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楼市最痛苦的一年?!

2018年:楼市最痛苦的一年?!
2017年11月07日 17:31 楼市参考

随着年底将至,媒体开始展望2018年的房地产市场。

一种说法正在坊间流传:2018年,很有可能是房地产行业最难过的一年。真的是这样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今天的两条财经新闻值得关注:

消息一:据“证券日报”报道,截至今年三季度末,A股136家上市房企负债合计超过6.04万亿元,同比增加1.4万亿元,同比增长幅度达23.21%。A股平均每家上市房企负债达445亿元;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有51家,占比超过37.5%。

消息二:据“经济参考报”报道,今年以来地方债发行不断提速,前三季度分别发行了4745亿元、1.38万亿元和1.67万亿元。上述3.5万亿地方债中,2.12万亿为置换债券,1.4万亿为新增债券。截至9月底,今年已有14个省份发行土地储备专项债券125只共计1589.5亿元,年内仍有千亿规模的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尚待发行。

读者可能会问:这一堆数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其实很简单。消息一告诉我们,由于今年房企拿地“大跃进”,所以房企负债率大幅上升。

财政部官网上的数据也告诉我们,今年前9个月“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2031亿元,同比增长39.4%”。也就是说,仅仅在卖地环节,各地政府9个月就已经拿到了3.2万亿。

消息二告诉我们:地方政府为了拉大经济,在土地收入激增的情况,仍然在拼命借债。今年前9个月新增负债1.4万亿,其中以“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的形式借钱1589.5亿元,今年最后2个月还准备以这种名目再借1000亿!

此外,在未来两个月,也就是今年11月和12月,各地还有一轮狂热的土地出让。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一些开发商已经觉得“吃不下”了。

2015年去库存比较生猛,造成了到8月末的时候全国商品房“消化周期”只有5个来月,商品住宅的“消化周期”只有3个来月。为了避免“无房可卖”,最终引发价格飙升,国家开始控制银行贷款、场外配资。

目前,如果你在北上深买新房,从拿到银行“贷款承诺函”到最终开发商获得银行贷款,时间长度平均超过4个月,有报道说最长的放贷周期可能高达6个月!

一位深圳的读者告诉我,他是今年7月初买的新房,9月末房子已经备案到了他的名下,但直到现在银行仍然没有把贷款交给开发商,他也没有开始供楼。

也就是说,开发商在交出巨额购地款、无法及时拿到购房者的银行贷款后,债务率在不断上升。由于资金链条空前紧张,已经成为调控政策的“案上鱼肉”。再加上对场外配资、银行杠杆的控制,购房者想借钱买房也空前困难。这时候,如果政府愿意,完全可以把2018年变成楼市最寒冷的年份,让房价出现显著下跌。

但反过来:在开发商拿地热情空前高涨的2017年,政府卖地收入大幅增长40%的情况下,地方债在加速发行,“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规模不断膨胀。由此可见,地方政府稳增长的压力很大,希望在楼市冬天到来之前“多筹备点粮食”的愿望非常强烈。

如果银行在按揭市场上不放松,那么2018年开发商的销售、回款将非常困难,进一步拿地的能力将受到制约。对于地方政府来说,2018年卖地收入大幅下降已成定局。

于是问题来了:到那时候,地方政府将怎样来稳增长、保就业?继续扩张地方债规模吗?事实上,中国的“国债+地方债”占GDP的百分比正在逼近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弄不好在2018年就会越过警戒线。

在这种情况下,在2018年适当放松楼市是必然的。当然,这种放松未必是限购、限贷等“显性政策”的放松,而是“银行房贷额度”、“银行放款速度”这类“隐形政策”的放松。

反正在2018年政府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让地方债飙升,要么让楼市不那么寒冷。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