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变了!这次枪口对准的是“共和国长子”

风向变了!这次枪口对准的是“共和国长子”
2017年08月16日 08:38 一见财经

金融业不妨多想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警句

文/一见金融(ID:finreport),原创文章,转载须获得授权

风向变了!

这次枪口对准了“共和国长子”——国有银行!

《人民日报》点名四大行

8月14日,《人民日报》点名批评四大行。《人民日报》称,工农中建四大行在2017世界500强最赚钱企业榜上继续碾压国际同行。

“该为如此赚钱的中国金融业高兴吗?”。看着仍在阵痛期爬坡过坎的中国制造业,金融业不妨多想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警句。

7月31日,《人民日报》旗下刊物《中国经济周刊》拉清单:101家央企中有一半左右把金融投资或服务列入业务板块。

这篇文章有10000多字,文中直接发问:“热衷”金融的央企是否“脱实向虚”?

不过半月有余,两篇文章深究“共和国长子”是否脱实向虚,实乃意味深长。

金融业乃国之重器,为何此时《人民日报》要公开呵斥?

要是大家没忘记的话,细究一下前两天在网上热传的黄委员(原重庆市长)在江苏南通的讲话可略知一二。

黄委员拿数字说话,2008年之前的十年,中国的金融产业占GDP的比重只有百分之四点几,但是到了2016年,金融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了8.4%,翻了一番。

黄委员警告:这个指标恰恰是泡沫的表现。

他还做了一下对比,美国掌握着全球最多的金融资源,但过去10年金融产业占GDP的比重从来没超过8%,2016年全年是7.6%,比中国还低一个点。

另外,整个欧洲国家金融产业占GDP的比重只占5%,日本GDP里边金融业也只占5%。

脱实就虚,就是金融业不为实体经济服务。黄委员对脱实就虚做了通俗易懂的解释:国有银行把钱借给小银行,小银行把钱借给租赁公司,租赁公司把钱给了小贷公司,小贷公司把钱贷给各种金融业,自我循环……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资金转来转去多通道的转,多层次的叠加,每一个金融企业都要有点利润,都要有用工成本,这些成本就是金融业的GDP。

所以金融GDP如果多了一倍,意味着把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提高了,转化为他们的利润了,转化为税收,转化为金融业的GDP了。

“这就是实体经济增加成本,融资难、融资贵的经典表现。”黄委员说。

谁在“脱实向虚”?

相关数据显示,三分之二数量的央企都在陆续开展金融业务,有一半左右把金融投资或服务列入业务板块。而23家至少控股一家金融机构的央企,共控参股124家金融机构。

一些央企的主营业务似乎与金融业“相去甚远”。例如,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就将金融服务列为重点发展的四大产业之一;金融服务也成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五大业务板块之一。

作为国家经济支柱的央企为何偏离主业热衷金融?

数据显示,国家电网公司在6月16日中央企业智库联盟主办的“中央企业产融结合发展有关问题探讨”的内部沙龙现场上表示,2006-2016年,金融产业平均利润总额占同期国家电网公司利润总额的比重约14%。

这个比例最高年份为2009年,占比72%。2006-2016年,金融产业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约9.8%。

以国家电网旗下的金融控股平台英大国际控股集团(下称“英大国际”)为例,其目前控股英大泰和人寿、英大泰和财险、英大证券、英大国际信托、英大期货等金融机构,且在广发银行持股20%,在华夏银行持股18.24%。

英大国际还明确提出:“2020年前,打造1-2家金融旗舰企业,最终实现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金融控股集团。”

据「一见金融」梳理发现,最近几年涉足金融行业,尤其是涉足筹建金融控股公司的央企包括中航资本、华能资本、国网资本、华电资本、中广核资本等。

还有其他一些目前正在研究成立金控平台的央企,例如在一些交通运输行业企业中便存在正在筹备的迹象。

建行行长首先表态

诸多国企涉足金融,旗下形形色色的企业将给监管带来巨大困难。

有分析指出,一个关联交易问题就很难监管、很难管理。其内部酿成的问题和风险,如果渗透到金融领域,将非常可怕。

更可怕的是,一旦发生风险,可能不但危及到国家经济安全,而且最终由国家买单,本质上还是人民买单。

「一见金融」想说的是:全球金融危机告诫中国:“术业有专攻”,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和监管对谁都有利。

国企就应该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主业,如果涉足领域过多,必然分散精力,最终不但耽误主业经营而且副业也搞不好。

全球金融危机告诫中国:金融业门槛不能过低,毕竟其是一个信用行业,是一个风险无处不在的行业,是一个其、一旦出现风险会威胁到整个国家经济的行业。

不只是巧合,还是其他原因,就在「一见金融」写此稿时,中国建设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王祖继8月15日在《人民日报》撰文表态。

王祖继称,作为重要的国有大型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要坚决守住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面对影子银行、房地产泡沫、国企高杠杆等问题,首先是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他还称,要强化风险意识,既要防范“黑天鹅”,更要防范“灰犀牛”。其次是支持经济去杠杆。发挥国有大型银行的主导作用。

「一见金融」相信,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会有又一轮表态潮,但是态容易表,更重要的还是要看实际行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