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大小动作不断”,高盛提醒警惕利率冲击波

全球央行“大小动作不断”,高盛提醒警惕利率冲击波
2017年06月21日 01:17 大众投资观察

利率波动性终将上升,甚至有可能发生“爆炸”,从而带来冲击,但现在的问题在于此事将在何时发生。德意志银行的经济学家亚历山大·考希克(Aleksandar Kocic)曾作出预测称,利率波动性受到压制的时间越长,那么当利率冲击来临时,市场所作出的反应也就会带来越大的“灾变”。

近期,美、日、欧等全球主要央行接连出现收紧货币的动作或政策信号,加之6月末各金融机构将迎来例行考核,因此各方对中国货币政策动向的关注明显加强。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的影响已经透支并正在进一步减弱;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明显,经济转型平稳有序,汇率、利率都有较强支撑。

全球央行

今年6月份,全球各央行可谓“动作频频”。美联储宣布进行年内第二次加息并公布“缩表”计划;欧洲央行在声明中删去了“可能再次下调利率”的措辞;日本央行购买债券的增速相比去年已经明显降低;加拿大央行负责人则表示,低利率政策已经完成使命。

专家指出,随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程度越来越深,中国货币政策必然受到其他国家货币政策变化带来的各种冲击和影响。不过,由于近两年来很多外部冲击的影响已经被提前透支,因此目前中国货币政策面临的外部冲击正趋于减弱。

因此,未来中国货币政策将保持战略上的稳健与战术上的灵活,更好地服务改革与实体经济转型。

高盛警告:小心“突然发难”

随着全球央行的加息压力越来越大,长期而言,央妈突然发难带来的利率冲击的潜在可能性已经增加。高盛是最新一个作出这样的警告的投行。

波动性最终会上升,或者说,波动性最终有一天会爆炸,而冲击将会发生,而且那时冲击将不仅仅体现在利率上。德银的Aleksandar Kocic此前就曾预测波动性被压抑得越久,市场反应就越可能是灾难性的。

高盛称,过去两周有四个发达国家央行举行了会议并发布了声明,在他们之中,英国央行、日本央行和欧洲央行并没有改变政策利率,而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并且还暗示了资产负债表正常化很快就会开始。

高盛的美国经济学家预计,强劲的劳动力市场和美联储的双重使命,将促使美联储年内再升息一次,2018年再加息几次,并将在今年9月开始资产负债表正常化。高盛的欧洲经济学家预计,欧洲央行将在2018年停止量化宽松,而英国央行则有可能在未来的12月内保持当下的利率政策不变。高盛的日本经济学家则预计,日本央行离退出宽松还有很远。

市场似乎对于十年期长债的利率毫不关心,而在最近的央行会议中,潜在的利率波动率甚至还进一步下跌,达到了金融危机以前的水平。

高盛认为,在下一次央行会议成为焦点前,利率的波动性可能还会保持比较低的水平,但随着利率上升的压力越来越大,利率冲击的可能性长期来说是越来越大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