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险资运用新时代:国际模式与中国实践

推荐|险资运用新时代:国际模式与中国实践
2017年04月17日 23:27 慧保天下

2017-04-17 和讯网保险

中国的保险公司近年来发展迅猛,建立了叹为观止的资金规模,产生了极大的投资需求,特别是险资对上市公司的举牌和大型海外并购活动吸引了众多眼球。

在险资投资活跃的背后真实反映了什么?

究竟是什么因素在驱动保险公司的投资行为?

这些投资行为是否足够审慎?

对金融市场乃至实体经济有什么影响?

这种现象是中国独有吗?

在投资能力、收益和风险管理体系与能力建设之间要达到何种平衡?

欢迎翻开《险资运用新时代:国际模式与中国实践》寻找启发。

中保协《险资运用新时代:国际模式与中国实践》出版发行

内容简介

日前,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近期完成了《险资运用新时代:国际模式与中国实践》的编著,该书是由国际顶级咨询机构波士顿咨询集团执笔,通过对全球七大主要成熟保险市场的保险资金运用情况研究,借助其已经走过的道路和获得的经验,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从而为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健康发展献计献策,撰写期间得到中国保监会的全程指导。

据悉,《险资运用新时代:国际模式与中国实践》从编纂到出版经过近一年努力,中保协组织行业内外精英,聚国际智慧与中国特点、覆盖监管实践与业务发展,经过多方调研,通过大量数据分析终于成稿。

本书亮点

中国保监会指导项目,保险业协会联合BCG编著,在险资运用领域内具有高度政策导向性。

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主席汉斯-保罗.博克纳作序推荐。

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和新国十条政策支持下,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书是一本基于各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实践经验,提出中国险资落地方向及实操经验的专业书籍。

适读人群

保险从业者、保险资管从业者、中央及地方各级保险监管机构、机构投资者

目录提要

全书共分为十个章节:

第一章

从宏观环境、监管环境、竞争环境、消费者需求、资本市场五大外部因素入手,分析国内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至第八章

基于详实的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注意观察了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七个较成熟市场的保险资金运用实践。从各市场的监管环境、保险资金运用的特点、发展驱动因素和历史发展经验四大维度入手,思考对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启示。

第九章

针对国际领先的四家保险公司(德国安联、法国安盛、美国大都会人寿、日本生命)保险资金运用经典案例研究。

第十章

基于上述研究,从战略方向把控、资产配置调整和关键支撑能力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保险公司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序言摘选

《险资运用新时代:国际模式与中国实践》较为系统地比较和研究了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7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的保险资金运用现状、发展经验以及监管框架等内容,分析了大量保险资金运用案例,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这些研究观点和政策建议,对于促进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稳健发展、有效防范风险和强化监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险资运用新时代:国际模式与中国实践》通过研究分析成熟市场的保险资金运用,发现了一些共同的规律和经验,主要包括:

形成审慎稳健的投资理念。尽管不同的国家在宏观经济、法律体系、金融市场和监管政策等方面存在不少差异,但稳健的投资理念是共同的。从保险资金配置结构看,以债券等固定收益类或类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而且这些领域的投资占比保持在80%左右。从长期来看,各大类资产的相对配置比例基本保持稳定。在投资行为准则和流程规范方面,强调审慎投资原则,注重投资过程中的全面风险评估。

开展多元化投资并积极服务保险主业。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保险责任准备金,本质上是保险公司的负债。根据负债特性开展多元化资产配置,是保险资金获取长期稳定收益和有效防范风险的重要方式。国际实践上,各国保险机构大都采用多元化投资策略,以满足负债的资产配置要求,更好地服务于保险主业的发展。同时,由于保险资金具有长期、稳定和追求绝对收益等特点,更倾向投资于与负债相匹配的资产,比如在股权投资方面,主要以财务投资为主,以获得稳定的投资收益为首要目标;在股票投资方面,主要集中于分红持续稳定的股票等。

保险资金的投资风格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的国情形成了差异化的保险产品需求、投资收益预期及风险承受能力,进而产生了不同的投资风格。比如在英国,养老金和投资型保险产品较为发达,投连险、万能险等保险产品占比高,加之监管几乎在全球最为宽松,使得英国保险资金的股权投资占比很高,达到48%。而在美国、德国等国家,保险公司一般账户的投资风格相对保守和稳健,以固定收益类投资品种为主,股权投资占比较低,如2014年德国保险机构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占比达到84%,从长期来看,资产配置结构体现出高度稳健和稳定的特点。

资金运用监管体现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在定量监管方面,主要体现为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付能力监管约束,发挥资本约束力,还有的国家和地区在可投资资产领域、投资比例、投资集中度等方面制定监管比例;在定性监管方面,各国都认为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和内控体系建设是风险防范的基础和保障,并制定一系列监管准则或指导原则,引导公司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组织业内外知名专家和波士顿咨询公司等著名国际机构,在国际保险资金运用领域开展了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完成了《险资运用新时代:国际模式与中国实践》,本书内容详实、逻辑严密、论证充分、观点明确,是不可多得的优秀成果,其中很多观点对于当前形势下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改革发展有着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希望保险行业能够继续深入研究,形成更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为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

 二

风险与收益的平衡艺术

中国的保险公司近年来发展迅猛,建立了叹为观止的资金规模,产生了极大的投资需求,特别是险资对上市公司的举牌和大型海外并购活动吸引了众多眼球。我们研究发现,险资投资活跃的背后实际上反映了中国保险业当前所面临的许多新机遇与挑战,如宏观新常态下“资产荒”、整体利率下行而信用风险上升、金融市场化改革提速、监管对风险和创新的平衡、险资运用监管“放开前端、管住后端”,以及在这些大环境下万能险等投资类保险产品规模的迅猛增长等。因此,需要思考的问题是,究竟是什么因素在驱动保险公司的投资行为?这些投资行为是否足够审慎?对金融市场乃至实体经济有什么影响?

我们认为,中国市场正在经历的趋势与变化并非独有,国际上许多其他市场在历史的不同时期都面临过类似的趋势或变化,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例如,对于最近很受关注的股权投资,保险业最发达的英国和美国市场的股权投资比例就有很大差异:美国保险公司的股票投资在一般账户中的占比一直都较低,寿险约为5%,财产险为15%~20%;而反观英国,寿险的股权投资占比却在30%左右。我们发现,这种差异其实源于两国的资本市场结构、消费者偏好、监管框架(对保险行业的定位)、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有着其内在的形成原因与发展逻辑。如果能够仔细研究上述市场的历史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加以分析和运用,将可能对中国保险业提供宝贵的建议和启示,这也是《险资运用新时代:国际模式与中国实践》一书的意义所在。

本书从各个市场险资运用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出发,遵循严谨的分析框架,分析及总结其背后的驱动因素,并指出这些驱动因素如何影响市场中保险公司的战略与行为。同时,针对特定历史时期,总结不同市场代表性的保险公司应对类似挑战和变化时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以期提炼出对国内保险公司制定战略、调整投资策略和提升支撑能力的启示。无论是成功者的经验还是破产者的教训,历史证明保险公司的投资一定逃不开风险与收益的平衡艺术,我们认为中国保险公司在强调提升投资能力和收益的同时一定要在战略层面重视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管理体系与能力建设,尤其需重点关注以下三点:第一,需建立完善成熟的风险管理能力与机制。第二,应坚持多元化资产配置,不盲目在股市上争高低。第三,对于战略投资,要能与保险主业形成协同,并设计与落地有利于业务发展的并购计划。

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主席汉斯-保罗·博克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