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车险赚钱效应逐渐终结,非车险已上位

报告!车险赚钱效应逐渐终结,非车险已上位
2017年12月05日 10:09 慧保天下

江湖二哥下了十字追杀令,江湖大哥立刻祭出雷霆黑名单,老大哥们火拼,结果小兄弟纷纷飙血,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财险的江湖纷纷扰扰,2018池鱼的救赎在哪里?

资本大量涌入、保源增幅有限、商车费改推进,三大因素逐渐终结了车险的赚钱效应。目前,车险仍有2个点的承保利润率,但是细究之下会发现,狂欢是寡头的,亏损是小兄弟的。

2010年至2012年,行业车险综合成本率均低于98%,2011年更是低至96%,大公司的承保利润率均高于5%甚至逼近8%。这是产险业内人士念念不忘的黄金时代,一个闭着眼睛赚钱的时代。

逼近10%的ROE激发了资本的热情,行业迎来了第二波扩容浪潮,资本大量涌入车险市场,自此,车险综合费用率绝尘而去,大有破4奔5之势。新车销量逼近零增长,市场普遍预测2018年乘用车销量将低于3%,保源的缓慢增长已无法跟上资本快速扩张的节奏。商车费改无需多谈,改革后,不同公司管理效能的差异度逐步显现,产险公司已经分裂成了若干梯队。

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慧保天下』目测行业伏地前行的主体不在少数。1-10月,行业车险综合成本率98%,看似还有2个点的承保利润。深究一下,人保财险承保利润率超过5%,平安产险的承保利润率接近3%,两家承保利润合计超过130亿元,远高于行业整体的承保利润,也就是说,行业拖了双寡头的后腿。行业剔除人保和平安之后,车险整体亏损,且亏损有扩大趋势。经营车险业务的近70家主体中,承保亏损的公司占比近75%。

资本是一刻不得闲的,车险的赚钱效应终结后,非车险成了新的战场,资本溢出效应在2017年充分显露:2017年前10月,行业车险业务占比降至七成,非车险业务呈现加速发展态势。部分公司以责任险等非车险险种为突破,将管理资源向非车险业务转移,探寻转型救赎之路。

行业交流数据显示,1-10月,全险种保费增速已超14%,其中车险增幅仅为10%,而非车险增幅高达25%,一副全面开挂的节奏。

有同学表示,平安保证险业务回流影响重大!然而即便剔除信用保证保险,行业非车险业务增幅也已经超过17%。

车险

 赚钱效应终结,占比跌破七成

车险领域的资本溢出效应,首先体现为车险业务市场份额的下降。数据显示,2017年1-10月,全行业车险业务份额较上年同期下降2.6个百分点,几乎跌破七成。

而从主体来看,车险保费收入占比超过75%的公司有26家,占比仅为40%,跟2016年相比已经下降了3个百分点。

六成财产险公司的车险业务占比下降,外资险企的表现尤其突出。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国泰财险和中意财险,降幅均超过15个百分点,但这两家公司的全险种市场份额反而略有提升,非车险是其主要突破口。

尤其有代表意义的是安盛天平保险,作为一家专业车险公司,其既往年度车险业务占比95%,而2017年前10月其车险业务增速仅为2%,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车险业务占比也快速降至92%。在车险降速的同时,该公司转而大力发展责任险,此外,其意外险和健康险业务增幅也均高于70%,显示其业务结构正悄然转变。

2012年,保监会开放了外资保险公司经营交强险的资质,一时间,外资公司如获至宝,准备在车险市场上放飞自我。然而5年过去了,外资公司经营车险业务并未获得实质性突破,留下的只是一条血路。外资公司车险保费份额依然有限,主要发展方向仍旧是非车险业务。

中资险企中,阳光产险的车险保费增幅也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非车险业务的增幅超过50%,公司主动回避了亏损严重的健康险,其他险种全部高于行业增速,农业保险实现突破,转型在路上。

农业保险

地方系险企崛起,蛋糕面临再分配

农业保险依旧是承保利润率最丰厚的险种,引发了激烈的市场竞争,行业主体纷纷争夺重点区域的农险业务资质,数据显示,1-10月,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430亿元,同比增速超过15%,依旧高于行业整体保费增速。

在农业保险市场,长期以来,人保财险和中华联合凭借历史优势,占据农险市场份额的六成有余,不过随着越来越多市场主体加入竞争,尤其是地方法人险企的加入,两家主体的市场份额连年下挫,今年前10月,两家公司的农业保险保费增幅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五家专业农险公司占据市场份额的两成,不过市场份额被蚕食的迹象也相当明显,其中除新机构中原农险保持高速增长,国元农险同比增速12%外,安华农险、安信农险和阳光农险的增幅仅为个位数。

上述农险大户份额下跌的原因主要是来自新进主体的激烈竞争,大公司里国寿财险和太保产险的农险业务增幅均超过50%,跃升进入20亿元俱乐部。地方险企也充分发挥主场优势,成为争夺农险份额的主力,紫金财险、北部湾财险、锦泰财险和泰山财险的农险业务增幅均远高于行业平均增幅。

农业保险政策属性明显,《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保险机构农业保险实现承保盈利,且承保利润率连续3年高于财产险行业承保利润率,原则上应当适当降低农业保险盈利险种的保险费率,省级财政部门应当依法予以监督”。『慧保天下』认为如果没有新模式、新技术支撑,押宝传统农业保险以期获取超额收益的同学们,大家就洗洗睡吧,财政部也会表示“这个锅我不背”。

治理类责任保险

 经济发达地区领跑,上海占比突破9%

行业主体一致判断随着法律环境的健全,治理类责任保险的春天已在咫尺之间。数据显示,1-10月,财产险公司责任险保费收入同比增幅23%。

从不同的地区来看,经济发达地区俨然已经成为治理类保险大发展的先头部队。前10月,上海、深圳和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责任险保费增速更是高于30%,其中,上海地区的责任险业务占比更是突破了9%。

一些公司已经开始选择将责任险作为发力点。例如前述车险业务占比快速下降的两家公司:国泰财险前10月责任险保费收入是上年的12倍,责任险跃居公司第一大险种,占比也超过五成,车险退居第二,占比仅为不到三成;中意财险的车险也退位至第二大险种,责任险增幅接近翻倍。此外,责任险同比增幅超过100%的还包括众安财险和众诚保险等10家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鑫安车险,背靠汽车龙头企业,又专业经营车险业务的保险公司,2017年前10月,其车险业务却仅勉强维持正增长,责任险业务却实现了超2倍的增幅,拉动全险种保费增幅超越行业整体水平,市场份额微幅提升。

意外险和健康险

互联网险企打开想象空间,持续亏损难题待解

意外险和健康险也是今年非车险业务的亮点。大健康大养老引发无限想象空间,险企纷纷布局健康险,期待以健康险为纽带,维护地方政府资源,进而带动其他险种的二次销售。场景化的意外险也为险种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高频、低额的交易属性与互联网渠道完美匹配。

乘着“百万医疗”的旋风,互联网公司成功杀入健康险领域,并迅速崭露头角。2017年前10月,众安财险的健康险业务增幅近4倍,泰康在线和易安财险的健康险业务也实现了从零到亿的突破,前10月,三家公司的意健险业务占比分别达到了四成、八成和九成。

互联网保险公司的发展带动了健康险业务的发展,互联网渠道的发展也令财产险公司意外险业务急速向前。行业交流数据显示,前10月,财产险公司意健险保费收入630亿元,同比增速达到28%;前三季度互联网意外险的增幅更是高达101%,且传统渠道增幅明显落后于互联网渠道。

不过战略布局往往面临着前期的战略投入,意外险快速发展同时,综合费用率也持续走高,尤其是在互联网渠道,某程的打包意外险甚至出现99%的费用率要求,意外险已经陷入承保亏损,盈利前景并不乐观。健康险更一直是行业的亏损专业户,前10月,全行业健康险的综合赔付率已经逼近95%,延续了亏损的一贯态势。

保证保险

 大中险企领衔,风控能力待考

伴随近两年P2P的蓬勃发展和普惠金融的切实需求,保证险的需求端不断膨胀,直接推动保证险业务大发展。1-10月,行业保证险保费收入为300亿元,同比增速达115%,即便剔除保证险大户平安产险,行业增速也有近70%。

“偿二代”的标准下,信用保证保险的基础因子是所有险种中最高的,可见险种的风险之大,对险企风险管控能力的要求之高。也正因如此,『慧保天下』发现,将保证险作为发力点的多为中大型保险公司。

平安产险保证险业务占据行业半壁江山。近两年,该项业务在平安普惠金融和财险公司间切换回转,拉高了行业和自身的增速。

阳光产险的保证保险业务以近50亿元的保费规模力压人保财险坐上第二把交椅,单险种市场份额达到16%。

太保产险和大地保险的保证险保费也均实现了翻倍;太平保险该险种保费收入是上年的9倍;背靠东方资产的中华联合也实现了高达70%的增幅。

前车之鉴,不容忽视,专业人士认为,对于保证保险这种高风险业务,保险公司必须慎重。如果公司没有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精准的风险筛选和风险控制能力,却执意将此险种比作未来之星,此举无异于命悬一线的杂耍。浙商财险正是前车之鉴,虽然其合作方为大平台,也有商业银行出具保函,貌似风险很低,但真正出险之后,大平台咄咄逼人,银行称保函造假,保险公司只能默默承担一切后果。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前10月,浙商财险保证保险业务大幅负增长。

财产险

随经济回暖提速,受日系险企力推

产险业与实体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宏观经济的景气和活跃程度直接影响个人和企业的投保能力,是保源增长幅度的直接决定因素。前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3%,其中,国有控股投资增长10.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3.3%;货运总量同比增长10.2%。反映到产险业中,工程险和货运险的增速分别为18%和14%。企财险增速虽然只有2%,但已经摆脱了2015年以来负增长的尴尬状况。只有船舶险增速仅为-5%,依旧低迷。

从各公司企财险发展情况来看,增速较快的基本都是股东资源赋能。背靠巨头企业的久隆财险、中石油专属保险、鼎和财险的企财险业务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幅。而日系的外资公司,如三井住友、东京海上、日本兴亚和日本财产也都以财产险业务为主,业务占比普遍近七成。

不过就在车险业务赚钱效应终结,各类险企纷纷布局非车险业务之时,『慧保天下』发现,在车险领域,杀红眼的险企也不在少数,华海财险和中路财险两家山东险企车险业务占比都已经超过八成,且同比提升超过15个百分点,没有股东资源和专业优势的新公司、新资本,通过车险做大规模是无奈的必然选择。

部分亏损公司的车险业务增速也并未放慢,例如亏损金额较大的公司中,安邦财险、安诚财险、燕赵财险和华安保险的车险业务增速都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大有“血战到底”的气势。

离开车险的血腥战场,淡然扬帆远去的似乎还是少数,大有“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的凄凉感,但也许这个时候转向才是在正确的时间做出的正确的决断。

< END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