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营销员不做理财,信美相互盯上超10万亿保障市场

没营销员不做理财,信美相互盯上超10万亿保障市场
2017年06月03日 10:14 慧保天下

5月26日,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在京开业

浪成于微澜之间。

不以盈利为目的,以满足会员风险保障需求为根本的互助保险,多年后扎根中国。

与之对应的时代背景,跨越性发展多年的国内寿险,全面转向保障的特征越发的明显,一个全面回归保障的时代到来。

中国寿险业欠下保障的那一课,终究还是要补上。记得某保险大佬说过,“中国寿险业还没有真正开始”,所言即指中国寿险行业在健康、养老等纯保障领域的欠账太多,恰巧这又是传统人身险之根本、超10万亿元的保险保障市场。

联想当前政经环境、行业现状,相互寿险机构的出现是鲶鱼,还是鲨鱼?理论上,拥有极大价格优势、颇为消费者信任的相互寿险发迹之路,恰是当前国内寿险之痛点——保障领域。

相对于财险领域的两家相互保险社,『慧保天下』较为关注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不仅是因为它有着浓厚的阿里背景,可以带来更多想象空间,更是因为相互寿险公司切入的注定是中国保险行业最大的痛点——寿险保障严重不足,亦是下一个战场。

杨帆领衔的国内首家寿险相互保险社,有着浓郁的阿里背景

端午节前夕,国内首家相互寿险公司,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在京开业,注册资本10亿元,创始人乃履历颇丰的杨帆。

杨帆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算得上保险科班出身,拥有英国皇家保险学会会员和英国特许保险人两项专业资格,早年服务于老人保,有英国、德国等海外保险市场工作经验。

上个世纪末,他有过一段保监会和“海内”生活,做过国办秘书局的处长,后转战养老险领域,先后担任太平养老总经理、泰康养老总经理,亦是国内较早关注互联网保险的保险专业人士之一,当年的硕士论文题目即是互联网保险。

这一次杨帆领衔的信美相互亦有着浓重的互联网等新技术色彩,与互联网巨头阿里关系密切。有媒体公开报道,信美相互10亿元的初始运营资金中,蚂蚁金服和天弘基金的出资额分别为3亿元和2.05亿元,各占信美相互初始运营资金的30%和20.5%。

信美相互开业之日,蚂蚁金服CEO井贤栋亲赴现场,并成为信美相互第一张保单持有者。信美相互也成为保险行业引用蚂蚁金服区块链技术的第一家企业,其核心系统也架构在阿里金融云之上。

超十万亿元的保险保障市场是阿里要做的,也是信美相互要做的

这一次他们不约而同的认准了寿险行业最大的痛点——保障不足,这也成为了他们的切入点。

人均寿险保障5.14万元,投保人数1.15亿人——这是2016年国内寿险保障数字,保险渗透率低得可怜。

同期台湾地区平均每人拥有2张寿险保单,国内近8亿的就业人口,即使按照现有人均保障水平和缴费结构计算,也将有超过10万亿元的保障缺口。

聚焦于养老、健康需求,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为依托,专注于发展养老和健康等领域的长期保障型产品——这是信美相互的发展战略。

信美相互拟任董事长杨帆直言:

产品策略集中于年金、重疾、定寿、意外等保障类产品,不会涉及分红、万能、投连等投资理财型业务。

拥有巨大数据优势、场景优势、技术优势的阿里,一直是互联网巨头中布局保险最深者、领先者,也有颗保险保障的心。

2016年8月18日,马云奔赴保监会出席2016中国保险业发展年会并发表主题演讲:

“从服务13亿保民来看,今天保险公司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保险产品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保险的品种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过去,如果保险服务了20%的客户,服务了20%的保障需求,那么接下来,应该思考如何让剩下的80%的人享受到真正的保险保障。”

“保险最有机会回归到‘保障’的本质,回归到自己最初的使命,真正是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很遗憾,现在很多企业是倒过来的。 ”

蚂蚁金服董事长彭蕾也曾公开表示:

未来对保险业的布局可概括为“回归保险的初心”,即在互联网的空间里,如何突出保险的保障功能,让保险回归其本质,以提升用户的安全感。

回看阿里参与设立众安保险、控股国泰财险、联合太平设立健康险公司,成立200多人的保险事业部,连续拉拢具有多年大型保险公司管理经验的高管,主政其互联网保险板块,提出“保户”概念,马云亲赴保监会做主题演讲……到今日的信美人寿互助保险社开业,这算阿里补上了寿险牌照的空缺吗?

值得关注的还有,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信美相互将以智能投顾的形式取代传统营销员,尝试将人工智能运用到产品设计和服务环节,依托蚂蚁金服区块链、金融云、云计算等技术,挖掘大数据提供可定制化的保障服务。

保障市场的不足、保险的信任危机、价格优势、历史的经验……相互保险在回归保障的路上更具优势

非盈利性的相互保险机构往往能拥有更低廉的产品定价,这种竞争优势在相互保险发展初期更为明显。因为相互保险公司在发展初期往往针对某一特定的群体,该群体有着规模小、强关系等特点,因而能极致地发挥相互保险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低、产品价格低、获客优势明显、客户忠诚度高等优势。

信美相互方面表示,“我们的重疾产品的价格显著优于国内市场,保障范围比香港产品更全”。

历史上,美国曾经发生相互保险公司在业务竞争中大幅度降价,一直降至股份制保险公司无法与之竞争的水平。

联想近来保险监管的系列政策和回归保障的明显信号,中国保险业当前处境似乎也为相互保险这一古老的保险组织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20 世纪初,保险界掀起一股股份制公司向相互制保险转变的浪潮。推动这一转型的主要原因在于股份制保险公司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

19世纪,美国的保险业快速发展,但保险市场却相当混乱,20 世纪初,几个大型寿险公司更是爆出丑闻,在这样的背景下,1905 年纽约州成立了由参议员阿姆斯特朗为首的委员会,开展对保险业的调查,揭露了许多不合理现象,如公司办公费用浪费惊人,误导销售,保单持有人利益被忽视,代理人的佣金和公司官员的薪水太高等等。

消费者对商业股份制保险公司有强烈的排斥感,更信赖非盈利性的相互保险。在美国,1900到1936年间,至少15家大型寿险股份公司转为相互制,其中包括最大的三家公司——大都会人寿、保德信人寿和保平人寿。

中国目前面临着与美国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相似的保险发展环境。目前,中国市场的不当竞争行为也逐渐增多,行业秩序也比较混乱,在销售、赔付等方面普遍存在服务质量差的问题,消费者普遍对保险公司满意度不高。

在这样的环境下,会不会有更多的人选择相互保险,这是个值得关注的趋势。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