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珠海银隆联姻旧情复萌?董小姐又要搞事情??

格力、珠海银隆联姻旧情复萌?董小姐又要搞事情??
2017年02月21日 21:09 金牌顾问

一、老网红又有新动向

之前一直为了几部手机大发雷霆、吸引一片目光的老网红董小姐最近又有新动向了,而且这回可是200亿的大手笔!!

话说刚一看到这条消息,金牌顾问虎躯一震,第一反应是董小姐你还没闹够么??

事实上,我们这么大反应是有原因、有历史的,我们必须要回顾一下几个月前闹得血雨腥风的格力、珠海银隆定增失败案。

二、那段吵架的历史回顾

——“格力没有亏待你们!我讲这个话一点都不过分。”

——“你看看上市公司有哪几个这样给你们分红的?”

——“我5年不给你们分红,你们又能把我怎么样?”

——“两年给你们分了180亿,你去看看哪个企业给你们这么多?”

——“格力人从1个亿、从1%利润都没有甚至亏损的企业做到今天,达到13%的利润,是靠你们来吗?”

你们没有看错,这是去年10月28日(周五)格力的临时股东大会。当时,面对一百多号人,“大到上千万股,小到100股的,也有浙江开路虎来的大户”——董小姐怒火中烧,在回答股东提问环节,她开门见山,一梭子“子弹”噼里啪啦地打了过去。

在董小姐看来,之所以没有掌声,是因为参会者都是带着各种“心思”来的。

那次股东大会将对增发股份并募资收购银隆新能源的提案进行投票表决

此前,格力电器公布收购方案后,在投资者群体中引发了极大的争议

有财务专家认为:格力电器本次发布的增发方案如果最终得到实施,将严重损害其现有股东、尤其是广大中小者的利益,也有损于格力电器长期以来在资本市场建立的良好市场形象

一位投资者网友甚至以“出离愤怒”来表达其心情

不能不说:厉害了,word董小姐。

她这个脾气一发,马上就震住了全场。

很多投资者可以说是当场就蔫了。有的甚至是跪了。因为还有点做了亏心事的感觉。

会议现场的气氛压抑又沉重。

环顾一群在座的大老爷们,随即,董小姐话锋一转,摆细节,讲道理,又打起了感情牌

——“你投资格力,千万不要跟我聊股价什么的。”

——“你应该聊这个企业能不能发展100年。应该研究这个东西,才真正有价值。”

三、董明珠自述拿下珠海银隆的考虑

12月24日,董明珠在武汉发表演讲时直言,中国制造要强,新能源是必然的一个板块,所以她个人联合一些企业收购了珠海银隆。并给出了格力收购珠海银隆的三个理由:

1.格力收购珠海银隆首先解决了格力缺少车用空调板块的问题,同时一年会给格力带来50亿到100亿的利润

2.此外,从社会角度讲,一个企业必须要有所担当,敢于承担一些社会责任。新能源一定会是中国工业未来发展方向,无论从生态、经济结构、社会责任方面讲,格力都要向这方面转型

3.最后,自己是从人类健康角度要投这个项目。

她介绍,珠海银隆的新能源,不仅解决了动力,还解决了储能问题,技术是先进的。

四、中小股东和吃瓜群众群起质疑

在去年的定增案和今年这场合作交易中,有几个疑点是大家关注重点——

1.董小姐自己对格力的投资

去年的定增案中,董明珠曾冲记者喊出“全部!我全部的资产都投了进去”,让外界遐想。

很快有多个渠道传来消息:2016年末董明珠个人投资约10亿元,获珠海银隆约7.46%的股权

事实上,10亿元并非臆测,甚至可能是董明珠的最低投资额

早在2016年8月格力披露收购银隆的方案时,董明珠就已经做好了将10亿个人资产用在银隆身上的决定。

按照该方案,格力电器拟以130亿的价格收购新能源汽车公司珠海银隆。同时,向包括员工持股计划在内的8名认购对象定向增发6.42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100亿元,作为配套资金。

在认购的8名高管中,仅董明珠一人就出资9.37亿元认购。增发完成后董明珠持股比将从0.74%上升到1.3%,跃居公司第四大股东

虽然最终的定向增发未能成行,对于董明珠10亿资产的来源,业界已经做了多次计算。基本共识是,其主要来源于董明珠手中的格力股权的分红。在增持之前董明珠已经持有格力4428万股,占比0.74%。有分析称,以2015年为例,每股分红1.5元就是6650万,根据格力电器历年的分红记录,从2008年至2015年,董明珠可以获得的分红约2.08亿元,再加上股息,总回报更为可观。值得一提的,董明珠对格力股权的增持一直没有停止。

2.董小姐要和珠海银隆合作是为了格力还是自己?

如今董明珠已不再是国有控股的格力集团的董事长,只是上市公司格力电器的董事长。而格力电器中格力集团所持有的股份并不大,还不到20%。所以很多人对于这个比例,有不同看法,有的人认为格力集团话语权不大,但金牌顾问认为在很多时候,在央企内部占股比例只有10%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小股东,能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事实上,目前业界普遍认同格力电器是珠海市属国有企业性质。

那么问题来了,董明珠执意要联姻珠海银隆,到底是为了格力集团、格力电器的利益还是自己的利益?

事实上,去年12月15日,在中国制造高峰论坛开始之前,大连万达集团、中集集团、董明珠、北京燕赵汇金国际投资公司、江苏京东邦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珠海银隆签署增资协议,拟共同增资30亿元,获得珠海银隆22.388%的股权

据记者从珠海银隆人士处获悉,格力电器终止收购后,珠海银隆拟自己登陆资本市场。金牌顾问认为上述增资入股可看作是一次Pro-IPO投资。那么也就是说,董明珠有可能是在预先投资珠海银隆,获得收益先机。

董明珠投资银隆是为了格力,还是作为自己离开格力后的下一个奋斗领域?

对这一命题的疑惑表现在,伴随银隆即将上市传来的,是董明珠为退出格力做准备的传言。

3.珠海银隆未来前景到底如何?其非专业股东为何如此定位银隆?

话已至此,就必须聊聊交易的另一半,珠海银隆。

2009年珠海银隆刚成立时,其官网曾显示,注册于英属维尔京群岛的“BVI银达控股有限公司”是珠海银隆的一员。

这家公司与邯郸市光大公路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控股邯郸邯武公路发展有限公司。工商资料显示,邯郸市光大公路开发有限公司是由邯郸市交通运输局的两个部门出资成立的。

邯郸邯武公路发展有限公司创建于1996年12月,拥有对309国道邯郸至武安段的收费经营权。

银隆投资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又下设河北银达交通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资产10.1亿元,是以经营道路投资开发与公路建设为主业的大型民营企业。

闯入新能源领域后,这些早期的公司和生意已无法从珠海银隆最新的股权架构中看到。魏银仓通过在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以及香港成立的一系列公司,间接控制着珠海银隆。

魏银仓当时已经拿到,在武安市领导的动员下放弃美国绿卡,随后买断美国奥钛的技术,回到家乡投资建厂,搞新能源汽车。2010年,珠海银隆花了5750万美元(约4亿人民币),收购了美国奥钛53.3%的股份,掌握了魏银仓口中的石法纳米制球技术。

美国奥钛是一家有着40年历史的科技企业,但经营业绩一直不佳。在被珠海银隆收购的2010年,美国奥钛的总资产、营收及净利润分别是2426万美元、783万美元和-2230万美元。公司曾在纳斯达克上市,被珠海银隆收购后,因中外审计差异,无法按时提交财务报表,被迫中止交易,随后退市。

也就是最近十年,美国奥钛才逐渐确立了两大商业化主线——储能系统和钛酸锂电池。

翻看美国奥钛的财报,近些年为公司贡献收入的主要是储能系统。比如在2013上半年,500万美元的收入中,43%来自夏威夷电力照明公司(Hawaiian Electric Light Company)。夏威夷电力照明公司也显示有多次购买记录,针对风能、太阳能等不同的储能用途。此外,美国电力公司(AES Corporation)、跨国风电企业Vestas等一些国际知名企业也都是美国奥钛的客户。

相比之下,奥钛的钛酸锂电池在美国的应用缺乏成功范例。2006年,奥钛开发了一款钛酸锂电池,命名为NanoSafe,被当作核心产品推出。

所谓钛酸锂电池,就是采用钛酸锂作为电池的负极材料。与国际市场上更为流行的磷酸铁锂、特斯拉采用的三元材料相比,钛酸锂的充电速度是最快的,只要几分钟;同时,钛酸锂电池还有使用寿命长、安全稳定性好的优点。但它的能量密度则是最低的,低到只有三元材料的一半,意味着同等体积下可储存电量少,车子跑不远就要充电。国内一家大型钛酸锂电池供应商销售总监曾经指出,他在2014年拜访过美国公共交通协会,至少三家公交公司说Proterra的电池衰竭太快。

而在国内,在珠海最大的公交总站拱北,曾有记者看到了几十辆清一色的珠海银隆公交车以及5个充电桩。据现场的公交司机以及电池维护人员反映,珠海银隆的公交充电时间在10分钟左右,理论上能跑60公里,但实际上只能跑30公里,也就是跑一个单程就要充电,因为电量低于50%的时候有动力不足的感觉。此外,一个公交车大概装有10箱电池,一年就要整体更换一次。

美国奥钛的竞争对手中,最强悍的要数A123。A123是从麻省理工大学剥离出来的上市公司,主打磷酸铁锂电池,但A123最终也因成本过高无人问津,没能逃过宣布破产的命运。巧合的是,A123随后也被一位中国企业家收购,他叫鲁冠球

美国电池企业的相继失败引发了业内不少讨论。

2013年,美联社曾就此采访了10位电池元老,他们普遍认为,电池业的发展已经进入瓶颈期,已有的电池主要有两个缺陷:第一成本太高,第二续航能力不足。但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能够描绘,下一代突破性产品究竟长什么样。

时至今日,由于特斯拉三元材料的成功,很多专家认定,“能量密度高的电池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在最新的新能源补贴政策中,在具备安全等因素的前提下,中国开始鼓励企业开发三元材料等能量密度高的电池。看到这里,问题就显而易见了,珠海银隆的技术已经不再被认为是未来的主流了,那么为何珠海银隆的前景在哪里?

刨去这些技术问题不说,从2015年底到2016年初,包括北巴传媒、众业达新能源,以及中信证券、华融资产、东方资产、阳光保险、北京公交等20家品牌企业相继注资银隆,导致其股东构成极为分散。

金牌顾问认为这些企业绝大部分都不是从事新能源产业的机构,他们根据什么来确定银隆公司的技术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特别是北京公交集团,作为银隆公司产品的主要购买者,他们参股这家公司,还指定采购银隆公司产品,这在某种程度上符合关联交易的定义。

五、综合看,董明珠于公于私都稳赚不赔

1.于公来看格力必须要扩大版图,同时也能收获名誉

企业的经营领域也有红海和蓝海的区分,金牌顾问认为实际上格力现在的家电领域已经不再是蓝海。

而企业要发展,就必须不断寻找能够带来盈利的新机会。对格力董小姐而言,她看中了新能源汽车领域,认为这是一个未来的蓝海,这很正常

董小姐一路做家电,自然会对实业有更浓厚的兴趣,新能源汽车也是实业,且和家电一样都属于家庭企业两用的消费品,董小姐切入这个领域相对也算进入了一个自己熟悉的领域,跨度不算特别大。

格力旗下有格力、晶弘、TOSOT三大品牌,主营空调、冰箱、生活电器、热水器、手机等家电产品。最厉害的就是空调。

产品生命周期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产品都要经历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家用电器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了,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推出的《2016年中国智能空调市场分析报告》显示,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国内整体消费需求提振乏力,家电行业依然延续2015年需求下行的基本态势,各主要品类的市场销售都在下降。智能产品的销售相对较好。

金牌顾问认为在“互联网+”之后,势必是“智能+”和“新能源+”的领地,智能手机只是打前阵并获得成功的范例,智能汽车、AI、智能家居、智能电器等等,而新能源包括各种各样需要能源的交通工具,甚至是一些工业设备等等。所以在深耕智能家电的同时,格力为了生存、盈利就必然要踏入新能源的海洋。毕竟,如今做企业的都知道两个真理——

第一, 不前进将来就会后退甚至倒闭;

第二, 前进的路上要掌控企业

另一方面,无论成功与否,格力品牌的名誉都会提升:成了自然不用说;败了,也会成为新能源行业道路上一个领军的尝试者,蹭个概念。

2.于私来看董明珠相当于握有未来收益奶牛,获取退路

去年12月增资之后,有专业人士按照这次增资以及所占股份推算,珠海银隆的估值已达134亿元,是其初期注册资本的223倍。

自2009年成立以来,珠海银隆完成了10次股权转让和7次增资,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公司实现了估值的飞跃,珠海银隆董事长魏银仓也收回了投资成本。一旦上市成功,这家公司势必成为收益奶牛

另外,一旦退休后,作为一个自然人股东,董小姐可以接受银隆的高管、总经理、董事长等职务,只要其他股东例如王健林等人愿意支持,而这又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所以无论事情怎么演变,金牌顾问都会得出一个结论——董明珠于公于私都稳赚不赔。

分析师:赵义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