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每天都在哭穷而别人在潇洒?

为什么你每天都在哭穷而别人在潇洒?
2017年12月08日 20:30 博闻财经

双十一刚过,双十二又双叒叕地来了……每次一到这种节庆,最先作出反应的是朋友圈被刷屏的各种花式“哭穷”。“每个月除了发工资的那几天光阴似箭,其他都是在度日如年”、“外卖都吃不起了,只能自己煲粥”……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居民平均工资上涨43倍,百姓生活逐步改善奔小康,越来越多的人却开始哭穷。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发生在身边的例子。小张和小刘两人同毕业于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两人既是同一专业的校友又是老乡,毕业后相约进入了广州同一家公司做游戏软件开发。毕业至今2年多,两人工资水平都上调了一个档次,但生活在广州这种高消费城市,除去房租和基本生活费用,余额并不宽裕。小张平日里一个人省吃俭用,一年大概可以存个10万。当他过年回家听见小刘一次性上交了20万给父母时,着实被吓到。

两人工资收入基本持平,小刘交了个女友同在广州,平常除了自己的开支,还要担负女友的,小张完完全全就是一个人,平常连聚会都少去。在这种情况下,小刘的年底结余竟是小张的两倍。在小张惊讶的追问下,小刘道出自己两年来一直在做3份投资理财的背后原因。

社会经济增长,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追求也在提升。新上映了电影,看看看!新开了家餐厅,吃吃吃!新款的大衣和包包,买买买!这种在年轻人或刚结婚的家庭中更为常见。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偏偏有时候,身边的朋友每天大吃大喝花钱如流水但依然过得潇洒,而你即使省吃俭用每到月底依然“月光光”。那是因为,你还没学会让钱“生钱”。

当然,这并不等于就否认自古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钱,一笔一笔累加起来,就是一个大数目了。而现在又流行微信、支付宝等支付,金钱概念越来越模糊,花钱不再那么实实在在地有“痛感”,很容易就“哭穷”。

一方面,我们要养成“节流”的好习惯,在这点上,记账是一个很有用的方法。通过记账,你对自己每个月的花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哪些花费是必须的,哪些是可以缩减的,一目了然。同时,配合记账,你可以为自己设定一个“安全感结余率”。即:(收入-支出)/收入的比率,一般来说,结余率保持在30%-50%的人,更有安全感。

另一方面,我们要学会“开源”,合理分配自己的资金,让钱生钱。在工资等收入既定的情况下,要想增加额外收入,学会理财很重要。通过各种能带来增值收益的投资,如基金、股票、保险、贵金属投资、房地产等,让投资收益成为你个人收入的一部分。

特别是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有了这份稳定的收益,在孩子教育以及自己未来养老上,都是一个安心的保障。“标准普尔家庭象限图”把家庭资产分为四个账户,要花的钱、保命的钱、生钱的钱,和保本升值的钱。此图被公认为最合理稳健的家庭资产分配形式,也足以说明“钱生钱”对一个家庭的重要性。

人生充满了变数,没有真正的穷人,也没有绝对的富人。但唯一明确的是,每个人都将从人赚钱阶段走向钱赚钱阶段。潇洒的人往往选择将这一过渡时间缩短,尽快实现钱生钱,比如下方H5中的父母,打的一手好牌,活得一世潇洒!不仅自己这一辈活得轻松,还为孩子规划好未来蓝图“玺越人生”!

↓↓↓↓↓↓↓↓↓  

(不看错过一个亿!不骗你!)

最后,多嘴一句:哭穷是一种病,得治! 戳这!治病!别弃疗!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