需错位

两个消息不同,但都指明了一点:开发商的日子不好过,资金链上的压力在加剧。曾经暴利的房地产行业,如今成为“高危”行业,一些开发商不惜“豪赌”来应对市场遇冷。

不同以往的是,这一轮冬天比以往更冷、更漫长,并且越来越冷。

今年5月,房地产企业待偿还债券规模2.12万亿元,到6月,房企已经偿还了7800亿左右的债务,风险似乎已经减少,但16年、17年一二线、三四轮番大卖,回笼资金缓解了大多数房企的资金压力。

初冬不冷,要命的在后面。

从2018年开始,房企的压力将翻倍,房地产企业的偿债规模将迎来四连涨,并且年年翻倍。对于部分房企来说,今年如果不能及时融资回款,明年将是灭顶之灾。

2018——2021年,这四年里,高企的债券到期规模,将是大多数房企的噩梦。对于很多房企来说,现在屯钱可能比什么都重要了。

并且里面也不乏巨头企业,排在前两位的是万达、恒大。事实上,规模越大的企业,资金链上的风险就越高。比如为减轻负债,前不久万达贱卖重资产,恒大引入700亿战投,为的就是降低企业资金链风险。

巨头如此,中小房将更加困难。由于债务过重,且拿不到地,很多房企基本上就等于被摆上货架,任由其他巨头企业的分食、并购。

在融资方面,今年发行的债券利率均在5%——6%之间,最近两个月,甚至有超过7%的案例,在2016年,这一数据仅仅是4%。

时隔一年,行业巨变。

作为重要的参与者,银行也不容忽视,“议价模式”已经兴起,房企贷款的难度、成本将更高。并且央行也明确表示:未来的货币政策将处于不紧不松的姿态,这意味着:以往宽松的货币环境将不会上演。

新闻里想要豪赌的企业,一部分是铤而走险,一部分是“破罐破摔”,虽然抓住了楼市最致命的一点:购房者对于楼市看涨的预期,赌未来楼市放宽政策,房价大涨。

但要知道,除了实力超群的部分房企,部分房企还未等到供需矛盾的爆发,就要先面对偿债等资金高压的难题。大部分房企“赌不起”、“输不起”,甚至是“案板上的肉”。现在融资已经越来越难,能获得拿地资格的房企就更加困难,能活过这一个冬天,不代表活过下一个。

对于房企来说,生存模式基本上是这样的:借钱(融资)——拿地——售楼——回款——还钱——借钱(融资)——拿地,周而复始,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资金是头等大事。在过去十年里,房地产作为银行、地方政府的主要经济来源。但货币宽松的时代已经过去,在融资贵(难)、债务高的双杀模式下,未来资金压力大的房企,将举步维艰。

比如,去年百强房企卖了全国近一半的房子,各梯队房企销售金额集中度均出现大幅提升,百强房企销售金额集中度已接近50%。此外,一线城市拿地门槛高,二线城市进入艰难,三四线城市受人口、资金影响较大。在未来,中小房企将成为三无房企:无地可拿、无钱可借、无房可卖。

这一条固定的生产线因为游戏规则的改变,将演变成寡头市场,成为巨头房企的天下。

引用去年黄奇帆回应重庆“清除”1500家房企的原话:“部分房企融资难、融资贵,拿地困难,已经名存实亡

这些企业,等待他们的将是被并购、分食,甚至是直接破产。并且,将从今年开始,明年见效。数万家房企或破产,或被巨头房企并购、数百万人将被迫转行。

未来四年,类似于融创这样的巨头并购案会加速上演,甚至一些诸如深圳奥宸地产的前百强地产,也会成为历史尘埃。

过去十年,房地产市场历经了多轮调控、各种风险。比如当年的海南,顶峰时期房企数量过万,但遇到黑天鹅后,房价暴跌,出逃破产的行业不计其数,仅有几十家企业成功收割财富,摇身一变成为下一个时代的巨头,比如潘石屹、冯仑等人。

不同的是,这一轮的行业洗牌比较静态,杀人于无形。是在城市化进程、行业转型的趋势潮流下,但也更加残酷。

2015年,中国房地产企业达到13.2万家。其中一级房企1000家、二级4000家,剩下的则是素质参差不齐、实力偏弱的中小房企。

但在未来,房地产企业能存活的只有数千家左右,现在已经在悄悄上演。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